《没有工作的一年》剧照
昔日海归也许是公众眼中“精英”的同义词,那是由于当时出国留学的人不多。
但最近几年,由于出国留学特别是国外一年制硕士的人数不断增加,海归精英光环开始逐渐破灭。
网络上也不时曝出某企业拒绝接收海归一年制硕士、某海归一年制硕士归国半年找工作到处碰壁、海归一年制硕士工资待遇低于期望等等消息。这些都让许多人疑惑,海归一年制硕士未来的就业优势还在吗?
01
海归硕士回国求职难已成了一种大趋势
以前出国读个QS前500的一年制硕士,回国大概率能进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厂工作。也可以考事业编,走引进人才,乃至进大学任职,有很好的优势。但现在,即使是QS前200海外名校毕业,回国就业的优势也不大了。
一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金融硕士,毕业归国找工作半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其间他曾先后给上海几家金融机构投过简历和参加过采访,遗憾的是均先后遭到拒绝,这让他很是失望。找了将近一年工作之后,终于有北京金融机构想接纳他了,但要先实习6个月,而且工资还比他期望的低,只有6000元底薪。试想,在北京这座一线城市里,每月6000元对小王他这个北漂来说,真的足够吗?
这绝对不是个案,而是一种大趋势。根据智联招聘《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这种增幅,也说明了在近年来在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2020年疫情黑天鹅事件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明显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归回国潮流。
智联招聘发布《2020海归求职报告》数据截图
02
多因素影响造成海归回国求职难
除了疫情之外,很多其他因素也导致了众多海归纷纷选择回国发展。
1
-市场经济下滑严重,
同时海归对自己预期收入评估过高
很多到国外学习的学生都会认为回国工作真的不像过去那么好找。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导致各个产业经济下滑如服务行业等线下实体产业下滑,很多企业会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成本而不会再招聘这么多应届生。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值太高,认为出国留学之后,回来肯定会很容易做到月入过万,但是现实总是适得其反。
一位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硕士,本打算一毕业就能月入过万,毕竟港理的酒店管理可是相当地厉害,他们同专业毕业的师兄师姐也基本都实现了这个小目标。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接连向国内多家五星级酒店投递简历,基本就是石沉大海,偶尔有一两家让他去面试的,都是嫌他目标薪资过高。
后来他打听下才知道,自疫情出现以来,大部分的酒店都反复关停,而且又没有什么旅游团来旅游,因此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最后,他终于在广州瑰丽酒店找到了一份工资,不过工资没有预期的高,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不到4500块钱一个月,着实让人无奈。
2
-海归缺乏国内的实习经历和人脉积累,
求职时信息和人脉方面可能会处于劣势
除疫情造成经济下滑外,另一因素是海外留学生缺乏实习经验。由于学制原因,很多海归匆匆读了一年硕士后,毕业后便直接开始求职。此时海归除了英语水平略高于国内研究生一点以外,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反观国内的硕士生因为学制基本都是2-3年,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在毕业前找到合适的实习工作,为自己积累实战工作经验。同时因为待在国内,所以还能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脉,这些都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资源。因此,在同样的学历背景条件下,如果海归不是海外特别好的学校,或者自身条件实力够硬,国内的HR都会优先考虑国内的硕士毕业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差的问题。因为与国内高校圈缺乏联系,很多海归忽略了秋招的重要性。所以当许多海归11月份毕业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国内9-10月的秋招了,在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或者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贸然去参加社招,被HR拒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此,大部分海归要不然就是着手准备第二年的春招或秋招,要不然就是保留应届生身份考事业编或公务员。
海归错失秋招春招新闻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