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学校的育人目标,都在这里面

2024-09-25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每逢假期前夕,诸多国际学校都会推出一系列书单供学子在闲暇时刻阅读。这些书籍不仅是为了明理启智、拓展视野,还深层次地体现了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对学子的深切期望,隐晦而坚定地指引着培养未来领袖的方向与愿景。借此契机,我们可深入探索这些精选书籍背后,国际学校所崇尚的核心品格特质,以及它们对未来社会所需关键能力的独到见解与培育路径。

01、关于自我,你懂得几分?

认识自我、直面内心,是贯穿每个人生命旅程的核心课题。在物质诱惑繁多、观点交织碰撞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保持对自我的关注?对于内心最深处的渴求,我们应该坦然倾听还是任之弥散在外界的嘈杂喧嚷之中?个体的发展无法超脱时代的步伐,自我的充盈真的能在独善其身中得以实现吗?

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具备探索未知、理解世界的渴望,这促使我们不断向外张望,同时也向内深挖。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基石上,学会与社会和谐共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这是每个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并确立自我价值的关键路径。

唯有如此,才能让世界因为我,而有一点不同。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中文书名|《高空走索人》

英文书名|The Man Who 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

作者|莫迪凯·葛斯坦

SUMMARY

1974年,正值纽约世贸中心标志性的双子塔即将竣工之际,法国杂技大师菲利普·帕特以惊世骇俗之举,在两塔之巅间架设起一条钢索,随后,在令人眩晕的400米高空之上,他悠然漫步、翩翩起舞,各式惊险表演持续整整一小时,成为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然而,200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不仅让双子塔轰然倒塌,也永远地终结了菲利普在那两座建筑间创造的奇迹,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绝响。尽管如此,菲利普的壮举与双子塔的身影,已深深镌刻在纽约的城市脉络之中,共同成为了这座城市不朽的记忆篇章。

在学校推荐的书单中,《高空走索人》被列为G1-G2年级的必读书物。关于自由和梦想,年少的学子或许尚未明定方向,但它们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应该被所有年轻的朋友们知悉。作为备受推崇的绘本,《高空走索人》不仅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埋下关于勇气、梦想与自由的种子,更启迪了万千大众,梦想不论高下、不分贵贱。主人翁菲利普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在他一步一步的实践中化作现实。

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他觉得宁静、快乐,而且无比自由。”

北京市鼎石学校

中文书名|《我们都错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英文书名|Why Empathetic Kids Succeed in Our All-About-Me World

作者|米歇尔·博芭

SUMMARY

同理心能够让人深切体察他人情感与境遇,是构筑通往快乐、健康与成功人生的坚固基石。它远非成长过程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孩子获得成功和幸福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贯穿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具备同理心的孩子,会因其温暖与理解的特质更得人心,尤其在未来职场中,更是雇主们竞相寻觅的宝贵人才,他们也更有潜力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优秀领袖。然而,遗憾的是,在探讨育儿与教育理念时,同理心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低估,未获得应有的重视。

本书深刻反思并重新诠释了成功的真谛,指出成功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分数与排名的数字游戏,而应涵盖更为宽广的人性光辉——同情、爱心与勇气。在具备专注于自身的能力后,拥有对外物的关注和关怀同样是未来人才的应有之义。个人的发展依托于时代的进步,在万物互联共生的当下,以一颗赤诚之心感知、感怀、感恩既是一种天赋,又是一种能力。

同理心,看似只是一种共情外物的能力,但实则上还包含了诸多外延,例如社会情感能力。当下,国际教育十分强调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该能力既能帮助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人际关系,又能帮助个体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以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也就是说,社会情感能力的本质是对关系的社会性建构。因此,拥有同理心在引导学生辨识感受,具备道德勇气,管理情绪,应对挫折之外,也能帮助学子成为敢于担当、促进团队合作的变革者与引领者。

02、对于时代之问,你如何应答?

驻足我们所处的时代,除了最基本的生存硬技能,一系列的软实力也是应对时代之问的必备能力。在多元文化交织、多样观点碰撞的社会环境中,拥有开放、包容、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将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在不同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中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合作,才能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为全球议题提出真知灼见,成为当之无愧的未来领袖。

不仅如此,应对时代之问还意味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智媒时代,大数据和各类智能平台为众人打造了一个思想交汇之地,但也给每个个体的信息流动增加了许多冗余。怎样才能在打破自身信息茧房?如何辩证看待不同的观点?层层表象之下,被掩盖的究竟是技术难题还是人性困境?

面向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或许书本很难给出解困之道,但有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有价值。在书中,或许你能找到看似平常后的不同寻常、始于微末的不平凡,获得看待事物的全新视角……而这些,正是学校希望能赋予学生的能力之一。

北京市鼎石学校

中文书名|《跨文化沟通力》

英文书名|Culture Map: Decoding How People Think, Lead, and Get Things Done Across Cultures

作者|艾琳·梅耶

SUMMARY

人浸润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往往在不自觉间受到其影响。然而,当遭遇不同文化的交汇时,误解与隔阂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无论是商务交流、海外学习旅行,还是虚拟网络空间的互动,文化碰撞都已成为常态。因此,人们亟需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并培养灵活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艾琳·梅耶的在《跨文化沟通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模型。通过八个核心维度——沟通、评价、决策、反对、说服、领导、信任以及时序,帮助跨越文化障碍,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面向未来社会,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其内核在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追求共识与和谐;其外延则广泛涉及语言交流、非言语沟通、冲突解决、适应新环境等多个层面。对于未来领袖而言,跨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未来的人才需要跨越国界、文化界限,实现合作与发展。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意味着能更敏锐地洞察多元文化需求,促进文化融合与创新,增强个人与团队的竞争力,从而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卓越领导力。

北京王府学校

中文书名|《打破社交媒体棱镜》

英文书名|Why Empathetic Kids Succeed in Our All-About-Me World

作者|克里斯·贝尔

SUMMARY

现实世界情绪挺稳定的人,怎么一上网就成了满屏脏话的喷子?真的走出信息茧房,我们非但没有走向开放包容,反倒变得更封闭极端?我们被算法玩弄、困在了信息茧房里?还是我们本来就喜欢抱团“互掐”?在互联网时代若无法“退网保平安”,我们又该如何平和地面对、聆听甚至接纳不同观点?本书结合前沿计算社会科学方法与经典社会学理论对社交媒体上的乱象进行再阐释,探寻网络极化的根源。

根据Common Sense Media2023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几乎一半的孩子在11岁时就会拥有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近九成的青少年都拥有智能手机。在这些拥有智能手机的人群中,超过七成的人至少使用一个社交媒体,而这种情况在各国都广泛存在。

社交媒体作为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固然给广大学子带去了很多新鲜的体验,也延伸了他们的触角,让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与此同时,过度暴露在网络环境中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对于三观尚未成熟、对世界的见解尚未成型的学生群体而言,在新闻热点、爆款话题层出不穷的虚拟现实中,学生们要面临的不仅是一波又一波的碎片信息轰炸,还有铺天盖地的观点争论,在网络极化的氛围中独善其身实在难以实现。自我的身份认同迷失、对集体仪式的盲目追崇都是潜在的隐忧,如何成为一名理性的互联网用户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表述、详实的互联网使用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作者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社交媒体上的网民行为,突破了大众对互联网极化现象固有的认知,这一切入方式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性思维的根植。年轻的学子们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交出答卷。

03、成为终身学习者,你如何践行?

有这样一个概念,在某一领域很有学问或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一个人,如果不再学习,在一定时间后就会进入知识半衰期,即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新知识已经落伍,这一概念被称为“知识半衰期”。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变短,知识裂变速度加快。“知识半衰期”正在日益缩短,由最早的100年逐渐缩短至3年。在此境遇之下,“终身学习”成为了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答案。

常州外国语附属双语学校

CBS

中文书名|《终身成长》

英文书名|Mindset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SUMMARY

打破思维定势,拥抱成长型心态。《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们通常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作固定型思维,一种叫作成长型思维。成功不在先天,而在于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有成果、避免失败可能的固定型,还是以努力为傲、追求挑战机会的成长型,决定了一个人能在成功路上走多远。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没有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之所以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他们的工作激情所带来的附加产品。然而,顶峰却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达到的高度。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呢?一要关注成长而并非天赋;二要建设性地提出批评。这本书对于审视自我、提升自我以及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成长型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这也是诸多国际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极其重视的环节。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有助于让孩子拥有试错的机会和勇气,有试错的机会,才会有成长的空间。此外,培养成长型思维者还需要关注在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注重从中学到了什么,鼓励孩子将失败看成一种学习机会,坚信成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京王府学校

中文书名|《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又来了》

英文书名|What if?2

作者|兰道尔·门罗

SUMMARY

再荒诞的问题,都可能有更多符合科学原理的答案!《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又来了》中,门罗又为更多脑洞大开的问题找到答案:

-如果地球是一只巨大的眼睛,它能看多远?

-要多少人才能一天建成罗马?

-如果所有人同时打开冰箱,能为地球降温吗?

-塑料玩具恐龙里有多少是真恐龙?

在书中,各学科知识以轻松、幽默的形式跃然纸上。小时候萌生的各种异想天开,都可以在书里找到最机智、最幽默的科学答案。

对外物的好奇是探索欲滋生的沃土,是未来人才养成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好奇心引领人们跨越知识的边界,激发深入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能够促使个体主动提问、勇于尝试,不断拓宽视野与思维;促使人才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培养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品质。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因此,激发并呵护好奇心,对于培养具有探索精神、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又来了》通过提出一连串看似离奇却暗藏玄机的问题,启智学子,在答案揭晓前调动他们内部的思考。在提升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他们对身处的世界有更多的细节观察,让他们养成终身洞察、终身质疑、终身学习的习惯。

04

脚下的土地,你如何热爱?

人生知来处才能明归途。建立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是每个人立足世界、自信前行的精神基石。它让我们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独特性与辉煌历程,如同根系深扎于沃土,汲取着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与力量。这份认同,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铭记,更是对现在与未来责任的担当,它促使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自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文化认同,是所有国人共同的记忆与骄傲,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国家与世界的精神纽带。

北京师范大学

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中文书名|《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SUMMARY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乡土中国》一书深刻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的内在逻辑。它从土地情结的根深蒂固谈起,探讨了中国社会流动性不足的特性,进而追溯村落形态的孕育、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鲜明界分。书页翻动间,婚姻关系、团体纽带、家国情怀的深厚底蕴,以及社会规范、法律与道德交织的复杂网络,被一一拆解,如同洋葱般层层递进,直至触及社会结构的核心本质。

阅读此书,会让人有一种新的认识中国的视角——“乡土性”视角,透过它重新审视中国,将会开启一个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崭新维度。这一视角不仅让人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更促使读者在心灵的土壤中深耕细作,对自身的位置、角色及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产生更加细腻而深邃的体悟。

而只有真正理解脚下的土地,才能带着深沉而细腻的情怀走向世界。

北京王府学校

中文书名|《昨夜星辰:高盛元的唐诗课》

作者|高盛元

SUMMARY

诗的功能是什么?当我们沉溺在俗世中,马上要陷下去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句诗把自己拉上来。这本书里没有枯燥乏味的解读,没有满篇引用的注释注解,唐诗不再仅仅是“唐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真实的诗人。作者高盛元用充满想象力的讲解,带领读者走进十二种主题的唐诗世界,在读者与诗人之间搭建起了十二座桥,让你的灵魂与诗人共振。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唐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唐诗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唐诗中理解自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象征,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的代言人,那么唐诗就是对唐代最佳的注解。了解历史和文化,不是让人沉湎于过往的辉煌而兴叹今不如昔,而是要从往日沉淀出的精粹中汲取驶向未来的力量。唐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通过吟诵那些跨越千年的诗篇,学子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感受那份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生活磨难时的坚韧与乐观。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认识民族、热爱国家的窗口。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坚守自己文化立场的同时,欣赏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结语

书可益智,可熏性,亦可润心。获取知识、启迪智慧之外,个人的品格锻造、心性养成,它都能发挥作用。书籍还是一扇任意门,勾连世界,贯通古今,将世界放至你眼前。在书中,你不仅能对话先贤百家、文学巨擘,还能对话自己。

以书为媒,国际学校的系列书单传递着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期望,引导学子们在阅读与思考中,不断提升自我,最终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袖。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