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太罕见了!1979年高考现场,居然是这个样子

2024-12-12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从古至今,无论是封建时期的科举还是高考制度恢复,考试历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1979年的夏天,在经历了特殊时期后,属于莘莘学子的时代终于到了。

在那个录取率只有6%的年代,大学生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人生不过就是一场场的拼搏,当1979年的高考景象再次浮上人们的心头,你是否能记起当年的往事?

考场上的点点滴滴

当年的考场朴实无华,宽大的木制桌椅承载着考生的希望。而考场上的每一位考生,都严肃而紧张着。他们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不说能考得好了,就是考生想要一个考试资格都不是太容易。

有些信息闭塞的地区,不要说考试了,就连当地教师可能都不知道会恢复高考。还有的家中成分不好,“地主反派右”的子女也是没有高考资格的。

1979年且能高考的人数大约有400多万人,与今年的近1400万人相差太远,甚至只有如今的一个零头。不过在这400多万人里,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可以拼爹拿到的准考证,他们可算是当年在各方面的精英了。

要说在那个平和而安静的年代,没有考场外喧闹的送考,也没有妖娆的母亲身穿旗袍来招摇。有的只是满怀希望的学子和千叮万嘱的送考老师。

因为在那个年代,读书并不是学子的唯一,很多人甚至在前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着。有很多考生略显成熟的脸庞透露着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很可能一步登天,就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当年的考场上并没有如今的喧闹,也没有交头接耳,而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这些考生衣着朴实,粗布麻衣或者的确良衬衫就是学子们最时髦的装扮。

等待考试的大部分女生都会扎起麻花辫,在白色衬衫下显得十分清纯。那个年代没有各种防晒与化妆品,仅拿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时而扇扇,时而遮阳。女生们也不爱化妆,也不打扮,但是朴素的她们的眼里都有光,有着对生活的希望。

而男生们则会三五成群,靠在树下与同学们讨论着某一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可能在谈笑风生,企图把紧张都压制在内心最不起眼的地方。

随着考场铃声响起,各位考生立刻表情严肃,迈着坚毅的步伐走进考场,把自己的人生都交给了试卷。

政策改变前的生活

在恢复高考前,城里的人们无非就是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地去上班,高中文凭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标配。而农村的年轻人就只能在祖辈在开垦过的土地上再次翻新耕种,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恢复高考前,人们的生活都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等到孩子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活。大部分的年轻人是逃不开这个安排的。除了少数家庭背景过硬的孩子可以直接进单位上班,很多年轻人的人生路就是“劳作”二字。

当年的政策是“一家只能留一个”。即便在国营单位能为孩子谋个职位领导,也要考量自己更爱哪一个孩子。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在学校成绩再优秀,没有任何背景的话,也要进连队经历意志的磨练。

而农村青年的命运更加可想而知。本来信息的不对等,很多单位的招工启事都会被屏蔽了过去。再加上农村交通的不便利,很多青年读完中学后,就脱去长袍,成了地道的耕田人,甚至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土地。

除此之外,当兵也是一条光荣的选择。“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口号就是那个时期喊出来的。可自从1979年恢复高考后,人们又多了一条新选择,似乎这个选择更加让百废待兴的中国看到新的希望。

年轻人的自我救赎

在1979年之前,不要说是大学了,就是高中也有很多人不能上的。当年的制度有点类似如今的“五五分流”:只有一半的升学率!

那些考上高中的就接着念下去,到了高三才有一个高考的资格。而另一半的孩子就得下连队,干农活,从此跟这着生产连队的大人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了。

过去的父辈不识字,也没有机会去接受教育。在那个年代也只能按部就班地“听从领导的安排”。而1979年的高考实行后却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从此人们见面打招呼,来一句“吃了么?”逐渐变成了讨论孩子成绩。

由于国家在70年代末的时候提倡“科技救国”,此时人们就开始考虑有没有希望参加高考,能不能考入理想的大学。

其实在建国后,当时的高考只有语数三门功课。卷子也相对简单,估计现在一个初中生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而在十年浩劫中,整个教育系统遭到破坏,无人再为学习犯过愁。

可在浩劫结束后,百废待兴时就掀起了一股学习科技的浪潮。当时美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代,而撕破脸的苏联老大哥不会带中国发展。

当时又恰逢越战期间,支持中国的只有朝鲜和柬埔寨。而十几个国家都站在了越南的背后。越南得到了某大国的支持后,武器装备也是比中国军队好上一层。在几次战役下来,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意识到了提高科学技术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当时邓公复出主持教育工作的时候就指出“发展科技,不谈教育是不行的。空头教育不能培养人才,更不能选拔人才!”这个时候,邓公就打破了“唯成分论”,让适龄的学子统统都有机会参加人才的选拔。

而在1977年的邓公下达高考方针政策的时候,很多地方部门压根不敢执行,就怕之前的浩劫卷土重来。当时历经了半年的研讨,就把关于高考的一系列细节给确定下来。

后来一年一次的高校招生会议连开了三次,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发出来强烈的信号——中国即将恢复高考。

可当时在会议上,参会者意见不一致,工作很难推进下去。这时邓公在全国高校招生会上拍桌子表示:抓紧一切时间确定招生的方针政策,赞成的就通过,不赞成的就改行!

有了邓公的督促,1979年的高考终于按期举行,让所有学子都能有一个公平的战场。如果不是邓公当年的雷厉风行,可能高考的恢复还要迟上几年。

如今,高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状态,每年的6月都异常的喧闹。有人说这是教育本末倒置的体现,但高考却实实在在的把知识分子的价值给体现出来,成了不少学子的救命稻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