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扩容,已成板上钉钉之实。
近日,在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怀进鹏部长明确,下一步工作考虑将会“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
12月9日,怀部长调研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再次强调,北京林业大学要“聚焦学校林草学科专业发展特色,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效支撑优势学科建成世界一流水平”。
两次官方发声释放的信号,迅速引发高教业内热议:下一轮“双一流”扩容,怎么扩,扩到谁?
扩容,从何扩起?
首先,关于扩容数量,有三类主流推测。
第一种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覆盖需求估算,回看当下的“双一流”建设布局,“双一流”高校在全国范围内仅有140余所,这些学校并不足以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全面实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认为,我国大陆地区的普通本专科高校数量已超过2800所,一般而言需要有10%左右的学校作为头部院校,照此比例计算,“双一流”的高校数量应是当前数量的两倍左右,增量约100余所。
第二种估算基于优化层次结构的假设提出。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虹提出,为支撑“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进入全球前列的目标达成,“现有147所‘双一流’高校可适度扩容至200所左右,同时明确分层发展路径……,现有465个‘双一流’学科可逐步扩展至600~700个。”
第三种是部分高教人士根据往年经验归纳总结,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这样谈及“扩容”:由于上一轮“双一流”建设扩容了7所高校,第三轮“双一流”建设或许将扩容20~50所高校。
其次,关于扩容范围,也众说纷纭。
较多观点认为,将会对非“双一流”的提级入列,在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另外的说法是,将会是增加现有“双一流”的一流学科建设范围;还有部分人士认为,扩容渠道还包括现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扩招,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扩大本科生的招生数量,也属于“双一流”扩容的一类渠道。
三类高校,拼了!
高绩(ID:gaojidata)结合“双一流扩容”的政策说明、学校的突出办学特色以及重大科技奖项获得情况,对“双一流”扩容的潜在院校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三种最有可能成功冲击“双一流”的高校类型,供读者参考:
(一)各省份重点建设的地方性院校
各省份重点建设的地方性院校,拥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和积累,利用“双一流”扩容对高等教育的布局进行顶层设计,牵引各省份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关键的一步。
12月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所高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校一策”方案》。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引导高校走上学术卓越、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沈阳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4所高校官宣成功入选名单。
高绩(ID:gaojidata)梳理了各地区政府支持冲击“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及学科,名单如下:
(二)学科建设水平有相当实力的高校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只有在各个方面卓越表现,才有资格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
高绩(ID:gaojidata)统计了近5届获得过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的高校(特等奖、一等奖、创新团队),按照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或第一完成单位进行统计,梳理了有哪些非“双一流”高校曾荣获国奖,具有进入下一轮“双一流”的实力:
回复下载
关注“高绩”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双非国奖”,获取非“双一流”高校近5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图源:浙江工业大学
其中,浙江工业大学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53年浙江工业大学初创之时,是建国初期较早创建的化工学科之一,发展至今近七十载。学科的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双一流”的相关重要指标均已达标,在团队和项目上甚至远超达标要求。
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成为浙江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工科类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长江、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4人,现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是集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省部重点实验室、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化工高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教基地,2023年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近年来新建的新型高校
新型研究型高校近年来势如破竹,国际学术成果颇丰。这些学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多采用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并具有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特点,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湖大学创始人施一公
图源:西湖未来论坛
目前新型研究型大学中的典型代表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等,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都于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西湖大学是这三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中的唯一一所非“双一流”院校,而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
西湖大学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短短6年内,西湖大学就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且拥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可谓是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冲击“双一流”的实力不容小觑。
“双一流”扩容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战略步骤,你看好的学校是否在这几类中呢?欢迎留言探讨,让我们期待下一轮的学校晋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