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3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23:31
人的一生中,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家裏人和朋友。
“家裏人”,就是一个家庭裏的组成人员;除去家人以外的,都可以视为朋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把两者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打仗亲兄弟”、“为朋友两脇插刀”,则道出两者的重要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同这两方面人的接触密度会有所不同,但都不可或缺。如何对待他们,才能始终亲密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应该是每个人都要认真考虑和实践的事情。
家人,当然是指祖父母、父母亲、兄弟姐妹、配偶及子孙等亲人,也就是一般讲的“直系亲属”。家庭裏一定会有不同的辈分,还会有长幼。中国对长幼有很多传统和规矩,一般也对之视为天经地义,习以为常。朋友,大家也都会明白是指同学、同事、事业和日常交往中接触到的人员,就是我说的“家人以外”的所有人,属於相知或者不是非常相知的熟人。“朋友”之间的亲密度不同,相交中有远有近,但多会以礼相待,互相帮助。“家人”和“朋友”有内外之别。无需讳言,对待“家人”和对待“朋友”,必然有亲疏和感情上的明显差别。至於“莫逆之交”类的朋友,相互关系可能胜过家人,则另当别论。
我以为,如果能够“把家裏人当成朋友、把朋友当成家裏人”,并在实践中切实做到如此,应该可以使得这样的相互关系保持亲近、和谐。如果能够将之形成习惯,持之以恒,就会有利个人,有利家庭,有利社会。
我想说的“把家人当朋友,把朋友当家人”,不是要“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而是指在日常相处中应该把自己置放在什麼位置上的基本考虑和行动标准,目的在於如何相知、相容、相悦,又能使得家庭、社会更加和睦、和谐、和平。
我很赞同“做人不要过分强调自己身份”的理解。每个人在家庭裏,在社会上,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辈分、职位是其明显标志。“不强调身份”,当然不是不要身份。承认身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是起码的规矩和法则。“不强调”,只是不要过分使用身份的“权威”、“地位”,而是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人。我是“儿子”、“孙子”,但我不屈从;我是“父亲”、“祖父”,但我不摆谱;我是“部下”、“下属”,但我不卑不亢,我是“领导”,但我不居高临下。或者说,懂得身份,不强调身份,处处以“尊重、平等、礼貌、道理”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当是帮助每个人成身、立身、影身的法宝。
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在这样考虑,也在尽量这样实践,因为觉得它符合文明,不违背传统。几十年来,在家裏,我把父母、弟妹、配偶、儿孙都当作“朋友”,敬重他们,对每个人尽到自己不同“身份”的责任,但不对任何人使用“权威”,也不干预属於他们每个人“自己的事务”,因而受到普遍的信任、尊重;在社会上,我把所有见到的人都当作“家人”,对他们以礼、以诚相待,予以理解,予以可能的帮助,也同样得到各方明显、突出的信任、尊重。其间,我给别人以好处,收到了更多的回应,让我愉快,让我成长。
经历和经验告诉我,“把家人当朋友,把朋友当家人”,不仅行得通,而且效果明显,大有可为。我把它简单归纳,告诉亲朋好友,告诉世人,让大家知道我的思考和实践,或许还可以产生正面的些许家庭影响和社会效益。
我觉得,我的这个意识不应该是幻想,也不是“痴人说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23:27
当真发生什么事情,或是穷困,或是疾病,守在你身边的,只会是你的家人,朋友再好,也不可能都陪着你,朋友能力再好再大方,也不可能急你所急。朋友只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剂,少了,味道不正了,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23:31
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区别在于血缘关系和相处方式。家人通常指与你共同生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配偶等。而朋友则是在不同时间、地点,以不同方式与你相遇、相处的人,他们可能没有血缘关系,但仍然能给你带来家的感觉。家人是一生中给你爱最多的人,无论距离多远,离开多久,仍然相互牵挂。而朋友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陪伴你一程的人,给你帮助的人,一生中你也会牵挂想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