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关草席的席草分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49

席草主要品种有大黄皮种、棉衣种两大类。
浒关席草,在当地的异名甚多。有称:菅草、蔺草、藨草、开宝草、灯芯草、龙须草、松针草、丝草等。80年代末,当地百姓赋予了这两大类的席草新的名称:淡水草和咸(盐)水草。所谓淡水草,即是棉衣种类目;盐水草即是大黄皮种类目。前者为当地主要品种;后者多为外地移植、出产为多,当地种植极其少见。在*时期,浒关席业是排斥外地品种的。
浒关席草,原来是当地野生植物丛草,莎草科属,形似茅针丛生发棵成散射状。这种野生草如今在浒关阳山丘陵山坡、山麓中尚能够见到。古代人了解这种草用种籽繁殖时,生根发芽极其缓慢,而且呈变异退化状。但经过用老株或分株分蘖进行无性育水繁殖,得到较理想的培植效果。草针(叶)发育粗壮拔长,色质青白细腻,且具有较强的纤维拉力,韧性足。浒关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经过多年来的无性培植,为席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席草生长的旺盛阶段为夏至前后,正值江南梅雨时期,又为品质优良的棉衣种“梅里青”席草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当地有“小暑不割草,大暑白云飘”的农谚。意思是,到了小暑期间应是草田割草的收获季节,收割后的席草还需抓住大好晴天,放置场地晒干,让阳光烤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席草的质量:色泽清白,粗细匀称,纤维拉力较强,纤维丝韧长。如果错过这个季节,遇上阴雨天收割,就得把席草成捆竖立放置,待晴天再上晒场。
当地的棉衣种席草总结为“席草冬月种,来年小暑割”。小暑,在水乡又值梅雨“出梅”时节,因此又有把这一品种美誉为“梅里青”的席草品名。
据道光年《浒墅关志》载:“浒墅关乡村妇女,织席者十之*,或杂色相间织成花草人物;或为帘为坐席。有五尺加阔满床独眠之异。凡坐具、枕几,修短广狭,无不如其式而经之。席之肆,席机之匠,唯浒墅有之,而南津、北津、通安桥等席市,每日千百人群,凡四方商贾,皆集贩于此;而滨旅过关者亦必买焉。虽虎丘亦以席名,皆不及(浒关)也。”从以上引文可知:当地的规模“十之*”。当地的品种之多,有竖(帘)有卧(坐席、眠席)。当地产品的规格,有独眠的二尺至双人床的“五尺加阔”。当地席产品的用途,有坐席、枕席(东瀛的“榻榻米”类)、帘席、柴席等“其式而经之”。这就决定了其席草原料栽培的广泛、大批量、多规格,特别在小农经济生产的年代,浒关草田的规模较大。据当地老一辈回顾:明清时期浒关席草田(包括通安、金墅、望亭等乡镇)有6000—9000亩左右;*初期降至为3000亩上下。
1949年后,单产量提高及安徽无为县等地的咸水草打入当地席草市场,浒关地域的减小(不包括通安等乡),草田也同时衰减,至1985年,根据统计,现有草田838亩(限于原保安乡统计,不包括通安、望亭、东桥)。
90年代后,浒关草席市场规模衰减,专业席户由于机器织席的出现而懈怠。先辈们在当地培育的无性分孽繁殖的“梅里青”棉衣种,即当地称的“淡水草”因草田的减少,日感短缺;而外地(安徽无为县、庐江、巢湖等地)的大黄皮粗草,俗称咸水草,大量拥入,当地草田衰减。1999年,九图村有草田400余亩,青敦、横宅、后汤、道安、华桥、真山等村草田仅存0余亩,单产1400斤/亩,总产在9250担左右。外地席草无论其色质、纤维拉力均不及当地草质优良。这类质地较差的草料涌入当地,势必会有损“名席”质量和声誉。而且从价格上,看每斤在0.6—0.8—1.10元间,草料成本亦有所增加,然而咸水草的斤两又要比淡水草性重。同时,当地草田也因常年使用尿素,席草的青白秀色也呈蜕变*的趋向。
90年代以来,日本的蔺草引入苏州吴县(市)车坊一带。其实,该草种源产地仍是苏州水乡,国外只是加以科学栽培。早在明清期间,浒地席草种植户就已能采得阳山高岭土与地窖技术储藏草品以备翌年编织。经过阳山白泥(高岭土)敷放储存的席草,经编织席品后,能始终保持较好的青白相间的匀称美观。
日本蔺草的上乘品质现今引种,其奥妙也就是淡水草储藏方法的“老翻新”而已。
咸(盐)水草区别,就是栽培自然环境的区别。90年代以来,大部分织席专业户购外地长江以北地域皖省无为、庐江、巢湖等地的草种,因草田灌溉中含有盐、碱性水质,故其草色呈青*,纤维度较脆,拉力弱而水分重量较淡水沉。因此,席户们统称其为咸水草,这称呼反映了草质生长自然环境质的不同;又较形象地托出席草外表的润色泛之灰黄和纤维度受酸性浸蚀而减弱的因果关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