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天开始数伏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4 05:52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7:22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古代流行的“干支纪日法”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如今年是乙酉年,7月9日是甲午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有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第四个庚日起的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如2005年就有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2006年初伏是7月20日到7月29日,中伏是7月30日到8月8日,终伏是8月9日到8月18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8:40

数伏日期推算方法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这里给大家提出一个简便的方法,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属伏,是个庚日,则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调一天。
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下表给出了今后10年的属伏日期。
年代
夏至日
数伏开始日
中伏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
2005年
6月21日
7月15日
20天
8月7日
8月14日
2006年
6月21日
7月20日
10天
8月8日
8月9日
2007年
6月22日
7月15日
20天
8月8日
8月14日
2008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7日
8月8日
2009年
6月21日
7月14日
20天
8月7日
8月13日
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
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1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2:06

“三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对夏天最热的一个时间段的称呼,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为期二十一天。“三伏”的时间采用阴历,以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来表示它的具体日期。“三伏”以夏至日为界线——如今夏至日通常在每年阳历6月22日前后(不同的年份里夏至日期最多相差一两天),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庚日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等6个,其中任何1个都叫“庚日”)是“初伏”,第二个庚日是“中伏”,第三个庚日是“末伏”。如果“初伏”是庚子日,那“中伏”就是庚寅日,“末伏”就是庚辰日了——计算方法先看“初伏”是庚什么日,然后再按6个地支子、寅、辰、午、申、戍的顺序往后推,即可得出后面两伏是庚什么日。
在我国的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中,因为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个,地支却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等12个,位于奇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奇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成为30个数字;位于偶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偶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也成为30个数字;两者之和就是60——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每满60循环一次,称为“六十化甲”(如第1年和第61年都是甲子)。
要使日子的干支完全相同,需要度过时间60日;但是如果只是天干相同而地支不同,相隔只有10天。所以,夏至后第一、二和三个庚日之间,间隔都是10天,“三伏”头尾共有二十一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4:14

后天开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6:38

夏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