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为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其家族在隋末时期流寓至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他早年跟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的青莲乡,自幼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热爱诗词歌赋,广泛阅读,且喜好行侠仗义。25岁起,李白开始漫游各地,丰富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至长安,成为翰林供奉,以其文章风采名动一时,深受唐玄宗赞赏。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受重用,还遭权贵中伤,仅一年后便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他在洛阳结识了杜甫,两人成为好友。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怀揣平乱之心,加入了永王李璘幕府。不幸的是,永王图谋帝位失败,李白因此被流放到夜郎,途中获赦返回。晚年,他漂泊于东南地区,最终在当涂(今安徽)去世。
李白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展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通过诗作得以展现。他的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流畅,音律多变。他善于从民间艺术和神话传说中汲取精华,使得其作品充满了独特的瑰丽色彩。在唐代诗人中,李白被誉为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大师,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达到了盛唐的巅峰,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留存的诗文众多,总计约有一千余篇,著有《李太白集》30卷。
《于阗采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作品。全诗十句六十二字,作者借此诗感叹小人容易得宠,正直的人容易被贬斥而弃用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