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小时前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有人问, 嘉庆为什么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其中的原因。嘉庆为什么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

乾隆死后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狱,第十天即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审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这种速度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嘉庆处理和珅仅仅是为了他富可敌国的家产吗,显然也不是,当一个皇帝急着让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胁到了皇权,很不幸和珅就是这样。乾隆退位时曾说过:“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庆扶上马,再送一程。


嘉庆为什么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乾隆上了年纪,处理国事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处理,而嘉庆则成了摆设,这一摆就是四年,嘉庆心中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权利达到顶峰的四年,俨然凌驾于嘉庆之上,对于嘉庆来说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所以乾隆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和珅,这样皇位才坐的稳。

早作打算主要有两种选择:

1、拥立其他阿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这样干,但是和珅却不能。乾隆虽然儿子众多,但是长大成人的却没几个,而且还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宗室,嘉庆看似资质平平,但也已经是剩下皇子中最优秀的了,乾隆不糊涂和珅就没办法。

2、示好嘉庆皇帝,和珅确实这样做了,比如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和珅曾给还是皇子的嘉庆透露过皇位的底牌。

热心网友 时间:56分钟前

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正月初八,嘉庆帝就命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和珅和福长安,当天,和珅,福康安夺职下狱。

和珅之死细节

正月十一,嘉庆帝专门就和珅的问题发上谕,专门解释为何在先帝大丧之日就下手诛除先帝重臣,这是嘉庆先发制人主动触及这个敏感的问题,毕竟先帝刚死就杀他的重臣这是很少见的,新君很容易就戴上不孝更改先帝的帽子。

嘉庆说俺爹死了,我伤心的不行,论语说三年无改,像俺爹这样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实心实政的英明君主,别说三年无改了就是万年不改也是应该的,俺爹用的臣子就算是有犯错犯罪的,我也会原谅他们保全他们。但是,和珅的罪情实在重大,就没有不他的,我实在是难堵悠悠众口,只好先把和珅革职查办。

瞧瞧人家嘉庆帝说得多好啊,多机智的话,俺不是不孝更改俺爹的主张,主要是和珅的罪过太大了,没办法啊。给嘉庆大大的一个服!

接下来就是让各省的老大们进行商量罪名,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提议:和珅丧尽天良,非复人类,种种悖逆不臣,蠹国病民,几同川楚贼匪,贪黩放荡,真一无耻小人,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请依大逆律凌迟处死。

胡某人这是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落井下石,虽然他攻击和珅那话有点过分,怎么也不该把朝廷重臣比作白莲教啊,真是不伦不类,但是他提出处死和珅,这个深合嘉庆帝之意。

墙倒众人推,正月十五,嘉庆帝公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再经过大学士九卿等会议,奏请将和珅按大逆吕凌迟处死,福长安按朋党律拟斩,此时大局已定。

这时候,和珅的儿媳妇,嘉庆之妹,乾隆爱女和孝公主请求全和珅肢体,董诰和刘墉也上书提议给先朝大臣留一点面子。嘉庆帝准奏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正月十八上谕,宣布和珅赐自尽,福长安斩监后,秋后处决。当天和珅在狱中自缢,距离乾隆去世仅仅半个月,距离和珅下狱也仅仅七日,可见嘉庆帝处理和珅一案的心情。

嘉庆为何处置和珅

嘉庆处理和珅一案极其有分寸,很宽容的,他的弟弟和琳配享太庙封公爵,也只是撤出太庙夺公爵。他的儿子丰绅殷德留伯爵,在家闲住,不许出外滋事。和珅的党羽如福长安了半年后加恩释放,大学士苏凌阿、太仆寺卿李光云原品致仕,侍郎吴省兰、李璜降为编修。这样的处置很快让人心和局面稳定下来。

很多人都认为嘉庆处置和珅是为了钱财,和珅家抄出来八百兆有奇,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还有说嘉庆抄和珅钱财是为了军饷告急,所以急需和珅家财重做军费。

但据实录记载抄家和珅都没有说他家钱财有八百兆有奇,更没有尽入大内。就是记载和珅家财有八百兆有奇的《清稗类钞》同时还记载了和珅关于家财的供词,更没有八百兆有奇,可见坊间传闻不足为据。

如果的确是军费问题,那嘉庆还不如学他爹那一套,让和珅敛财呢,比抄家来的更多,又何必在大丧之日兴大狱呢?

再说,嘉庆帝也不是贪财的君主,后来还有大臣建议查抄和珅的引产,都被嘉庆制止。福长安被抄后,赦免时又全部赏还,还给假十日让他接受赏还查抄物件,可见嘉庆帝不是钻到钱眼里的。

不是钱财问题,那是为什么收拾和珅呢?

三大原因

第一,诛杀和珅是为了整顿吏治,所有人都知道,乾隆后期吏治败坏的原因,大部分的锅乾隆和珅要背,上下衙门都是和珅的习惯,瞒上欺下,专擅蒙蔽,嘉庆帝恶和珅久已,不诛杀和珅,就难以整顿吏治,清除积习。

第二,诛杀和珅来督促剿匪,川楚白莲教,因为激变而起,将帅多仪仗和珅,靡饷奢侈,长久无功,只要迎合钻营好,并不以军事为重,虚报功绩,坐领空粮,要不就是因为和珅压搁军报,军务被挚肘,就不敢居实上奏,只好观望拖延,拖延耽误的不都是战机?

第三,诛杀和珅安定民心,就是说缓和一下十分紧张的阶级关系,不管是苗民还是白莲教,都是官逼民反,为什么反呢,还不是,嘉庆帝还是能正视现实,坦然承认是官逼民反,必须要找一个人做发泄口,这只有和珅了。

和珅为何没有防备嘉庆

和珅为什么没有想到嘉庆会翻脸的事呢?主要是他在乾隆中后期横的时间太长了,已经忘乎所以了,特别是嘉庆受禅之时,和珅还以拥戴自居,出入仪态非常狂傲,他以为他对嘉庆有拥戴之功呢。

而嘉庆又特别能忍,喜怒不形,每次遇到要上奏什么事情,嘉庆都委托和珅代为上奏,左右有人说和珅坏话时,嘉庆就怼那个人说:朕还要仪仗和大人治理国家,岂是你等能诋毁的?

这些更是让和珅骄傲自得,当然,他也不敢轻信嘉庆,专门推荐他的师傅吴省兰去陪嘉庆,观察嘉庆的动静,嘉庆知道吴省兰是和珅的眼睛,不动声色,一点都没有表露自己的本心,和珅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都觉得自己再安全不过了,老皇帝离不开的心腹,新皇帝敬重仪仗的老臣,这么想,怎么不昏昏然呢?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这大概是和珅必死,而且必须速死的根本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乾隆在位60年后,退位做了太上皇,嘉庆接了班。不过嘉庆没有实权,还是乾隆说了算。等到乾隆一死,嘉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不可一世的和珅。

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嘉庆不能说是一个明君,他非常平庸,但是他不傻。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肯定要组建自己的班底,他也不相信也不信任乾隆朝的宠臣和珅。

这么多久,他也知道和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所欲为,和珅也根本没有把嘉庆放在眼里,尤其是乾隆作为太上皇那几年,更别提嘉庆没有之前,还只是太子甚至还只是皇子的时候了。

所以嘉庆自然认为,和珅的权力很大,对自己就是一个威胁。这一点可以从嘉庆皇帝在张诚基的奏折上的批示中发现,批示中说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由此可见,嘉庆杀和珅主要是因他权力太大,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同时,和珅是个大贪污犯,这也是家喻户晓的事了,恐怕就连乾隆自己也不能说不了解。乾隆在后期把大清的家底都折腾完了,嘉庆不是不知道,大清的国库已经空虚了,财政出现了危机。除了和珅外,朝野上下贪污横行,这是非常可怕的。

嘉庆也希望能够让朝堂上焕然一新,除掉和珅自然能够解决掉财政危机。

和珅可是非常聪明的,不然他也不能在乾隆朝权倾朝野。那么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可笑,他打算什么呢?是跑路还是造反呢?

其实,和珅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境地,乾隆皇帝就是他的护身符,若他不在了,那和珅自然就危险了。可他又能怎么办呢?

在乾隆没有退位的时候,和珅就开始纠结了。他也希望能够让乾隆选一个其他太子,但是他做不到。

乾隆皇帝的儿子有很多,但能健康成长的却没有几个,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儿子过继出去了。所以,相比之下,嘉庆帝在众多皇子中算是资质比较好的了。

在没有能力改变太子人选后,他又希望能够推迟乾隆放权的时间,可乾隆坚持退了位,不过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这一点让和珅稍微有点安慰了。

和珅选择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对继任者进行试探,他也希望能够巴结一下嘉庆,但怎奈人家根本不鸟他。 

和珅在乾隆朝势力是非常大的,在朝廷中根基深厚,但是他还算不上是一个权臣,他没有多大的权力能够对抗名正言顺的皇帝。

所以造反对于和珅来说,绝对不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

那么跑路呢?这对于和珅来说,或许是一条可走的路,但是也是非常难的,毕竟嘉庆对他什么时间动手他并不知情,他也没有想到乾隆刚刚死,后事还没有办完,自己就跟着乾隆去了。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和珅,作为管理财政的,能够揣摩上意,替皇帝做一些他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说清朝最为臭名昭著的议罪银制度,什么是议罪银制度呢?

这种制度是如果犯了罪,可以通过缴纳赎金罚金的方式进行赎罪,很多人都觉得这可能是和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颁布的,事实上,和珅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和绅虽然也推动了该制度的发展,但更像是一个棋子,一个白手套,和珅仅仅是推波助澜,背后站着的一定是乾隆皇帝。

和珅与乾隆的关系,之所以那么融洽,当然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乾隆与和绅本就是一类人,他们都极富有才干,都属于聪明人,和珅知道如何讨好自己以及通过向自己赠送大量礼品,来使自己高兴,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有的时候会公然向下属索贿,这其实姐反映了乾隆皇帝,他对这种贪腐行为是有一定纵容的,在这种同志眼里有点贪欲,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只要你能保证对统治者绝对的忠诚,所以这样的忠心耿耿的,仅仅有点贪欲,这是可以接受的。

这也就说明了,嘉庆皇帝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在乾隆皇帝一死,就马上将和绅给办了,在当时,嘉庆皇帝继位的时候,清朝的官场已经无比,各级官僚贪污,几乎已经成了明摆着的事实,所谓议罪银制度,更让许多贪官污吏无所顾忌,虽然议罪银制度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必然是得不偿失。

因为贪官他是这么想的:我交了罚金,这个损失我还要从国库从百姓身上补回来,而且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这对国家自然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呢,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非常的困难,因为议罪银制度也好,贪官现象也罢,都是他爹太上皇乾隆干出来的好事。

太上皇没死之前他都没办法直接控制朝廷大权,说来搞笑,嘉庆皇帝,继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身为皇帝,却进不了养心殿,没办法越过太上皇,直接干预朝政,这种情况下,一腔怒气只能都放在作为太上皇帝的白手套和珅身上,不然怎么办呢?毕竟是自己亲爹呀,而且自己小胳膊小腿也拗不过他呀。

和珅就这样被嘉庆牢牢地锁定,聪慧如和珅者,难道感觉不到危机吗?不,他可以感受到,那他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呢?可是,他能做什么样的准备呢——是马上试图与嘉庆交好还是马上和太上皇一刀两断亦或是立刻准备劝说太上皇把皇帝给废掉,或者干脆直接起兵造反?这些想法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答案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为什么他们没有,当然是因为作为和珅,不管是立刻与太上皇乾隆断绝关系,还是立刻和嘉庆交好,都会遭到统治者的厌恶与排挤:乾隆当时大权在握,看到和珅如果是这种表现,和珅不能有好果子吃;嘉庆皇帝每天活的本来就提心吊胆,每件事情都不敢擅作主张,生怕惹毛了父亲,你一个父亲之前的第一号宠臣,跑到我这边来献出忠心,嘉庆皇帝不敢也不能接受你这位臣子的忠心,甚至还有可能怀疑你此行的目的是否是为了试探。

劝太上皇废皇帝,这种操作旷古烁今,操作难度极高,相信如果选择这条路,会比他原本的下场还要凄惨许多,一个干预皇家废立的大帽子盖下来,动不动就是族灭;至于造反嘛,这条想法,想想也就算了,毕竟和珅也没有军队的控制权啊,拿头造反吗?

综上所述,和珅已经做到了最优解——那就是,帮助乾隆压制新皇帝嘉庆,让嘉庆对自己恨之入骨,乾隆前脚一死,嘉庆马上就干掉了和珅。

热心网友 时间:56分钟前

乾隆死后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狱第十天即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审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这种速度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嘉庆处理和珅仅仅是为了他富可敌国的家产吗显然也不是,当一个皇帝急着让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胁到了皇权,很不幸和珅就是这样。乾隆退位时曾说过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庆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乾隆上了年纪,处理国事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处理,而嘉庆则成了摆设,这一摆就是四年,嘉庆心中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权利达到顶峰的四年,俨然凌驾于嘉庆之上,对于嘉庆来说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所以乾隆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和珅,这样皇位才坐的稳。他手里掌握的权力也就越大。嘉庆元年,当时乾隆皇帝在位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在位时间比圣祖康熙帝长,于是就先退位了让十五子嘉亲王颙琰当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和珅为什么不早作打算?早作打算主要有两种选择拥立其他阿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这样干,但是和珅却不能乾隆虽然儿子众多但是长大成人的却没几个而且还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宗室,嘉庆看似资质平平但也已经是剩下皇子中最优秀的了,乾隆不糊涂和珅就没办法。就得从乾隆皇帝在位时说起了乾隆皇帝是个非常喜欢听赞美之词的人和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和珅就开始在乾隆皇帝身边讨他欢心。在这一方面和珅还是挺有一套的。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作诗一生中作诗就有五万多首,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的喜好,为了迎合他,和珅就也开始写诗有时还能和乾隆皇帝对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