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出函谷后去了哪里?佛本是道对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10:2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以信史著称的《史记》,在这段有关老子西走的文字中却疑点多多。例如关于老子所过的关卡,《史记》就没有明确交代,而唐代司马
贞的“索隐”和张守节的“正义”则以“函谷关”与“散关”二说并存,但在后世“老子西去流沙化胡”的传说中又说是“玉门关”。再如关于这位向老子索书的守关者“关令尹喜”,一般读作关令姓尹名喜,其实,“关尹”乃指守关之吏,“令尹”则为楚官,老子所出之关无论何关都不在楚地,故“令”似为衍字,而“喜”字当为欢喜之意,因此所谓“关令尹喜”的意思当为关尹见老子至关而喜。《汉书·艺文志》云:“《关尹子》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这里把“喜”误当作关尹之“名”。再如关于老子其人,太史公在本传中列出了三位疑似者:李耳、老莱子和太史儋。更让人不解的是,《老子》的作者在出关西走之时又何遑著书?蒋伯潜《诸子通考》对此就表示质疑:“无论其时尚无私人自著一书之风,竹简刀漆,岂匆遽旅行中所能成书乎?”此说确有道理,老子出关之时恐怕根本就没有技术条件去著书立说。

当然,严谨的《史记》不可能故弄玄虚。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太史公从《老子》“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等内容判断,由于该书的思想主旨是反对文明的异化,其作者的厌世、弃世的隐君子倾向非常明显,那么作为真的隐者,其生平事迹也自然隐而不彰。既如此,太史公也就只好道听途说敷衍成篇。

而关于老子西走的故事,后世传说中说得更是神乎其神。南朝宋人裴駰《史记》“集解”引《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则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其实,无论是徒步独行还是有关尹相伴,抑或骑乘青牛而去,老子西游谅也“西”不到哪里去。但历史上却有一位叫莱谟萨的西方人编过一个老子游历西方的离奇故事,说老子曾远足雅典,并以此说明老子与柏拉图思想相通的原因。这可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但当真不得。

热心网友 时间:7分钟前

经证实《老子化胡经》乃伪经.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尽信书,不如无书!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因为太老了,不能走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