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1小时前
凌源皮影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5月20日列入国家级名录以来,受到了的高度重视。保护与传承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得以持续进行。
早期的皮影设施颇为简单,影班演出时,当地村民会协助搭建简易的影台。这种台座由碌碡、檩子、棺材板或大门组成,搭建过程迅速便捷。演出前,影班会利用百姓家的桌案,加上压箱板和自备的杆杖蓬架,以及专用的影窗(现称银幕),形成一个基本的表演舞台。随着时代变迁,1958年后,影人尺寸增大,影台也随之改进,影班开始携带自用的台座和支架,使用现代材料制作,以适应新的演出需求。
银幕,作为皮影戏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尺寸和材质也有所变化。早期是五尺长、2.5尺宽的纸糊影窗,后来改用漂白布、白的确良,甚至灯箱布。随着影人身高提升,影窗尺寸也随之加大,以保证清晰度和演出质量。
灯具的发展也见证了皮影戏的演进。起初,用简易的马勺和油灯照明,后来是煤油灯、汽灯,直至电力普及。进入七十年代,碘钨灯或日光灯的使用提高了演出效果,但也对表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调整操作技巧。
影箱则是皮影艺术的承载者,分为上箱和下箱。上箱装有各种影人和道具,头茬按角色身份分类存放;下箱则收纳本班的影卷、乐器以及演出所需的备品和工具。这些细节的精心保存,体现了凌源皮影的严谨与专业。
总的来说,凌源皮影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体现在国家名录的认定上,更体现在一代代艺人的努力和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中,每一件设施、每一样道具都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历史记忆。
辽宁凌源地处凌河之源,牛河梁五千年灿烂的红山文化蕴育了这片神奇的地域文化—凌源皮影。凌源皮影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中华民族民间古老艺术奇葩,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