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0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3:37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要以课改理论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落实到教与学的实处。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实践工作及相关理论,来谈一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第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高效的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求真务实的教学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班斓,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在配合教师讲课,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3:37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学基本功的内容指的是语言流畅生动、板书设计美观、内容科学性思想性兼备……而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我们发现,学生研究应该是教学基本功之基本。
1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新系统地建构“教学基本功”
近几年,在很多地方举行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大家已经对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基本功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教师需要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需要有在教学中实行学科综合渗透的能力……
面对这些新的要求,教师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
这些困惑说明,我们所作的调整主要是在做加法,而且是在做一些零散的、有些随意的加法。这是改革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实施近8年了,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基本功进行比较系统的重新建构。
2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功”
从教出发与从学出发--两种不同的立场:过去的教学基本
功主要是从教师教的立场出发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准确把握教材,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教师的仪态要端庄大方;教师讲解知识要科学,清晰、生动;板书设计要美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基本功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教学基本功则着重从学生学的立场出发,要求教师考虑与学生相关的更多的问题。
既然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那么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所做的研究就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的依据,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基本功之基本。
教师们往往认为,自己天天和学生在一起,毫无疑问对学生是了解的,其实不然。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要,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要促进学生发展,就要到学生中对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进行比较科学的调查。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深入了解尤其是有意识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发展需要的教师和校长并不多,能够科学地研究学生的教师和校长就更少了。因此,研究学生是教师和校长必练的一个基本功。
研究学生的问题能够拓展教师的学科知识
有的教师抱怨,教初中时间长了,自己的学科知识都变成初中水平的了。可是,在我接触的教师中,有的教师不仅水平没有降低,反而在不断提升。原因是他们不断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或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还能够促进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此,可能有人会怀疑,一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问的问题怎么可能对一个大学毕业的人提高学科知识水平有作用呢?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常常与人类学科发展史中出现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我建议教师读一些学科发展史方面的书籍,这对于理解学生的问题会有益处,同时也会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学科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