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6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22:01
琴和筝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为了区别其它乐器,故在前面加个“古”字,称为“古琴”、“古筝”。琴和筝除了是器乐外,更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
一、认识古琴和古筝外观
二、古琴和古筝外观大小对比
古琴有7根弦,故又名七弦琴(最粗的为1弦,最细的为7弦)。古筝有21根弦(最粗的是21弦,最细的是1弦)。
三、古琴和古筝各部位名称
古琴和古筝各部分的名称,很多是拟物的,尤其是古琴一直保持着古时的称呼,即形象又文雅。古筝的一些称呼更偏向于乐器化了。
古琴与古筝另一个较大的区别是:古琴没有琴码,古筝有琴码(或叫筝码、码子、雁柱)。琴码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琴码影响了两者的弹奏方式不同。
四、古琴和古筝的声音对比
外观一定认识后,我们再听一听声音。我各选两个曲子。
琴和筝的《高山流水》这两个曲子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同名。古琴《高山流水》相传很早了,原为一曲,唐后分为《 高山》和《流水》两曲。浙派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是近代根据笛曲改编过来的。
曲目顺序:
1、古琴曲——管平湖《流水》;去百度音乐搜索下,不好传。
2、古筝曲——王昌元《高山流水》去百度音乐搜索下,不好传。
五、古琴和古筝演奏视频对比
古琴演奏视频:龚一《潇湘水云》,去百度视频搜索下,不好传。
古筝演奏视频:周延甲《秋夜筝》,去百度视频搜索下,不好传。
古琴和古筝男女老少都可学习,常有人问我xx岁了、我是男生或女生是否可以学古琴或古筝等等问题, 水杉君觉得关键是自己要喜欢(喜欢它的外观、声音、演奏方式等等),否则难以坚持。
六、摆放与弹奏对比
6.1 古琴的摆放与弹奏
古琴摆放:古琴需要专业琴桌(桌子高度约68cm、凳子高度约45cm),摆放时把琴轸放在桌子外侧(方便用琴轸调弦),将整张琴都置放在琴桌上是错误的(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琴头和雁足处应放防滑垫(防止演奏时琴滑动)。
古琴坐姿:身体中轴线对着四徽或五徽(靠近琴头的那边),身体离琴约两个拳头距离,双腿与肩齐(女士可并腿),宜坐半边凳子。
古琴弹奏:古琴左右手都不需要戴义甲,左手按弦,右手弹。
6.2 古筝的摆放与弹奏
古筝摆放:古筝一般用支架(一个高约56cm放在筝首,一个约53.5cm放在穿弦孔前面)
古筝坐姿:右肩对齐古筝的前梁,座位和筝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身体离琴一拳或两拳的距离。
古筝弹奏:古筝需要戴义甲,一般是左手按弦,右手弹。
七 、古琴和古筝定弦对比
八、古琴和古筝谱对比
九 、古琴和古筝价格
初学者在购买琴或筝时,宜选择中档价位的琴,太便宜的琴音色不好,且用的时间不长,而太贵的琴对于初学者来讲又没有太大必要,此类琴的购买者大多为专业演奏者。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常情况而定,价格越贵,肯定乐器的各方面条件都要好一些。
古琴的价格差别较大,尽量购买知名斫琴师的琴,如倪诗韵的琴。
古筝的价格大至分为一千至五千多,购买时尽量选择专业厂家。
选购买时若有专业人士帮着挑选是最好了。如果没有,建议购买时以音色好坏作为考虑的条件,而不要太多的注重外表装饰。
十、古琴和古筝哪个好学?哪个更容易?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琴与筝都是中国的传统器乐,但两者之间的音色差别非常大,古琴沉静古朴,古筝婉转清越,因此有“古琴悦心,古筝悦耳”一说。在选择学习前,建议多听一听曲子,多看一看演奏视频,看看自己到底喜欢哪个音色。只有自己喜欢,才能坚持学下去。
对于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来廛,在工作学习之余,花点时间去学习琴或筝,是自身追求完美、表现自我的过程。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而且对自身良好气质与修养的塑造也有极大的帮助,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两者入门都非常简单,通过简单的识谱和指法入门,即可掌握些基本技巧,演奏些好听的曲子。如果想演奏的更好,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不断练习。除了纵向的技法上的突破,更需要横向的文化修养。弄清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的放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也很容易找到相关教学视频。但不管学琴还是学筝,水杉建议尽量找老师学,自学容易走弯路,以后很难纠正。
古琴和古筝学习其实也并非单选题,两者有不同,也有相同。现在不少琴家即会弹古琴,也会弹古筝,更有还会弹瑟琶、二胡等等多种器乐的。不过初学时应选一门器乐学,到掌握到一些技巧后,在考虑学习另一件器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23:19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首先在外形上,很简单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筝的通用筝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随意,但是一般情况下各个院校主要运用的古筝和演出团体用的都是21根弦。筝13弦也有过,钢丝质。但是一般没有少于这个数的,在近代。进现代的古筝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这种特点,古琴因此也叫7弦琴,这是它的特点。还有一个古筝有雁柱,像大雁长的形状,而古琴没有。古筝演奏过程中,由于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种辅调和支撑演奏成为可能,而且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洪亮,而且它琴体比较宽大,表现力更丰富一些。但是并不是因此说古琴表现力不丰富,古琴也非常优秀,我们在学习中国音乐过程中,任何人必须了解一点古琴文化,作为保留最完整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外观呈扁长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筝身为中空共鸣体,里面胶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开有两三个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称前梁和后梁,前梁至弦柱间为有效弦长。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动,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制作筝时,框板使用红木等质地坚实、木纹顺直的木材,面板和底板采用质地较松软、易于振动的梧桐木。除了木材外,弦也是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音有密切关系。筝使用的琴弦有丝弦、钢丝弦和尼龙弦三种,它们的音色各不相同。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0:53
1、历史渊源不同
古筝据传造于战国时的民间,属下里巴人,而古琴传说是伏羲所造,实属阳春白雪,两者真可谓天壤之别也,故此后世文人乐手均将古筝视为“低俗之乐”,而古琴则是“天籁之音”
2、两者音色不同
古筝旋律性比较强,轻巧灵动,古琴音调较低沉,旋律轻源缓流。
3、两者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达四个八度,并且可以弹奏出众多泛音和按音,表现力超强,所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即是指古琴。而古筝则通过移动弦马调整,可以弹奏不同的音高,音域虽然也算宽广,但个人认为表现力上比古琴差了一个档次,但好处是音量比古琴大许多,弹奏古色古韵的乐曲也是游刃有余。
4、演奏方法不同
古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实际弹奏时,同时可以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弹奏。而古筝则主要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拨弦,左手控制弦的张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2:45
一.外观区别
古琴
古筝
二. 形成年代与名称区别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琴”,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三.体积的区别
古琴形状更小巧,方便携带。古琴一般长为1.2米左右,宽约25至30厘米。
而筝要比琴大很多,古筝的规格一般长为1.6米左右,宽约40至50厘米。
四.琴弦的区别
琴最初为五弦,在汉代后定型为七弦,中间没有琴码,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与琴同时期存世的多弦弹弦乐器是“瑟”,为二十五弦,筝应该是在“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筝在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一弦一音。
五.音声的区别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较小,音色沉厚古朴,能使人静心放松。
古筝悦耳:古筝的音量较大,音色相对明亮华丽。
六.演奏方法的区别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猱”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多种技巧奏法,从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的琴音有三类:散音、按音、泛音。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七.记谱法的区别
古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代后称为“减字谱”。
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八.历史传承的区别
古琴有大量传世的古曲(比如: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以古琴专用“减字谱”形式印制的琴谱多达150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谱尚有六百余首。
古筝的古谱较少,少数传承古曲如《渔舟唱晚》,应该是*时期产生的。当代传播较广的筝曲多是近、现代筝演奏家、作曲家根据古琴曲以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创作移植改编的,比如著名筝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鸭戏水》、《西楚霸王》、《临安遗恨》、《瑶族舞曲》《春江花月夜》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仅唐代古琴就有近二十张,一些唐代古琴还能用于演奏。而筝的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这是由于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精密复杂,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底板壁皆薄,没有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这就是“只有千年古琴,没有百年古筝”说法的由来。
九.学习难度的区别
琴与筝的初级曲目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非常难练。所以技巧上筝更难学,而在意境的表现上,古琴历来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需要琴者学问修养的长期积累与体悟,才能深入琴道。
拓展资料
关于古筝:
古筝,又称筝、秦筝,中国拨弦乐器,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命名:
一说为象其音色,一说来自二人争夺乐器的故事。
历史:
古筝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已经存在,用于原始的舞乐。
汉时,筝为筑的琴身加装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纪)有轧筝的记载,证由击弦乐器转变为拨弦乐器,并发展至13弦,接近现代古筝刍形。南宋时,轧筝易名“蓁”,7弦筝和13弦同时被使用[,而13弦筝多用于民间。清以后广用13弦筝而未有7弦筝。
琴体:
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岳山为平直。左侧为筝尾,或称凤尾,有弦钉以固定琴弦,右侧有螺丝钉,可以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中间有称为雁柱的琴码支撑琴弦,移动琴码也可调音。筝的弦数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见为21弦筝,另有16弦筝、26弦筝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
古筝的高音弦最靠近弹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内至外称1弦至21弦。21弦筝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过左手在琴码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现代多调式(或称无调式)乐曲中,则是透过特定音阶设定达到不同特殊曲风的目的。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古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4:53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首先在外形上,很简单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筝的通用筝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随意,但是一般情况下各个院校主要运用的古筝和演出团体用的都是21根弦。筝13弦也有过,钢丝质。但是一般没有少于这个数的,在近代。进现代的古筝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这种特点,古琴因此也叫7弦琴,这是它的特点。
还有一个古筝有雁柱,像大雁长的形状,而古琴没有。古筝演奏过程中,由于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种辅调和支撑演奏成为可能,而且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洪亮,而且它琴体比较宽大,表现力更丰富一些。但是并不是因此说古琴表现力不丰富,古琴也非常优秀,我们在学习中国音乐过程中,任何人必须了解一点古琴文化,作为保留最完整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外观呈扁长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筝身为中空共鸣体,里面胶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开有两三个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称前梁和后梁,前梁至弦柱间为有效弦长。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动,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制作筝时,框板使用红木等质地坚实、木纹顺直的木材,面板和底板采用质地较松软、易于振动的梧桐木。除了木材外,弦也是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音有密切关系。筝使用的琴弦有丝弦、钢丝弦和尼龙弦三种,它们的音色各不相同。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7:17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於19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本文统称琴。初为五弦,汉朝起定制为七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3]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先秦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迄今没发现有『琴』字,最早的文字记录为周朝初期古铜器上刻的古文。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於《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秦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
两汉
东汉时期的陶制抚琴人像,出土於彭山江口汉崖墓,藏於南京博物院
琴的型制於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所作。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桓谭等。[2]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谱可追溯到汉朝。
魏晋
北魏时代的抚琴石佛像,出土於山西,藏於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琴风盛行,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现存同名琴谱载于明代琴谱,可能并非原作;还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阮瑀、嵇康、阮籍、阮咸和阮瞻等。
南北朝[编辑]
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现存最早的文字谱出于此代,即南朝隐士丘明的《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戴颙、宗炳和柳恽等。
隋唐[编辑]
九霄环佩,伏羲式,唐代名琴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为唐朝皇室斫造的“九霄环佩”和“大圣遗音”皆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论及古琴形制,古有“唐圆”之说,“圆”虽确是唐琴的特征之一,但并不准确,并不是所有制形浑圆的琴都是唐琴。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
宋元
由於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朝的琴以“扁”著称,在清朝初年被与唐琴合称“唐圆宋扁”。北宋时宋徽宗御制名琴松石间意在2010年以1.36亿元拍卖,成为当时拍卖价格最高的古琴、世界最贵乐器之一。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一个古琴流派,即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创始人是郭沔。南宋姜夔作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期间著名琴人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夷中、知白、义海、则全、倪云林、耶律楚材和苗实等。宋季金元时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贵族的文人间广为流传。
明清
明朝琴学发展到顶峰,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这些曲谱中保存了众多古曲。明朝很多皇室也很参与其中,其中明成祖曾敕撰《大明永乐琴书集成》,宁王朱权撰的《神奇秘谱》为现存最早的刊印减字谱,徽王朱厚爝撰《风宣玄品》、藩国保定王朱珵撰《五音琴谱》、潞王朱常淓撰《古音正宗》。而同时又出现了“四王琴”,按《琴学丛书》所说为宁王朱权、衡王朱祐楎、益王朱祐槟、潞王朱常淓这四位会弹琴的王爷托人斫制的琴,此外庄王朱厚燆等其他一些有四王关系的王爷也被包含在内。四王琴中以潞王琴数量最多,其次为益、宁、衡王琴。明朝后期,斫琴技术开始衰落,相较以前髹以鹿角灰和八宝灰的琴来说,这一时期的琴以瓦灰底为主流。整个清朝连琴艺也处于退步。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汪芝、蒋克谦、杨抡、严澄、徐常遇和乾隆等。
近代
参见:近现代古琴家列表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36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次年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查阜西带领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整理出版《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书,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顾梅羹、张子谦、卫仲乐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琴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
*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後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等都有琴师和琴社。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
琴乐
古琴的音色清、微、淡、远。琴箫合奏是目前常见的合奏形式,所用的琴箫是一种音域较窄、音量较小的箫。当代演奏家和作曲家们进行了许多尝试,现在已经有埙、琵琶、笛子等其他民族乐器与琴合奏的试验性作品出现,也出现了琴和大民族乐队或管弦乐队的协奏曲。
按照目前通用的正调定弦法,古琴的常用音域为一弦散音C到七弦一徽泛音d3,共4个八度加1个大二度。琴在全部音域范围内音色良好,既能保持均匀,又能形成对比。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种音色,传统琴学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征“天地人和”。
弹法
《佩兰》中的按音
通常置于专用的琴桌上弹奏,无桌时放在盘腿上;琴额向右,琴轸悬垂於桌外,用右手在岳山附近拨弦出声,左手则按弦取音。琴演奏通常用真甲,右手拨弦手指留有适度指甲,以利发音清晰,左手则不留指甲,便于按弦。
古琴的出声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散音、泛音和按音:
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
泛音的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琴有119个常用泛音。
按音又称案音、实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继而左手揉弦以产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
琴曲[编辑]
参见:古琴琴曲列表
中文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溪山琴况》
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潇湘水云》、《渔樵问答》等),亦有闺怨(《长门怨》)、叙事(《广陵散》)等传统诗词题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编自民歌小调的《四大景》等。多数琴曲有明确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意境。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
古代琴书中有对于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称为声像,以解释琴曲中表现的情绪或主题的单字。声像的数目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只有4种,有人认为是13-16种, 也有人认为总共超过24种。虞山派的“清”、“微”、“淡”、“远”是用来描述琴音乐的代表性声像。在某些琴谱中对每种声像都有详细的描述,如琴学著作《溪山琴况》对24种声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其中解释了演奏技法、装饰音和音乐本身,并阐述了演奏者和乐器之间的联系,以及演奏者是怎样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
琴歌[编辑]
琴音乐中另外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琴歌,代表作包括《小胡笳》、《阳关三叠》、《关山月》、《凤求凰》、《古怨》和《秋风词》等,其中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姜夔的《古怨》。琴歌的歌词大多是唐诗体,因此吟诵起来琅琅上口。弹唱琴歌时一般不会采用美声或者民歌唱法,而是常用一种较为沉厚的唱腔低声吟唱。
礼乐
参见:雅乐
琴是东亚重要的礼乐乐器之一,在礼仪音乐,特别是雅乐中扮演了重要的地位。在清代画作《雍正祭先农坛图》中记录有人奏琴。在中国,雅乐的乐谱中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的两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於2003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律调
主条目:古琴弦式
参见:十二律及五声调式
古琴7根空弦音所组成的音阶,称为弦式。大多数琴曲使用正调弦式;1950年代后古琴界倾向于将正调为F大调:一弦至七弦为C-D-F-G-A-c-d,首调唱名为sol-la-do-re-mi-sol-la。按十二律,以第一弦为黄钟,第3弦为仲吕(作五声音阶的宫音),一弦至七弦音名为“下徵、下羽、宫、商、角、徵、羽”[47],正调弦式又称“仲吕均”。而在正调弦式上可以“借调”演奏其他宫调的作品。为使散音适应不同调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调弦式基础上,通过调高(“紧”)或调低(“慢”)部份弦,改变宫音位置和弦间音阶关系,成为另一个音阶弦式。例如,紧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C-D-F-G-A♯(B♭)-C-D,称为无射均弦式或紧五调。独奏定弦时,通常只要校准7弦间的相对音高即可;与其他乐器合奏时,则将正调的五弦定为A。
美国作家罗伯特·坦普尔所说,琴在中国人理解音乐本质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古琴音色产生的原因而作出的研究,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声音的本质是振动这个事实的理解。”这类对音色、泛音和谐声的研究最终使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49]
琴制
从左至右为琴的琴面、琴腹(内部)和琴底。
形制
琴长约3尺6寸5分(约122-125厘米),宽约6寸(约20厘米),琴体厚约2寸(约6厘米),由琴体和琴弦构成。琴体由弧形的面板和平直的底板胶合而成。面板琴首嵌有用于穿弦的“承露”、支撑琴弦的“岳山”,琴尾嵌有支撑琴弦的“龙龈”。琴面一侧沿琴弦方向嵌有用于标示泛音音位的十三个圆点,称为“徽”。底板上有用于安放“琴轸”的“轸池”,中部以下嵌有用于支撑琴身和缠弦的“雁足”。底板有两个出音孔,通常为长方形或椭圆形;靠近中部的一个较大,称为“龙池”;靠近琴尾的较小,称为“凤沼”。琴面板内部与龙池、凤沼相对有隆起的结构,称为“纳音”,有改善音色的作用。琴腹内有两个音柱(天柱和地柱),连通琴面和琴底,可以使音量增大,同时也作防塌腰装置。琴弦共有七根,从外(近徽侧)向内、从低到高,为一弦至七弦,琴弦一端搭在岳山上,用控制弦音高的线绳“绒剅”拴住,绒剅穿过承露上的弦眼系在琴轸上;琴弦的另一端绕过龙龈,缠在雁足上。此外按照陈暘《乐书》,古时琴还有大、中、小之分,小琴五弦、两倍而为十,即中琴之制,四倍而为二十弦,即大琴之制。而郭璞注《尔雅·释乐》的说法是琴大者二十七弦。
琴身
琴身材质是影响琴音色的首要因素。古时有“面桐底梓”之说,现在也一般为桐木或杉木制面板,梓木或楠木制底板。木材必须风干,否则木质会开裂起翘,且音色不好。木料自然风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斫琴者常搜罗各种陈年古木,如古宅梁柱(俗称“阳木”)或古墓败棺(俗称“阴木”)来斫琴。琴的面板和底板以鱼胶胶合。面板上先要用漆灰作一层灰胎,以保护木质松软的琴面,最常用的是鹿角霜和生漆调和而成的鹿角灰。表面涂以漆,大多数情况下用黑色,少数用朱色、褐色和紫色。待漆干透後,用油石蘸水细磨琴表面。有些古谱建议稍放松琴弦且避免阳光直射,然而当代的钢弦琴则不存在放松弦的事情,一般调好单高后则保持原状。有些古书建议古琴存放时竖放或竖直挂在墙上,可防止古琴“塌腰”,但当代的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而一般都是平放。
琴弦
传统的琴弦为丝弦;197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研制成功了尼龙钢丝弦(俗称钢弦),21世纪初福建龙人公司成功研制尼龙弦。
古代丝弦是将规定数目的丝线扭成一股,然后绕在框架上浸入装有弦胶的缸内,以使丝弦不会再松散。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然后截成合适的长度。古代丝弦共有三种规格,“太古”为标准弦,“中清”最细,“加重”最粗且弦外缠丝。按《与古斋琴谱》所述,“中清”琴弦最佳,因为其音色最为细腻清脆。丝弦音色古朴独特,但音准不稳定,易磨损。现在苏州、和日本都有几家丝弦工坊。七十年代“*”后期,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在吴景略、刘景韶、林友仁和龚一琴师的帮助下,在竖琴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尼龙钢丝弦,是在钢丝外包裹尼龙层制成的,具有音量大、强度高、音准稳定的优点,逐渐取代丝线成为主流。有人认为钢丝弦的金属音色过重,丝弦独特的音色是无可取代的。[65] 福建龙人制作的弦,即“龙人冰弦”,则用超强纤维丝作内弦材料,外包真丝和尼龙丝,音色介于丝弦和钢弦之间。
琴的传统上弦法中,先将琴弦右端用绕在琴轸上的绒剅拴住,向左拉过岳山、面板直至绕过龙龈缠在琴底的两个雁足上。如果要调节音高,则通过旋转琴轸来调节绒剅长度来控制弦的张力实现。为了上弦便利,现代出现了一种安装在雁足的上弦器,以扳手调校。
岳山、承露、龙龈、雁足、琴轸等则用硬木、玉石等坚硬材料制成。琴徽共13个,多用螺钿或玉石制成。琴常配有多种装饰,最常见的是绒剅上系有轸穗。也有在琴体上雕花、镶嵌玉石等。另一类特别的装饰是文墨篆刻。斫琴家和琴的主人常喜欢在底板上、龙池、凤沼内镌刻别名、诗词、方印等内容,可反映琴的历史。
琴式
琴式为琴的形状的特定的名称,其中仲尼式和伏羲式最为常见。琴身各部件都以人体和自然事物命名。而对人体美的不同看法也影响琴的外观,如唐宋人以丰满为美,唐宋琴也较为圆润;而唐琴相对宋琴更圆润些,所谓“唐圆宋扁”。
断纹
断纹:依次为:流水行云纹、蛇腹断、冰裂纹。
长时间弹奏导致琴面的漆断裂产生的花纹称之为断纹,通常以形态命名,有“蛇腹断”、“冰裂纹”、“牛毛断”、“流水纹”、“行云纹”、“龟背纹”、“梅花断”等。琴鉴赏家非常青睐断纹,因为断纹可反映其历史,而且体现出一种苍古美。不影响弹奏的断纹不用修复。斫琴者也可以人为的制造断纹。
形体象征
琴长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天;面版弧形,象征“天圆”,琴底为平,象征“地方”。13徽象征一年12个月及闰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传说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宋太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古琴频繁出现在历代的艺术作品中。唐代的诗人李颀、高适、李白等都曾撰文描写古琴或琴人,亦有司马相如以《凤求凰》琴挑卓文君这样的故事,作为四艺之一的绘画中也可以见到古琴的身影。而中国的道教、佛教等宗教也发展出了用古琴演奏的乐曲,例如道教的《长清》即是古琴曲,佛教亦有琴曲《普庵咒》,一些琴人,如管平湖的师傅悟澄和尚和夏一峰等便是佛道出身。实际上在唐代崂山就已经出现了道士琴人。
与在中国发展出了诸多琴派的情况不同,朝鲜和日本虽在公元600至900年间就有古琴传入,因此发展出了一批琴人,但规模都不是很大。而古琴传入西方则是在高罗佩、林西莉等後来的汉学家於20世纪前期抵达中国时的事了。同时,因为20世纪中国战乱频繁,琴人数量骤减,根据1937年今虞琴社的全国琴人普查,当时全国在世琴人仅有112位,其中多为儒宦世家。到21世纪初,由於古琴文化仍不够普及,在普通民众间造成虽知其名不识其物的情况,古装剧中的古琴使用漏洞百出。
琴派
琴派是古代由于地域*而形成的具有某种艺术风格的流派,故而多以地区命名。唐朝时琴人之间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演奏风格差异,并见於著述,如赵耶利就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在北宋成玉涧的《琴论》中则指出当时“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实际上浙派到明朝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琴派之一,明朝时刘珠曾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到了明末清初之後,虞山派、广陵派等更多的派别才涌现出来。近现代由于地域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现当代琴家往往取法多个琴派,师承关系复杂;更由于社会*等因素,琴人在各地迁移,从而使得地域性琴派变得越来越模糊。
-----------------------------------------------------------------------------------
(PS我贴过来这么多字,你又真的会看吗?动动手就wiki到的,干嘛问呢)
古筝:
古筝,又称筝、秦筝,中国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目前通用古筝弦制是21弦筝。
古筝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已经存在,用於原始的舞乐。
汉时,筝为筑的琴身加装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纪)有轧筝的记载,证由击弦乐器转变为拨弦乐器,并发展至13弦,接近现代古筝刍形。南宋时,轧筝易名“蓁”,7弦筝和13弦同时被使用,而13弦筝多用於民间。清以後广用13弦筝而未有7弦筝
琴体
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山口上,右山口程S形,右岳山为平直。左侧为筝尾,或称凤尾,有弦钉以固定琴弦,右侧有螺丝钉,可以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中间有称为雁柱的琴码支撑琴弦,移动琴马也可调音。筝的弦数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见为21弦筝,另有16弦筝、26弦筝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
古筝的高音弦最靠近弹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内至外称1弦至21弦。21弦筝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过左手在琴码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现代多调式(或称无调式)乐曲中,则是透过特定音阶设定达到不同特殊曲风的目的。
弹法
有流派主张戴假甲,有流派主张不戴假甲。现在一般弹古筝者戴着假甲,通常由玳瑁、尼龙、塑胶等制成,由胶带缠绕黏固定於第1指节。
指法:
右手
托:大指向外拨弦
擘:大指向内拨弦
抹:食指向内拨弦
挑:食指向外拨弦
勾:中指向内拨弦
剔:中指向外拨弦
花:大指在板前花带出连拨数弦
连托:大指向外由高音至低音依次连续拨弦
连擘:大指向内由低音至高音依次连续拨弦
连抹:食指向内由低音至高音依次连续拨弦
连挑:食指向外由高音至低音依次连续拨弦,戴假甲者不用此法
连勾:中指向内由低音至高音依次连续拨弦
摇:大指反覆托擘一条弦
密摇:较一般的摇更快速
勾搭:中、大指先後弹出八度音列
小勾搭:用抹、托弹出少於八度的2个音列
双托:用大指由内向外连拨2条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
双擘:用大指由外向内连拨2条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戴假甲者不用此法
双抺:用食指由外向内连拨2条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
双勾:用中指由外向内连拨2条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
撮:中、大指同时勾、搭奏出八度和弦
反撮:中、大指同时剔、擘奏出八度和弦
小撮/食指撮:食、大指同时抹、搭奏出少於八度的和弦
小反撮:食、大指同时挑、擘奏出少於八度的和弦,戴假甲者不用此法
左手:
按:弹奏前按弦,将空弦音升高小二度或更高
上滑:弹奏後按弦,奏出空弦音带滑音升高小二度或更高的
下滑:弹奏前按弦至特定音高,弹奏後放手,奏出按弦音带滑音至空弦音
猱:弹奏空弦音後,反覆上、下滑音
颤音:快速的猱
…………………………………………………………………………………………………………
总结来说:琴是文人之器,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乐器的历史与文化,更是中华几千年士人阶级的文化表徵,是筝无法比拟的。但是筝具有很强的舞台表现里,在古时的教坊之中也多用于演奏娱人。筝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更加不会用于祭祀礼乐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9:59
古筝和古琴都属于古乐器,不过现在弹古筝的人还能见到,但弹古琴的人却很少,只能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
区别一
而古筝与古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弦数不同,古琴又称“七弦琴”,有七根弦,而古筝往往都有13根以上。所以从外形上古筝比古琴大了不少。古琴一般长为1.2米左右,宽约25至30厘米。古筝的规格一般长为1.6米左右,宽约40至50厘米。
区别二
产生的年代不同,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而古筝又称“秦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区别三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能使人静心放松,是高雅的象征。在孔子推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就是乐中的必修课。而古筝音量较大,音色相对明亮华丽悦耳。而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大古曲中也是古琴曲居多,而古筝曲却很少。
区别四
弦数的不同也决定的古琴与古筝的演奏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而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
区别五
弦数与弹奏方式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学习难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古筝的弦数更多,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古琴相对简单。但古琴更讲究意境,这只能靠悟性了,只联系是没办法解决的了,所以现在能演奏古琴的人相对能弹奏古筝的人少了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2:57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首先在外形上,很简单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筝的通用筝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随意,但是一般情况下各个院校主要运用的古筝和演出团体用的都是21根弦。我小的时候学过的筝13弦也有过,钢丝质。但是一般没有少于这个数的,在近代。进现代的古筝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这种特点,古琴因此也叫7弦琴,这是它的特点。
还有一个古筝有雁柱,像大雁长的形状,而古琴没有。古筝演奏过程中,由于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种辅调和支撑演奏成为可能,而且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洪亮,而且它琴体比较宽大,表现力更丰富一些。但是并不是因此说古琴表现力不丰富,古琴也非常优秀,我们在学习中国音乐过程中,任何人必须了解一点古琴文化,作为保留最完整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
筝 与 琴
答一: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答二:古琴属于古称“琴棋书画”中的“琴”的范畴。古琴多为梧桐木材质,有七根弦,音色以沉厚为主,为文人雅士抒发情怀常用。古筝的弦数并不统一: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筝仅有五弦,汉、晋以前十二弦,但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到唐、宋时才增多一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十四、十五弦,至於十六弦要到清末民初才出现,近代的古筝弦数传统式发展到二十五、六弦,而现代转调筝的弦数更增至四、五十条。音域较宽,古时在坊间也多流行。
答三:从结构上,弦数系不同。然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答四:由于筝和琴的音箱构造也不同,音色不同,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古筝是用来娱人,而古琴多是娱己的.古琴也是众多文人雅士所爱,有很多有关古琴的古老传说,古琴更是和箫并称"二圣",古琴乃大雅~~~
答五:与答一略有出入,古琴在汉朝之前位五弦,故称之为五弦琴,到了汉朝,文武二帝各加入了一弦,称之为文武弦,才定为现在的古琴格式,七弦。
而古筝在唐朝之前为七弦,在唐朝之后慢慢演变到了二十一弦,现在的古筝是弦数为二十一弦。
这位朋友所说的筝是日本的筝,他们的筝的弦数要比我们的古筝的弦数要多。
形体也比中国古筝大,适合弹奏日本的民族音乐,在朝鲜跟韩国还有十五弦的筝,但他们不叫古筝,他们叫这个乐器为:“枷椰琴”声音比中国古筝轻,形体也比中国古筝小多了。
答六:其他古乐器一揽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箜篌: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始于汉代,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明代后失传达300年之久。
方响:古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出现于北周。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使用,现濒于失传境地。
==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这是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其二,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其四,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还有《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现存琴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筝。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家"宇宙飞船超过太阳系向银河系太空进发,该飞船所播放的《流水》一曲,就是用我国古琴弹奏出来的名曲;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等。 S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不要说.我是知道的古筝和古琴的区别y7;f
©深圳肝胆外科网论坛 -- 深圳肝胆外科网,肝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N0AYL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这是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nSvW
©深圳肝胆外科网论坛 -- 深圳肝胆外科网,肝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Q/V-|
其二,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Q4V
©深圳肝胆外科网论坛 -- 深圳肝胆外科网,肝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y
其三,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XqvO+
©深圳肝胆外科网论坛 -- 深圳肝胆外科网,肝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n=I8
其四,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S'*Sm
©深圳肝胆外科网论坛 -- 深圳肝胆外科网,肝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0
其五,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还有《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现存琴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筝。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家"宇宙飞船超过太阳系向银河系太空进发,该飞船所播放的《流水》一曲,就是用我国古琴弹奏出来的名曲;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等。~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参考资料:百度网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6:11
首先肯定的告诉你,古筝和古琴是两种乐器。
古筝始于秦,盛与唐,弦有13,19 21 23等不等,现在的标准筝都为21根弦,1.63M长。声音明亮,铮铮作响。
以上为古筝图片,有筝码,21根弦。S形岳山,163cm长。形状基本统一!即S21-163
至于古琴,历史比古筝悠久,如果要追朔,可以到5000年前。古琴即瑶琴,七弦琴。也就是古琴,古琴为七根弦,长三尺六寸五,寓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声音浑厚。
所以要区别就是两种乐器,指法音色风格都不一样。
以上为古琴,七根线,声音低沉,在古代其地位 就很高。样式繁多,此为蕉叶式,常见的有仲尼式,伏羲式等!具体可百度搜索更多古琴古筝图片对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9:43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其二,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马子支起,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音域、音色、表现力上的区别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而古筝有很多指法,如:勾,劈,托,抹等。有上滑音,下滑音,揉弦等。
古筝应该是还没有《广陵散》这个谱子的。
古琴当然能弹这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用古琴来弹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23:31
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外观呈扁长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筝身为中空共鸣体,里面胶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开有两三个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称前梁和后梁,前梁至弦柱间为有效弦长。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动,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制作筝时,框板使用红木等质地坚实、木纹顺直的木材,面板和底板采用质地较松软、易于振动的梧桐木。除了木材外,弦也是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音有密切关系。筝使用的琴弦有丝弦、钢丝弦和尼龙弦三种,它们的音色各不相同。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03:35
第一,古琴是古琴,古筝是古筝,这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从外形看,古琴有7根弦,琴身比较窄短,弹奏时通常是放在专用的古琴桌上的。有的琴有“品”,不过是点化在琴板上的,不是支棱在琴弦上的。古筝有21根琴弦,有码子,一般是每个琴弦上支一个码子。弹奏时,古筝一般被支在专用的架子上。第二,古筝或是古琴的共鸣箱,据我所知,有一块木头挖的,也有拼的。古琴的共鸣箱很小,古筝的大很多。第三,古筝的音色比较亮,清脆,音域相对广,代表作品的是《渔舟唱晚》《战台风》《寒鸦戏水》等等。古琴的音色比较浑厚,音域不宽,代表作品有《梅花三弄》《酒狂》等。第四,建议不懂的人不要装懂,建议提问提者到网上搜一下这几首代表作品,一听就更清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07:57
古琴,又名“文武七弦琴”,有七弦十三徽,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琴、棋、书、画”中的琴即为古琴。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关于古琴的佳话,有大家所熟悉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有生命绝唱《广陵散》。
古琴的音量低较,适合好友交流合奏,享受的是一种心境,更给人世外高人的孤傲感
古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筝是由乐器本身的音响效果命名的;有说是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的;也有说是因“秦皇奇之,立号为筝”的草药;还有说是“蒙恬(将瑟)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唐刘贶《大乐令壁记》)。这几种说法,以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的论断比较合理。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在历史上,我国也有着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发出的“铿、铿”一类音响命名的;瑟则发出了浑厚、柔和的“瑟、瑟”之音。
古筝多以桐木制作,声音宏亮,适合舞台演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12:35
1、古琴是用肉指去弹,声音较质朴、厚稳,古筝是要带玳瑁去弹的,音色较明亮,有张力。
2、弹法区别很大,但指法也有一些互通之处。总的来说,古筝入门容易,越往高走越难;古琴则入门较难,注重内涵意境表达,但越往高走,技术技巧性的东西则较古筝要少些。个人认为。
3、古琴的曲子有些古筝能弹,古筝的有些古琴也能表达,但不同音色与感觉吧。
4、根据个人需求吧,古琴修心修身,古筝则短时间内可以信手拈来,娱乐怡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17:29
1.琴悦心,筝悦耳;
2.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古琴不需要戴假指甲,左手指甲愈短愈好,琴谱也使用简字谱,比古筝
难得多,民乐弹拨乐器里面最难的;
3.两者之间不可以互相串弹的,完全不同的手法和乐感;
4.有钢琴专业十级以上基础的容易学好古琴(因为要求识谱能力强),否则学古筝就很好,比较
容易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