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鱼类种种讲的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3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05

人类对鱼并不陌生。我们人类的祖先大都经历了猎渔为生的历史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种种条件*,我们对一些鱼类,尤其是海洋深处的鱼类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深海鱼类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一般来说,构成深海鱼类的一般特征是眼睛和嘴都比较大,牙齿锋利,身体能发光。有的深海鱼的雄鱼还寄生于雌鱼身上。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深海残酷而恶劣的生存环境。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深海鱼大都是在7000万年前由浅海进入深海生存下来,为了继续生存练就了适应深海环境的身体形态和能力。

在黑暗、高水压、低温、食物奇缺的深海中,约有2700种鱼,占全球海水鱼种类的1/5。这对生存条件恶劣的深海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从鱼类的生态系统学来看,深海鱼并未被列为一种特殊鱼种,因为从许多浅海鱼种中也曾发现过深海鱼种。为了在海洋深处持续生活,食物的获取与繁殖的方法是深海鱼生存成功的关键。当初,浅海鱼就是通过改变捕食和繁殖方式而逐渐适应深海生活的。

在深海鱼中,那些四处游动的鱼被称为游泳鱼,不来回游动的鱼称之为不游动鱼,在海底生活的叫底生鱼。游泳鱼又分为中深层游泳鱼和渐深层游泳鱼;底生鱼又分为底生游泳鱼和不游泳鱼。现将深海鱼的几种生活方式和特点进行比较,使我们对深海鱼有进一步的了解。

对中深层游泳鱼来说,白天潜藏在深海中不出,而夜间则浮到浅海区域捕食。这些鱼以拥有发达的鱼鳔和身体腹侧有发光器为特征。这些鱼又被分为上部中深层游泳鱼和下部中深层游泳鱼2个亚种。

上部中深层游泳鱼,白天歇息在接近天光的400米~600米深的水中。一到黄昏,它们便成群结队地向海面浮游而上升到不足200米深的水域捕食。黎明时,再返回深海。这类鱼一般都长有大眼睛和发光器。它们的嘴短,肌肉发达,身体多呈银白色,以灯笼科和星光科的鱼为代表。下部中深层游泳鱼,白天在600米~900米深处歇息,夜间则上游到150米~400米深的水域,捕食小型甲壳类、乌贼类及某些小鱼为食。这一深度的鱼,通常比上部中深层的鱼体长且大,而且还凶猛得多。它们长有锋利的牙齿,嘴大,眼睛较小,头前部和腹侧带有发光器。这种鱼身体大都呈黑色,鳞已退化,以凸齿鱼科、星衫鱼科、黑巨口鱼科、旗*鱼科的鱼为代表。

全天生活在900米以下深度的游泳鱼,被称为渐深层游泳鱼。整个地球的88%的海洋面积水深在900米以上。所以说,渐深层的游泳鱼在地球上生活区域最广阔。在这一深度,黑暗,水温低(一般1℃~3℃),水压高,缺少营养。尤以角鮟鱇鱼最富代表性。这类鱼雌雄形态相差较大,其头*有发光器钓钩的是雌鱼,雄鱼体态则小得多,约为雌鱼的1/3大小。雄鱼成鱼寄生于雌鱼体外,靠雌鱼为其提供营养食物。这样的生态结构,也是为了适应深海匮乏的食物及能量而形成的。

渐深层的游泳鱼眼睛早已退化,变得很小,牙齿有的也退化了,而且身上无鳞。它们的鳃却很大,骨骼柔软,鱼鳔不发达,肝脏较大,身体多呈黑色、茶褐包及红色。以平头鱼科和鞭冠鱼科种为代表。

一般来说,生活在*架斜面、深海底部接近海岭底部的鱼类,被称作深海的底生鱼。它们均生活在7400米以下的深海中。其中具有一定游泳能力的叫底深层游泳鱼,这种鱼长有灵敏度很高的眼睛,不但有发达的鱼鳔,而且还有浮力很大的肝脏。它们身体长有不吸水的肌肉和细柔的骨骼,体重较轻,便于上下游动。在深海底,它们以沉降到海底的鱼类和头足樊等海洋动物的遗骸、浮游的甲壳类动物及海呔泥沙中的无脊椎动物为食。这些鱼以合鳃鳗科、长尾鳕科、须鳚科等色为代表。

深海底生鱼,还有一类不来回游动的鱼类,即不游动鱼。这类鱼没有鱼鳔,靠自身的体重将自己固定在海底,以一些浮游生物为食。目前,已知的生活在海洋最深的鱼类,要算是狮子鱼科的鱼。它们多分布在日本海沟7400米以下的深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