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58
解释:“不住相而生其心”意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找到自己的真心。不住相就是一切不住。
来源: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
扩展资料:
慧律法师对“不住相而生其心”的见解: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于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
既知应无所住,即是实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却不要去觅此实相,觅此法身佛,觅即不是。何以故?实相无相,不可觅故。放下便是,动念皆非。一起觅心,便成妄想。当知此实相境界,非诸佛独有,我等亦本自具足。所以者何?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故。
生其心时,善心生得善报,恶心生得恶报,此时之心,即是报身。一念思量,种种变化,思邪化地狱,思善化天堂,此时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时时在无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虚空,而不存虚空之量;度尽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即是无所住,随缘即是生其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59
“不住相而生其心”又云“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麽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所以者何?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59
1、相一般是指事相,就是一切万法的外貌。2、【住相】
谓一念之心,蹔尔相续,是为住相。FROM:【三藏法数】3、不住相就是:事上认真去做,心里若无其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1:00
比如你交男女朋友,总会在意对方相貌如何,家境如何,这些就是“相”,又如帮人,总是乐意多帮助自己认识的人,这也是相,不管亲疏,一视同仁,即不住相生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1:01
著相就会起烦恼。离相就没烦恼。比如:今天有人打你了,你就会翻来覆去的想啊想!越想越气,越想越烦。而菩萨离相生心,过而不留,就是这个打我的相不留在心中,早已没有了痕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离相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