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买保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5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23:46

人均保单不足一张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保险?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保单只有0.6张,与国外人均保单5张以上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2000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投资与理财吴辉
最近,有关养老的话题持续升温。“以房养老”的争论以及“养老靠保险公司不靠谱”的言论,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据民政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14.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如何养老的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要想办法,老百姓自己也要找出路”。而保险,便是其中出路之一。
在中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买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该用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加一份保障。对于很多买了保险的市民来说,买保险既是买未来,也是一种理财之道。而现实是人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保险,但愿意买保险的市民还是少数,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大多数家庭还处于保险空白中。
已经30岁的王平在去年的五一结了婚,婚后二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和谐美满,基本上没有吵过架。可是有一天,夫妻间的这份和谐却因为保险而被打破了!
王平说:“前不久,我俩打算要孩子。就在这期间,媳妇在医院认识了个卖保险的人,而我俩的分歧就在这时埋下了祸根。”
在王平妻子备孕期间,这个保险代理人时不时会和他妻子聊聊保险,并积极向她推荐了小孩的保险。妻子觉得还不错,便和王平商量,等宝宝出世了,给孩子买份教育金险。
王平听了,觉得根本没必要给孩子买教育金险。“我有个朋友买了保险,就是因为中途想退保,结果还损失了一大笔钱。”在王平看来,就算要储备孩子上学的费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储备,不一定要买保险。要知道,中途若是退保了,保险金会有损失。而且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保险公司给的回报还不一定有自己做投资赚的钱多呢。
就是因为对保险的看法有了分歧,妻子跟他怄气了一个礼拜,这让王平很是郁闷,甚至觉得保险破坏了他家庭的和谐,对保险更是抵触了。
在国内,很多人宁愿把钱存到银行,也不愿买保险,而国外却相反。由于国外的银行都是私人企业,大家觉得把钱放在银行没有保障,所以更愿意把钱放在保险公司。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保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人对于自己的保障意识非常强。比如国外考虑的是买几份、该买什么保险的问题,而在国内某些地区,竟然还存在买不买保险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日本人均保单在5张以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保单甚至超过10张。而在中国,人均拥有保单只有0.6份。
在业内,通常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2000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即便是在亚洲市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也属较低水平。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平均保险深度已超过6%,、韩国、日本等区域市场保险深度也均超过或接近10%,远远高于中国内地仅3%的水平。
知名保险巨头德国安顾保险董事会欧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
在欧磊看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保险渗透率已相对较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将主要来自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保险密度分别已达到4572元和3497元,而在山东,保险密度约为人民币1170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对保险望而却步,或者就像王平这样,对保险抵触或反感呢?
我们不排斥有保险行业本身的问题。就像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要存下足够的养老钱,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中国正上演‘庞氏’—我们用年轻人提供的资金支付上一辈的开销。当年轻人退休时,就没钱留给他们了。这是很危险的”。“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中国项俊波指出,一是消费者不认同,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三是社会不认同。
但就每个家庭或是每个个人而言,大家不愿意买保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关于保险的11个误区
保险是家庭理财中必不可少的理财工具,但是社会上对购买保险产品仍存在很多误区。走出那些误区,摆正心态,你才能明明白白地买保险。
投资与理财吴辉
把买保险当成一种投资手段,期望从中获得高额回报
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但不少人把它当成一种投资手段,期望可以获得和投资股市、买基金一样的高额回报。但事实是,保险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买保险产品,让保险人在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和可靠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近年来,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型保险如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回报,因其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总体来说比不上基金、债券等。所以,绝对不能把买保险看成投资,投保时一定要摆正心态,勿重回报、轻保障,不要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
保险是用来赚钱的
保险是不是一种赚钱工具呢?很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投保人都希望能够搞清楚。简单来说,保障类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单与赚钱关系不大,万能险和投连险保单有一些投资功能,如何把握一张保单中保障与投资的平衡度,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专家指出,保险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获利的赚钱工具。作为金融三大工具之一的保险,它是和银行、证券并存的理财手段之一。
只要投保都能提供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认为只要自己投保了,就应该获得该得到保障,并在出险时获得理赔但其实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风险”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
买保险不吉利
由于保险都是有关生老病死的事,这让不少人忌讳,认为买保险是不吉利的。谁都不希望碰到死亡、残疾、疾病、车祸等灾难,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保证这些灾难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毋庸讳言,买保险就是来应对这些意外和灾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卖保险是忽悠人
我们不否认少数保险营销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存在夸大产品功能和收益率的现象,误导了部分投保人。但是,保险产品绝对不是骗人的东西,而且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忽悠人的现象在逐渐减少,我们绝不能以此来否定保险产品的价值。
买保险是储蓄
常有读者打电话到保险公司咨询:“我想买保险,就是储蓄型的那种,请问哪种保险好?”其实,保险的内涵远比储蓄丰富得多。它除了所谓的储蓄功能外,最主要的是保障,是防守型产品,也是生活规划的大事;是一份责任,更是化解生老病死残风险的工具。一个人应统筹好一生的风险防御,做好防止生活被改变的规划可能更加重要。
投保消费险种很亏
很多人认为买了保险,如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如果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例如泰康人寿的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年支付保费1101.77元,如果遇到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医疗情况,每年可享受到33.725万元医疗保障。如此低保费、高保障、无返还,你是否也觉得很亏呢?
其实这世上没有最好的险种,只有最适合的险种。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买保险不吃亏、最“合算”,只有购买的险种适合自己了,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投资型保险人人可买
投资型保险是保险与投资产品之间的产品,主要指投连险产品和万能险产品。需要强调的是,投连险产品把所缴保费做了分配,一部分钱做保障基础,一部分做投资理财,在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这种保险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保险关系,演变成一种类似信托的关系。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
买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客户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需求很清晰,有一定抗风险能力,最好是中高端消费者。
已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保
社保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一旦患病就医发生医疗费用,个人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如果患上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其庞大的费用支出就会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商业保险就是社保的必要补充。
而且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程度比较低,退休后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仅仅够日常基本生活需要,而有了商业保险,就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提高生活品质。
保险公司不会破产倒闭
许多保险代理人在跟客户宣讲保险产品时,常常会把保险公司等同银行等金融机构,说不会破产倒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金融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服务,金融机构也会倒闭,保险是金融机构之一,倒闭也是正常的。只是说,保险公司是不允许直接倒闭或破产,会有其他公司接手。
重子女保险轻大人保险
很多家长会选择为子女买保险,偏偏忽略了为自己买保险。实际上,保险的原则应该是“先大人、后小该”。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的依靠。大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可能遭受意外和疾病伤害的几率都比孩子大,一旦出现不利状况,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更何谈支付孩子的保费。所以,大人给自己投份保险比给孩子投保更重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23:47

人均保单不足一张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保险?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保单只有0.6张,与国外人均保单5张以上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2000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投资与理财吴辉
最近,有关养老的话题持续升温。“以房养老”的争论以及“养老靠保险公司不靠谱”的言论,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据民政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14.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如何养老的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要想办法,老百姓自己也要找出路”。而保险,便是其中出路之一。
在中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买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该用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加一份保障。对于很多买了保险的市民来说,买保险既是买未来,也是一种理财之道。而现实是人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保险,但愿意买保险的市民还是少数,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大多数家庭还处于保险空白中。
已经30岁的王平在去年的五一结了婚,婚后二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和谐美满,基本上没有吵过架。可是有一天,夫妻间的这份和谐却因为保险而被打破了!
王平说:“前不久,我俩打算要孩子。就在这期间,媳妇在医院认识了个卖保险的人,而我俩的分歧就在这时埋下了祸根。”
在王平妻子备孕期间,这个保险代理人时不时会和他妻子聊聊保险,并积极向她推荐了小孩的保险。妻子觉得还不错,便和王平商量,等宝宝出世了,给孩子买份教育金险。
王平听了,觉得根本没必要给孩子买教育金险。“我有个朋友买了保险,就是因为中途想退保,结果还损失了一大笔钱。”在王平看来,就算要储备孩子上学的费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储备,不一定要买保险。要知道,中途若是退保了,保险金会有损失。而且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保险公司给的回报还不一定有自己做投资赚的钱多呢。
就是因为对保险的看法有了分歧,妻子跟他怄气了一个礼拜,这让王平很是郁闷,甚至觉得保险破坏了他家庭的和谐,对保险更是抵触了。
在国内,很多人宁愿把钱存到银行,也不愿买保险,而国外却相反。由于国外的银行都是私人企业,大家觉得把钱放在银行没有保障,所以更愿意把钱放在保险公司。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保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人对于自己的保障意识非常强。比如国外考虑的是买几份、该买什么保险的问题,而在国内某些地区,竟然还存在买不买保险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日本人均保单在5张以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保单甚至超过10张。而在中国,人均拥有保单只有0.6份。
在业内,通常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2000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即便是在亚洲市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也属较低水平。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平均保险深度已超过6%,、韩国、日本等区域市场保险深度也均超过或接近10%,远远高于中国内地仅3%的水平。
知名保险巨头德国安顾保险董事会欧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
在欧磊看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保险渗透率已相对较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将主要来自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保险密度分别已达到4572元和3497元,而在山东,保险密度约为人民币1170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对保险望而却步,或者就像王平这样,对保险抵触或反感呢?
我们不排斥有保险行业本身的问题。就像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要存下足够的养老钱,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中国正上演‘庞氏’—我们用年轻人提供的资金支付上一辈的开销。当年轻人退休时,就没钱留给他们了。这是很危险的”。“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中国项俊波指出,一是消费者不认同,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三是社会不认同。
但就每个家庭或是每个个人而言,大家不愿意买保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关于保险的11个误区
保险是家庭理财中必不可少的理财工具,但是社会上对购买保险产品仍存在很多误区。走出那些误区,摆正心态,你才能明明白白地买保险。
投资与理财吴辉
把买保险当成一种投资手段,期望从中获得高额回报
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但不少人把它当成一种投资手段,期望可以获得和投资股市、买基金一样的高额回报。但事实是,保险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买保险产品,让保险人在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和可靠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近年来,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型保险如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回报,因其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总体来说比不上基金、债券等。所以,绝对不能把买保险看成投资,投保时一定要摆正心态,勿重回报、轻保障,不要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
保险是用来赚钱的
保险是不是一种赚钱工具呢?很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投保人都希望能够搞清楚。简单来说,保障类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单与赚钱关系不大,万能险和投连险保单有一些投资功能,如何把握一张保单中保障与投资的平衡度,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专家指出,保险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获利的赚钱工具。作为金融三大工具之一的保险,它是和银行、证券并存的理财手段之一。
只要投保都能提供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认为只要自己投保了,就应该获得该得到保障,并在出险时获得理赔但其实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风险”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
买保险不吉利
由于保险都是有关生老病死的事,这让不少人忌讳,认为买保险是不吉利的。谁都不希望碰到死亡、残疾、疾病、车祸等灾难,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保证这些灾难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毋庸讳言,买保险就是来应对这些意外和灾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卖保险是忽悠人
我们不否认少数保险营销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存在夸大产品功能和收益率的现象,误导了部分投保人。但是,保险产品绝对不是骗人的东西,而且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忽悠人的现象在逐渐减少,我们绝不能以此来否定保险产品的价值。
买保险是储蓄
常有读者打电话到保险公司咨询:“我想买保险,就是储蓄型的那种,请问哪种保险好?”其实,保险的内涵远比储蓄丰富得多。它除了所谓的储蓄功能外,最主要的是保障,是防守型产品,也是生活规划的大事;是一份责任,更是化解生老病死残风险的工具。一个人应统筹好一生的风险防御,做好防止生活被改变的规划可能更加重要。
投保消费险种很亏
很多人认为买了保险,如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如果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例如泰康人寿的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年支付保费1101.77元,如果遇到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医疗情况,每年可享受到33.725万元医疗保障。如此低保费、高保障、无返还,你是否也觉得很亏呢?
其实这世上没有最好的险种,只有最适合的险种。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买保险不吃亏、最“合算”,只有购买的险种适合自己了,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投资型保险人人可买
投资型保险是保险与投资产品之间的产品,主要指投连险产品和万能险产品。需要强调的是,投连险产品把所缴保费做了分配,一部分钱做保障基础,一部分做投资理财,在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这种保险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保险关系,演变成一种类似信托的关系。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
买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客户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需求很清晰,有一定抗风险能力,最好是中高端消费者。
已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保
社保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一旦患病就医发生医疗费用,个人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如果患上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其庞大的费用支出就会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商业保险就是社保的必要补充。
而且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程度比较低,退休后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仅仅够日常基本生活需要,而有了商业保险,就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提高生活品质。
保险公司不会破产倒闭
许多保险代理人在跟客户宣讲保险产品时,常常会把保险公司等同银行等金融机构,说不会破产倒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金融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服务,金融机构也会倒闭,保险是金融机构之一,倒闭也是正常的。只是说,保险公司是不允许直接倒闭或破产,会有其他公司接手。
重子女保险轻大人保险
很多家长会选择为子女买保险,偏偏忽略了为自己买保险。实际上,保险的原则应该是“先大人、后小该”。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的依靠。大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可能遭受意外和疾病伤害的几率都比孩子大,一旦出现不利状况,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更何谈支付孩子的保费。所以,大人给自己投份保险比给孩子投保更重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