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如何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1:5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8小时前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此外的对比还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热心网友 时间:18小时前

文学手法——衬托和对比

热心网友 时间:18小时前

山的高大与人的弱小成对比与衬托。

热心网友 时间:18小时前

A、愚公和智叟强烈的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作者在命名上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B、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

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

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

衬托的例子也不少:

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热心网友 时间:18小时前

A、愚公和智叟强烈的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作者在命名上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这一条我觉得很好,不过我加一点
公 是对男子的尊称
叟 略偏贬义
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