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3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6
八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20分。其中卷面5分,附加题为补偿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惟命是从 运筹帷屋 头昏目眩 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不加思索
2.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其中“ ”、“ ”两字用得*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开篇词。 (1分)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答: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 、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① ②
③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三、作文(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 加 题 ( 10 分 )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参 考 答 案
1. 挡一当 屋一幄 喏—诺 加—假
2. D
3. “难道抢劫其他车就合法吗?”此标语语言不严密,给犯罪分子空子钻。
让人理解为值钱的东西可大胆去偷,没有制止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4.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 圆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三国演义
8.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9. 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11.“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1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5.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6.浩瀚 繁衍 后裔
17.“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8.(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19.C
20.“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可靠。 “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23.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25.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26.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27.①赞美父爱。 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28.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9.B
30.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3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32.略
附加题
一.1.(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二.我为现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意思能避免尴尬,显出急智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6
八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20分。其中卷面5分,附加题为补偿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惟命是从 运筹帷屋 头昏目眩 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不加思索
2.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其中“ ”、“ ”两字用得*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开篇词。 (1分)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答: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 、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① ②
③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三、作文(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 加 题 ( 10 分 )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参 考 答 案
1. 挡一当 屋一幄 喏—诺 加—假
2. D
3. “难道抢劫其他车就合法吗?”此标语语言不严密,给犯罪分子空子钻。
让人理解为值钱的东西可大胆去偷,没有制止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4.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 圆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三国演义
8.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9. 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11.“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1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5.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6.浩瀚 繁衍 后裔
17.“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8.(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19.C
20.“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可靠。 “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23.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25.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26.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27.①赞美父爱。 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28.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9.B
30.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3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32.略
附加题
一.1.(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二.我为现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意思能避免尴尬,显出急智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它是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大漠孤烟直, 。
③ 苔痕上阶绿, 。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⑥ ,波撼岳阳城。
⑦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 。
⑧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tuí 唐 ②穷愁 liáo 倒 ③ 狼jí ④ 杀戮
3.解释下列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选贤与能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5. 选择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 赵翼在《论诗》中谈起诗歌的创作、鉴赏的时候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B今天的海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肆无忌惮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D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遇到困难不能总是退避三舍。
6.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南京晨报》12月1日电 安徽又有一人感染禽流感死亡。面对邻省再次出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江苏省、南京市卫生部门均表示密切关注。昨天,南京市卫生局还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拟新闻标题为: 。
7.仿造例句写一段话,使句子的含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2分)
例句: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失去了 ,收获了 ;失去了明媚的太阳,收获了皎洁的月亮;很多时候,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二 、阅读理解(32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终不知车
越○1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2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也,舟载以归而夸诸○3人。观者闻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者相属○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5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 “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9.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意义(4分)
①败 ② 然 ③固 ④效
10.越*败的根本原因是 (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及寇兵侵其境
1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① 。 ② 。
(二)微波武器(7分)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武器的克星。*武器能够*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3.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 。(1分)
14.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2分)
构成: ; 杀伤对象: 。
15.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16.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三)伤害(13分)
①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的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②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布到街上来。
③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一块破布,紧紧地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④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⑤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⑥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⑦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⑧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做声。
⑨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⑩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⑪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面前,畏怯地望着卖面的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嘴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的摊子前面去了。
⑫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到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在原处。两个肥胖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⑬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⑭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⑮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确仰起头看了看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斜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⑯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的身子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的点踪迹。
⑰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子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地讲得津津有味 。众人都笑,我却不做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⑱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⑲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⑳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我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21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象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22 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许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23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了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朵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24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7.作者用“但是”衔接第②③段,有什么效果?
(1分)
18.第⑤段中的“这样”指 ,
“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的原因是 。(2分)
19.第⑨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 ”的意思是指 。(2分)
20.从文中划的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理?(2分)
21.第○17段“我的心不在这里”与第○20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分)
22. “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13段起,“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2分)
23.第 ○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2分)
三、作文
题目:欣赏_________(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加点字注音(2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3、解释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______ _ ②____ ___ ③___ ____ ④___ ___
4、( )(2分)
5、( )(2分)
6、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2分)
7、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分)
8、(1)
(2分)
(2)
(2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12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____ ___ ②_____ __
③____ ___ ④_____ __
10、 (2分)
11、(1) (2分)
(2) (2分)
1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分)
(二)(7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分)
15、___ __ 、__ __ (2分)
1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13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 , (2分)
19、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 ___ (2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 (2分)
23、 (2分)
四、作文(40分)
欣赏
评分答案及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1~3 略 4.C 5.D
6.南京卫生局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
7.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气。(答案不求同一,符合题意即可。)
8.(1)画面上是一个左右两边发育极不对称的畸形儿,左边高大,右边矮小。高大的是“生活水平”,矮小的是“文化水平”。
(2)漫画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青少年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来。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9.○1、坏、毁坏 ○2、然而,但是 ○3、本来 ○4、模仿、仿效
10.不知车
11.○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2.○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2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3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本质 ○4不要自以为是 ○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写对两点可给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
13.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杀伤力(答“作用”或“攻击作用”也给分)
14.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杀伤对象: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武器的克星
15.列数字、举例子
1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不确定,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
(三)现代文阅读
17.答案要点:突出了小乞丐穷苦的样子
18. “这样”指匆匆走过。(要点):想帮助他。
19.涂着。(要点)“我”想消除他内心的孤寂。
20.答案要点:①内心受到触动 ②恼怒 ③悲伤 ④委屈 ⑤想躲避 (对两点给满分)
21.答案要点:相同之处:担忧(惦念)
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
22.答案示例: “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且逐步意识到他是有心灵的。应该给予关爱的孩子。
23.不从“我”的反思出发不给分。写出感悟,给1分;感悟深刻的给2分。
三、作文(略)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15163951.asp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 -|||刚刚考的也米用啊...不是一个学校的,考卷不是同一个老师出的.同考的话...日期是一样的!
其实语文偶觉的不用做什么卷子啦..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就好了
然后把重点课文该背的背了...基础分就可以拿到了
然后阅读的话...去看看说明文吧!课文里有2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8
我今天刚考完哦.
作文:微笑的__________
课内阅读有:记承天寺夜游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不怎么记得了..我肯定考得还不错,因为我做了弊,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它是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大漠孤烟直, 。
③ 苔痕上阶绿, 。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⑥ ,波撼岳阳城。
⑦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 。
⑧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tuí 唐 ②穷愁 liáo 倒 ③ 狼jí ④ 杀戮
3.解释下列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选贤与能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5. 选择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 赵翼在《论诗》中谈起诗歌的创作、鉴赏的时候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B今天的海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肆无忌惮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D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遇到困难不能总是退避三舍。
6.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南京晨报》12月1日电 安徽又有一人感染禽流感死亡。面对邻省再次出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江苏省、南京市卫生部门均表示密切关注。昨天,南京市卫生局还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拟新闻标题为: 。
7.仿造例句写一段话,使句子的含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2分)
例句: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失去了 ,收获了 ;失去了明媚的太阳,收获了皎洁的月亮;很多时候,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二 、阅读理解(32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终不知车
越○1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2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也,舟载以归而夸诸○3人。观者闻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者相属○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5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 “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9.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意义(4分)
①败 ② 然 ③固 ④效
10.越*败的根本原因是 (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及寇兵侵其境
1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① 。 ② 。
(二)微波武器(7分)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武器的克星。*武器能够*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3.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 。(1分)
14.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2分)
构成: ; 杀伤对象: 。
15.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16.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三)伤害(13分)
①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的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②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布到街上来。
③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一块破布,紧紧地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④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⑤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⑥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⑦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⑧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做声。
⑨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⑩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⑪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面前,畏怯地望着卖面的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嘴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的摊子前面去了。
⑫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到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在原处。两个肥胖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⑬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⑭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⑮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确仰起头看了看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斜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⑯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的身子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的点踪迹。
⑰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子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地讲得津津有味 。众人都笑,我却不做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⑱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⑲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⑳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我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21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象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22 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许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23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了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朵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24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7.作者用“但是”衔接第②③段,有什么效果?
(1分)
18.第⑤段中的“这样”指 ,
“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的原因是 。(2分)
19.第⑨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 ”的意思是指 。(2分)
20.从文中划的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理?(2分)
21.第○17段“我的心不在这里”与第○20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分)
22. “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13段起,“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2分)
23.第 ○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2分)
三、作文
题目:欣赏_________(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加点字注音(2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3、解释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______ _ ②____ ___ ③___ ____ ④___ ___
4、( )(2分)
5、( )(2分)
6、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2分)
7、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分)
8、(1)
(2分)
(2)
(2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12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____ ___ ②_____ __
③____ ___ ④_____ __
10、 (2分)
11、(1) (2分)
(2) (2分)
1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分)
(二)(7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分)
15、___ __ 、__ __ (2分)
1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13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 , (2分)
19、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 ___ (2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 (2分)
23、 (2分)
四、作文(40分)
欣赏
评分答案及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1~3 略 4.C 5.D
6.南京卫生局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
7.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气。(答案不求同一,符合题意即可。)
8.(1)画面上是一个左右两边发育极不对称的畸形儿,左边高大,右边矮小。高大的是“生活水平”,矮小的是“文化水平”。
(2)漫画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青少年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来。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9.○1、坏、毁坏 ○2、然而,但是 ○3、本来 ○4、模仿、仿效
10.不知车
11.○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2.○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2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3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本质 ○4不要自以为是 ○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写对两点可给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
13.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杀伤力(答“作用”或“攻击作用”也给分)
14.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杀伤对象: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武器的克星
15.列数字、举例子
1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不确定,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
(三)现代文阅读
17.答案要点:突出了小乞丐穷苦的样子
18. “这样”指匆匆走过。(要点):想帮助他。
19.涂着。(要点)“我”想消除他内心的孤寂。
20.答案要点:①内心受到触动 ②恼怒 ③悲伤 ④委屈 ⑤想躲避 (对两点给满分)
21.答案要点:相同之处:担忧(惦念)
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
22.答案示例: “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且逐步意识到他是有心灵的。应该给予关爱的孩子。
23.不从“我”的反思出发不给分。写出感悟,给1分;感悟深刻的给2分。
三、作文(略)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15163951.asp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 -|||刚刚考的也米用啊...不是一个学校的,考卷不是同一个老师出的.同考的话...日期是一样的!
其实语文偶觉的不用做什么卷子啦..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就好了
然后把重点课文该背的背了...基础分就可以拿到了
然后阅读的话...去看看说明文吧!课文里有2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8
我今天刚考完哦.
作文:微笑的__________
课内阅读有:记承天寺夜游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不怎么记得了..我肯定考得还不错,因为我做了弊,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6
八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20分。其中卷面5分,附加题为补偿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惟命是从 运筹帷屋 头昏目眩 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不加思索
2.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其中“ ”、“ ”两字用得*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开篇词。 (1分)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答: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 、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① ②
③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三、作文(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 加 题 ( 10 分 )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参 考 答 案
1. 挡一当 屋一幄 喏—诺 加—假
2. D
3. “难道抢劫其他车就合法吗?”此标语语言不严密,给犯罪分子空子钻。
让人理解为值钱的东西可大胆去偷,没有制止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4.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 圆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三国演义
8.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9. 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11.“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1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5.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6.浩瀚 繁衍 后裔
17.“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8.(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19.C
20.“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可靠。 “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23.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25.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26.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27.①赞美父爱。 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28.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9.B
30.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3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32.略
附加题
一.1.(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二.我为现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意思能避免尴尬,显出急智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它是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大漠孤烟直, 。
③ 苔痕上阶绿, 。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⑥ ,波撼岳阳城。
⑦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 。
⑧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tuí 唐 ②穷愁 liáo 倒 ③ 狼jí ④ 杀戮
3.解释下列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选贤与能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5. 选择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 赵翼在《论诗》中谈起诗歌的创作、鉴赏的时候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B今天的海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肆无忌惮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D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遇到困难不能总是退避三舍。
6.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南京晨报》12月1日电 安徽又有一人感染禽流感死亡。面对邻省再次出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江苏省、南京市卫生部门均表示密切关注。昨天,南京市卫生局还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拟新闻标题为: 。
7.仿造例句写一段话,使句子的含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2分)
例句: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失去了 ,收获了 ;失去了明媚的太阳,收获了皎洁的月亮;很多时候,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二 、阅读理解(32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终不知车
越○1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2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也,舟载以归而夸诸○3人。观者闻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者相属○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5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 “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9.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意义(4分)
①败 ② 然 ③固 ④效
10.越*败的根本原因是 (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及寇兵侵其境
1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① 。 ② 。
(二)微波武器(7分)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武器的克星。*武器能够*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3.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 。(1分)
14.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2分)
构成: ; 杀伤对象: 。
15.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16.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三)伤害(13分)
①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的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②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布到街上来。
③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一块破布,紧紧地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④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⑤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⑥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⑦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⑧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做声。
⑨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⑩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⑪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面前,畏怯地望着卖面的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嘴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的摊子前面去了。
⑫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到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在原处。两个肥胖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⑬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⑭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⑮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确仰起头看了看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斜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⑯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的身子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的点踪迹。
⑰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子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地讲得津津有味 。众人都笑,我却不做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⑱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⑲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⑳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我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21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象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22 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许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23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了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朵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24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7.作者用“但是”衔接第②③段,有什么效果?
(1分)
18.第⑤段中的“这样”指 ,
“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的原因是 。(2分)
19.第⑨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 ”的意思是指 。(2分)
20.从文中划的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理?(2分)
21.第○17段“我的心不在这里”与第○20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分)
22. “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13段起,“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2分)
23.第 ○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2分)
三、作文
题目:欣赏_________(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加点字注音(2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3、解释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______ _ ②____ ___ ③___ ____ ④___ ___
4、( )(2分)
5、( )(2分)
6、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2分)
7、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分)
8、(1)
(2分)
(2)
(2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12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____ ___ ②_____ __
③____ ___ ④_____ __
10、 (2分)
11、(1) (2分)
(2) (2分)
1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分)
(二)(7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分)
15、___ __ 、__ __ (2分)
1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13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 , (2分)
19、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 ___ (2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 (2分)
23、 (2分)
四、作文(40分)
欣赏
评分答案及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1~3 略 4.C 5.D
6.南京卫生局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
7.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气。(答案不求同一,符合题意即可。)
8.(1)画面上是一个左右两边发育极不对称的畸形儿,左边高大,右边矮小。高大的是“生活水平”,矮小的是“文化水平”。
(2)漫画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青少年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来。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9.○1、坏、毁坏 ○2、然而,但是 ○3、本来 ○4、模仿、仿效
10.不知车
11.○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2.○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2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3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本质 ○4不要自以为是 ○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写对两点可给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
13.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杀伤力(答“作用”或“攻击作用”也给分)
14.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杀伤对象: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武器的克星
15.列数字、举例子
1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不确定,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
(三)现代文阅读
17.答案要点:突出了小乞丐穷苦的样子
18. “这样”指匆匆走过。(要点):想帮助他。
19.涂着。(要点)“我”想消除他内心的孤寂。
20.答案要点:①内心受到触动 ②恼怒 ③悲伤 ④委屈 ⑤想躲避 (对两点给满分)
21.答案要点:相同之处:担忧(惦念)
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
22.答案示例: “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且逐步意识到他是有心灵的。应该给予关爱的孩子。
23.不从“我”的反思出发不给分。写出感悟,给1分;感悟深刻的给2分。
三、作文(略)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15163951.asp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6
八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20分。其中卷面5分,附加题为补偿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惟命是从 运筹帷屋 头昏目眩 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不加思索
2.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其中“ ”、“ ”两字用得*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开篇词。 (1分)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答: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 、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① ②
③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三、作文(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 加 题 ( 10 分 )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参 考 答 案
1. 挡一当 屋一幄 喏—诺 加—假
2. D
3. “难道抢劫其他车就合法吗?”此标语语言不严密,给犯罪分子空子钻。
让人理解为值钱的东西可大胆去偷,没有制止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4.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 圆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三国演义
8.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9. 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11.“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1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5.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6.浩瀚 繁衍 后裔
17.“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8.(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19.C
20.“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可靠。 “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23.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25.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26.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27.①赞美父爱。 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28.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9.B
30.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3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32.略
附加题
一.1.(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二.我为现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意思能避免尴尬,显出急智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它是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大漠孤烟直, 。
③ 苔痕上阶绿, 。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⑥ ,波撼岳阳城。
⑦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 。
⑧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tuí 唐 ②穷愁 liáo 倒 ③ 狼jí ④ 杀戮
3.解释下列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选贤与能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5. 选择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 赵翼在《论诗》中谈起诗歌的创作、鉴赏的时候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B今天的海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肆无忌惮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D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遇到困难不能总是退避三舍。
6.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南京晨报》12月1日电 安徽又有一人感染禽流感死亡。面对邻省再次出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江苏省、南京市卫生部门均表示密切关注。昨天,南京市卫生局还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拟新闻标题为: 。
7.仿造例句写一段话,使句子的含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2分)
例句: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失去了 ,收获了 ;失去了明媚的太阳,收获了皎洁的月亮;很多时候,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二 、阅读理解(32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终不知车
越○1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2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也,舟载以归而夸诸○3人。观者闻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者相属○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5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 “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9.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意义(4分)
①败 ② 然 ③固 ④效
10.越*败的根本原因是 (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及寇兵侵其境
1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① 。 ② 。
(二)微波武器(7分)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武器的克星。*武器能够*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3.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 。(1分)
14.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2分)
构成: ; 杀伤对象: 。
15.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16.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三)伤害(13分)
①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的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②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布到街上来。
③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一块破布,紧紧地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④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⑤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⑥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⑦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⑧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做声。
⑨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⑩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⑪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面前,畏怯地望着卖面的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嘴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的摊子前面去了。
⑫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到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在原处。两个肥胖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⑬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⑭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⑮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确仰起头看了看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斜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⑯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的身子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的点踪迹。
⑰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子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地讲得津津有味 。众人都笑,我却不做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⑱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⑲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⑳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我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21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象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22 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许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23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了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朵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24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7.作者用“但是”衔接第②③段,有什么效果?
(1分)
18.第⑤段中的“这样”指 ,
“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的原因是 。(2分)
19.第⑨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 ”的意思是指 。(2分)
20.从文中划的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理?(2分)
21.第○17段“我的心不在这里”与第○20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分)
22. “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13段起,“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2分)
23.第 ○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2分)
三、作文
题目:欣赏_________(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加点字注音(2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3、解释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______ _ ②____ ___ ③___ ____ ④___ ___
4、( )(2分)
5、( )(2分)
6、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2分)
7、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分)
8、(1)
(2分)
(2)
(2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12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____ ___ ②_____ __
③____ ___ ④_____ __
10、 (2分)
11、(1) (2分)
(2) (2分)
1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分)
(二)(7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分)
15、___ __ 、__ __ (2分)
1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13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 , (2分)
19、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 ___ (2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 (2分)
23、 (2分)
四、作文(40分)
欣赏
评分答案及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1~3 略 4.C 5.D
6.南京卫生局加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
7.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气。(答案不求同一,符合题意即可。)
8.(1)画面上是一个左右两边发育极不对称的畸形儿,左边高大,右边矮小。高大的是“生活水平”,矮小的是“文化水平”。
(2)漫画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青少年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来。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9.○1、坏、毁坏 ○2、然而,但是 ○3、本来 ○4、模仿、仿效
10.不知车
11.○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2.○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2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3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本质 ○4不要自以为是 ○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写对两点可给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
13.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杀伤力(答“作用”或“攻击作用”也给分)
14.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杀伤对象: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武器的克星
15.列数字、举例子
1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不确定,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
(三)现代文阅读
17.答案要点:突出了小乞丐穷苦的样子
18. “这样”指匆匆走过。(要点):想帮助他。
19.涂着。(要点)“我”想消除他内心的孤寂。
20.答案要点:①内心受到触动 ②恼怒 ③悲伤 ④委屈 ⑤想躲避 (对两点给满分)
21.答案要点:相同之处:担忧(惦念)
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
22.答案示例: “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且逐步意识到他是有心灵的。应该给予关爱的孩子。
23.不从“我”的反思出发不给分。写出感悟,给1分;感悟深刻的给2分。
三、作文(略)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15163951.asp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 -|||刚刚考的也米用啊...不是一个学校的,考卷不是同一个老师出的.同考的话...日期是一样的!
其实语文偶觉的不用做什么卷子啦..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就好了
然后把重点课文该背的背了...基础分就可以拿到了
然后阅读的话...去看看说明文吧!课文里有2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8
我今天刚考完哦.
作文:微笑的__________
课内阅读有:记承天寺夜游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不怎么记得了..我肯定考得还不错,因为我做了弊,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7
- -|||刚刚考的也米用啊...不是一个学校的,考卷不是同一个老师出的.同考的话...日期是一样的!
其实语文偶觉的不用做什么卷子啦..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就好了
然后把重点课文该背的背了...基础分就可以拿到了
然后阅读的话...去看看说明文吧!课文里有2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8
我今天刚考完哦.
作文:微笑的__________
课内阅读有:记承天寺夜游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不怎么记得了..我肯定考得还不错,因为我做了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