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3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1:23
诈骗数额达到3000元可以立案。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用欺骗方法骗取财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诈骗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1:24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是诈骗罪,2000元以上就可以刑事立案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量刑标准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如果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1:24
您好,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就可以构成诈骗。
本案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本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觉,以致“自觉地”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1)虚构事实,即编造某种根本不存在的或者不可能发生的,足以使他人受蒙蔽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例如,谎称能代被害人购买某种廉价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谎称能代被害人疏通关系,打赢官司;谎称能为被害人治病;等等。这类诈骗,常常是利用有些人缺乏警惕,或愚昧无知,或贪财图利等心理,而使之受害。(2)隐瞒*,即隐瞒客观上存在的事实情况,既可以是隐瞒部分事实*,也可以是隐瞒全部事实*。行为人往往通过隐瞒*的方法使公私财物所有人、管理人陷入错误,从而“自愿”交付财物。
而本案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方能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是构成诈骗罪的一个要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最高人民* 2011 年《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诈骗解释》)第1条的规定,诈骗公财物价值 3 000 元至 1万元以上、3万元至 10 万元以上、50 万元以上的,应当别认定为《刑法》第266 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人民*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告最高人民*、最高*。
同时,也给您区分一下诈骗罪与借贷纠纷的界限。所调借贷纠纷,是指因借用他人财物不能按时归还,在借用人与出借人之间产生的纠纷。一般借贷纠纷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但是,有的人以借贷为名,行诈骗财物之实,则应以诈骗罪论处。在司法实践中,为了分清上述两种不同行为的界限,一般应注意分析以下事实:(1)借用人与出道人在借贷前的相互关系。一般借贷关系多发生在互相了解、互有往来的亲友之间,即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而以借贷为名诈骗则往往发生在双方虽然相互认识(如幼年的同学),但离别多年素无往来,有的甚至是萍水相逢,以假姓名、假住址、虚构事实,骗取对方信任,以借贷为名,财物到手即逃之夭夭。(2)贷关系发生的原因。一般借贷关系中,借用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而以借贷为名进行诈骗则往往是编造虚假的困难事实,骗取他人同情与信任。但也应注意,有的借用人虽然有不诚实之处,并不能证明是诈骗,例如,为了较容易将财物借到手,夸大自己在极短期限内归还的能力,实际上到期不能归还,但并不赖账并积极争取归还的,不能视为诈骗。(3)借用人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一般借贷关系中,借用人不能按期归还,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例如,发生了天灾人祸,以致无法按期归还。而以借贷为名进行诈骗则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大肆挥霍或者进行吸毒、*等违法活动,根本不可能归还,同时也根本无归还之意。(4)借用人对于不能按期归还的态度,有无归还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一般借贷关系中,借用人会积极争取按期归还,即使确实无力按时归还,也会继续努力,履行归还义务。而以借贷为名诈骗则没有归还的意图,也不可能有归还的实际行动。(5)应当强调指出,区分以借贷为名的诈骗罪与借贷纠纷的界限,最关键的是查明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因此,在浏览了上述几方面的事实,以及将案件的其他事实联系起来,您可以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形似诈骗的事情,建议您可以前往*进行立案,提供事实与证据,相信*人员会给予您准确的答复与及时的帮助。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