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20
高中的学习内容难度大、系统性和综合性强、学习进度快,强调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跟初中课程有很大区别,如果学生还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随着年级升高,学生会越发感觉自己不知道怎么学习了。一名重点高中的学生谈到,自己初中时成绩一直不错,平时各科作业量不多,只需很短时间就能做完。而对于考试,更多情况下是凭借自己的小聪明,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把成绩搞上去。升入高中后,学科增多,作业量也增加不少,每天除了上课就忙于应付各科作业。回家后,爸妈就陪在身边,督促其继续完成在学校没有做完的作业。几个月下来,他发现自己虽然在书桌前呆的时间较长,却总是磨磨蹭蹭,作业草草了事,学习效率很低。更让他苦恼的是,现在上课他经常走神、心不在焉,以至于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和进度,成绩急剧下降。这个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因其未能适应高中学习特点的变化,在不适应中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孩子和家长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家长更多关注孩子学习时间长短和作业是否完成,殊不知对于学生来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高中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要求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案例中的男孩要想改变目前的窘境,必须着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高一是学生建立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充分信任并有效督促孩子建立好的习惯。
1、家长坚定的态度是前提"态度决定一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继续保持,哪些不良的习惯要克服,哪些习惯需要尽快养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督促引导和善意提醒以持之以恒,这些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2、孩子学习行为的性是核心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相通的。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孩子学习时陪伴在身边,如孩子渴了给倒水、学习文具家长代为整理等,这些虽然貌似小事,可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和懒惰心理。如果孩子缺乏主动性,就谈不上学习的性。孩子都希望用自己的学习来证明个人价值,所以家长就要学会适当放手,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学习。
3、适时和适当的激励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大动力高中生的身心呈现诸多不成熟的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变化容易患得患失。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孩子以理解、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中表现出的良好行为和取得的进步,家长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以便在孩子心理上得到强化,并让孩子产生前进的动力和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帮助孩子收获一生的幸福!让我们家长用心帮助孩子播种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20
高中的孩子处于青春期,一切都在成长阶段并伴随逆反心里所以一切都得按照适当的方法来否则得不偿失:
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如果爱学了这基本都不用费心了。
设立目标,比如要考哪所大学,那个大学分数线在哪,要考上各科得打到多少分。
有计划的学习,劳逸结合,一直学习的话效率会变得底下而且脱离社交,就算学习好久而久之也会变成书呆子。所以如何安排学习和放松的时间就很重要。
千万不要偏科。偏科是大多数孩子会碰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好,爱学的自然就高,不爱学的自然就低,但高考看的是总分,单科优秀用处不大,所以一定不能偏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21
高中阶段在学习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量大
高中三年,一共要开设十几门学科:*、历史、地理、语文、外语、数学、化学、物理、人口学、生物学和体育等必修课。每门学科的知识量都很大,例如,物理要学习电学、光学、热学、力学、核物理等部分,几乎涉及了人类总结出来的全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高中还要开设一些发展特长,加深、加宽知识面的选修课和各种课外活动。这些都使高中成为求学时代获取大量知识的重要阶段。
(二)难度大
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很强。许多知识是经过不断“提纯”,再加上“浓缩”而成,抽象概括水平要比初中高得多。例如,哲学中的三大规律;*经济学中的商品、价值规律;生物学中的“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三大规律”;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等等。由于教材的抽象概括性强,不少高中学生适应不了,认为太枯燥,太难懂。高中课程的难度大还表现在学习进度快,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现象,给学习埋下危机。
(三)综合性强
到了高中,要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的知识,“单打一”不灵了。例如,学习高中生物学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多样性时,就要用到数学中“相异元素可以重要的排列”和有机化学的知识;学习DNA的结构时要用到化学中氢键的知识;学到物理的“斜抛物体的运动”时,经常要用到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由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科没学好,往往会影响波及好几门学科的学习。其中尤其是语文和数学对各科的影响最大。
(四)系统性强
高中的学习是初中学习的深入和发展。例如,没学过初中的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学,学起高中生物学来就很困难;没有学过初中的化学,高中的化学就听不懂;没有学好初中的物理,学习高中的电学、力学就困难重重。而初中阶段,很多学科是新开设的,与小学的学习往往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初中的化学、物理、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学课程,小学虽然也学会过一点,但只是常识性的,小学学得不好,对初中的学习不会带来很难逾越的困难。有些学生到了高中后,学习水平很难提高,甚至发生严重的掉队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初中的知识没学好,拉了高中学习的后腿。至于高中三年所学的知识,系统性就更强了,一步落后,就容易造成步步落后的被动局面。
(五)理解性强
高中阶段的学习,在知识的理解上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很难掌握基本概念的实质和范围,更难以抓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想不通过理解直接去记忆和运用现成的结论,简直太困难了,事实上也行不通。
(六)对能力的要求高
由于上述的特点,因此要想搞好高中的学习,就要具有较强的能力才行。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如果上了高中,不注意以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不注意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使高中的学习越来越困难,就是勉强毕了业,由于能力差,也必将严重地影响升学和就业后听进一步学习和工作。
此外,到了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放手了,学习中的不少环节,几乎全要自己去完成,例如,预习、记笔记、课后复习、作业、单元复习、考后分析、学习小结等等。老师又对学习的检查不再像小学或初中时那样严格,那样具体;课后有了较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老师的指导也不再那样具体;课后时间不再全由作业来填满了;上课时,老师也更多地采用启发和引导,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通过动脑筋自己得出结论。由于高中学习难度的加大,家长对学习的辅导也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具体,再想依赖家长已经不行了。高中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来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不少高中生,上了高中后,仍然沿用初中的那套做法,只是听讲、完成作业和考前突击,对老师不检查的那些学习环节,从不顾及,结果荒废了大量本应用来自学习的时间,造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总之,家长如果了解了高中学习的一些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高中阶段的学习搞好。
高中生在学习上的一些特点:
我们知道,青年期一般是指15岁到25岁这一阶段,高中学生正处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青年期初期阶段,随着身体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从不成熟向逐渐成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种过渡阶段的高中生在学习上往往有以下的特点:
(一)学习目的性强
由于高中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有了自己的认识,再加上高中生面临着毕业后的大学或就业的选择,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时经常把眼前的学习与将来升学或就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那些以准备考上大学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凡是与考大学有关的学科、内容,就认真地去学,而自认为与考大学无关的学科或专题,则采取一种对付、放松的态度。这种现象到了高三就更加明显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正是高中生学习目的性强的一种表现。
学习选择性强,一方面对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高中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那些自认为与考大学无关而实际上对将来发展却十分有用的知识的学习和有关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高中的学生还是应当注意虚心地听取老师的意见,在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上不要一味的自以为是。
(二)思维的性强
到了高中,随着神经系统发育逐步完善,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高中生的知识增加了,经验丰富了,能力提高了,脑的机能也更加健全,所以高中生在思维活动上有了明显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加强。这种发展使高中生能较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联系,能从全局看问题。这样,高中生通过的思维活动,能成功地认识和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也越来越少。再加上身体的发育,生活的自理,使高中生感到自己有力量、有能力自立于社会,自立于集体,自立于家庭。而家长和老师也逐渐把高中生看成是大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不再一切包办和命令,经常和他们商量着处理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思维性的发展,高中表现出喜欢通过思考去弄懂问题,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再盲从,尤其不爱听取那些没有讲清道理的意见;对老师上课中的问题,也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同学之间,常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为了说明自己是正确的,总想地去寻找原因,求得了解;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十分佩服。高中生在思维上的这种性,对搞好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高中生很宝贵的优点。
但也有些高中生,这种思维性的发展过了头,往往变得过于自信、过于固执,总是自以为是,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不同于自已的正确意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局限,自己的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学生顺利惯了,听的表扬多了,经常处于成功的地位,因此骄傲起来,认为自己的意见总是对的。
(三)学习的自觉性高
从高中生脑的机能上来讲,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走向平衡,再加上学习目的、动机的明确,意志品质的发展,使高中生的学习自觉性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能比较主动的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而开展学习活动。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地孜孜不倦地伏案攻读,也能主动地去订计划、搞预习、课后复习、做作业、阶段复习、看课外书、做笔记等等。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比较理智地去处理问题,排除各种对学习的干扰,例如,能较好地处理学习和娱乐之间的矛盾,冷静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恋爱等问题。对学习的动机和目的的认识得越明确,对以上问题的处理也就越得当,从而使高中生能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
(四)学习的波动性大
有一部分高中生学习的波动性很明显,主要表现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从高中生自身的原因分析,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
1不虚心
由于高中生意识很强,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行,因此,听不进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正确意见,独断独行,结果因为违背了学习的规律而栽了跟头,使学习成绩下降。
2分了心
由于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思想道德修养并未成熟,容易涉足恋爱问题,从而使学习的精力分散,成绩下降。由于高中生有着追求美好前途的强烈愿望,但限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对自己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的估计又偏高,因此,对自己的期望往往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结果在实践中经常因达不到目的,而使自己处于一种受挫折的困境,由于自己经常处于心理上紧张、忧郁、焦虑和悔恨的状态,从而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习。
由于高中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所以经常要遇到如何处理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问题。再加上他们自我意识的加强,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问题,因此,高中生经常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称心,而使自己处于苦恼之中,从而分了心,影响了学习。
可以说,不虚心和分心是高中生学习发生波动的两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家长,如果能了解“高中学习和高中生的特点”,这对于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是很有好处的。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避免的事:
1、不要把你对孩子的希望、要求成天放在嘴边唠叨
成功的教育艺术在于孩子在接受着你的教育,而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是在受教育。比如,亲朋好友来做客,聊到谁的孩子如何勤奋、刻苦,有礼貌,现在考上了什么学校等等,孩子听了自然就会和自己做比较,受到启发。家长没有必要非要描一笔,冲孩子说:“你看人家多捧,你要好好向人家学习。”这一描,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中国有句话叫引而不发,还有一句话叫点到为止。
2、孩子有了问题切忌急风暴雨,慢一拍、冷处理有时效果更好
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讲,开完家长会后,或者家长被老师请去,孩子肯定做好了挨打挨骂的心理准备。(有一次期中考试后,家长会也开完了,老师问一个男生,有什么体会。学生说:我的体会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家长回家后,反其道而行之,不急风暴雨,而是沉默三天什么也不说,你看会是什么效果。有可能孩子会主动找你做自我批评了。
3、切忌在大庭广众下还把子女当孩子对待
什么拍拍孩子脑袋啦!说话不尊重孩子啦等等,尤其要避免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这是最糟糕的事,教育上的大败笔。因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同志们,孩子是你的亲生骨肉,孩子跟你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但孩子又是一个客观的个体,他天天在变化着,这种变化既受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影响,也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家长通过学习,补上这一课,牢牢抓住了孩子发展变化的共同规律,使自己一下子就贴近了孩子的实际,了解了孩子,理解了孩子,家庭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通过学习,抓住了孩子发展变化的共同规律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深入下去,去了解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孩子的真实情况,对孩子了解清楚了,家庭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怎么了解啊?
(二)打开交流渠道,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充分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具体的做法是:
1.要有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要创造帮助孩子的和谐、轻松、自然的气氛。孩子好动好玩,家长应当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家长和孩子不能只有一种接触,那就是“说教和训斥”。家长跟孩子应当有共同的活动。像那个优秀生的家长,自费带孩子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住过一段,让孩子体验一下父母当年下乡的生活;全家一起讨论生日礼物问题;全家一起读书、参观、游泳、做家务,让孩子一起参加校友团聚,接受教育。
正因为亲子之间有了共同的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使家长在和谐的活动气氛下,打开了与孩子沟通的思想渠道。
2要认真倾听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没有耐心
每天家长下班回家,起码要拿出20分钟,找点话题跟孩子聊聊天,听孩子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听孩子说说他想说的事。不要借故自己忙,孩子说的事太幼稚,而没有耐心,一棍子给打回去。
独生子女,本来回家就孤独,缺乏有共同语言的伙伴,只好跟自己的父母说说,你再不理,甚至再训斥孩子一通,这样做也未免太残酷了一点。
这样做的后果,将会使孩子走向“封闭”,什么也不说了。可是,不管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认识都在发展,等到错误的东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发现了再想转变可就难了。
多少家长都是在孩子出了问题之后,才发现,悔之晚矣。如果一个家长能做到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无话不谈,毫无保留,这样的家长就是教育成功了50%的家长。家长对孩子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自然又可以放心,又可以因势利导。
(三)要认真选择教育方式,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
要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使家庭真正成为支持、保护和教育孩子的场所家庭中常见的教育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类:
1、“强制型”又称“支配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子女采用的是严厉高压,强迫命令的教育方式。教育完全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从不考虑孩子的愿望,从不听孩子的想法,用打骂、体罚,强制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
这样,容易形成孩子顺从、懦弱的性格,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结果是两个极端,或者对人冷酷、残暴、反抗性强;或者胆小怕事,自卑孤独。
2、“溺爱型”或叫“顺从型”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没有原则,百依百顺,只要孩子高兴就行。结果使孩子表现为:任性、自私、骄傲、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3、“保护型”
过分*孩子的活动,家长包办了除孩子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孩子往往表现为盲从、脆弱,依赖性强、缺乏性、创造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自流型”
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很容易误入歧途。
5、“不协调型”
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教育时紧时松,教育的态度时好时坏,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孩子学习情绪不稳定、恐惧、焦虑、急燥、多疑。
6、“民主型”或“教导型”
家长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培养子女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不厌其烦,有高度的耐心。纠正孩子的问题时采用启发式,摆事实、讲道理。父母双方家长对孩子保持统一的一致的正确要求。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品质。
知心姐姐卢勤概括了不当家庭教育造成的五大冲突: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有一个女生差几分没有考上北大,被北京的另一所大学录取了。她母亲说,这所大学也不错呀。可女儿一言不发,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一天傍晚,她跟母亲说,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再见到她时,已在医院抢救了。后来大知道,那天傍晚,她手拿莲花,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太阳落山。当太阳落下去的时侯,她吃下了早准备好的安眠药。幸好被巡逻的发现,送到了医院。
抢救醒过来后,冲父母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干嘛要救我,早晚我是会死的”父母找到知心姐姐说: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谁让孩子形成这种思想:把考上北大或清华当成是自己的全部期望,谁就是将来悲剧的罪魁祸首。
卢勤说,我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老教授说,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在她们学校有一个从偏远地区来的女孩,学习很好,她本来不想考这所全国著名的大学,父母非*她考,考上了,在大学的三次考试她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母亲到校来办理后事,一声接一声的喊:“是我害了我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她?!”
教授讲:“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卢勤和上海江宁小学的学生聊天,小朋友说:“我想把床吊在树上,这样爸爸妈妈的唠叨我就听不见了”“我爸爱鼓励我,可他老不在家;我妈老挑剔我,可她老在家。他们要是换换工作就好了”“我想发明一种药,让我妈吃进去,光说好话不说坏话” 。
一位母亲说:“我儿子上初中了,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我刚走进去,孩子瞪着两眼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慢慢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跟踪全用上了。使亲子关系十分紧张,父母教育孩子的大门被关死了。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在3671份中小学生的问卷中,有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进步,并且肯定我”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
在给父母的问卷中,“在跟孩子交流时,您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结果最多的是“听话”、“好好学习”、还有“没出息” 。
家长同志们,家庭是子女学习和认识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孩子的言行表现,往往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可以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教育。
(四)身教要重于言教
〔木碗的故事〕
夫妻俩人有一个孩子,吃饭时还有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岁数大了,手颤抖,每次一吃饭,端着碗,这个碗就容易掉在桌子上或地上,碗就打碎了,饭撒了一地,所以夫妻俩觉得实在很难忍受,于是就另外搬了个桌子,让老爷爷在那张桌子上去吃,又给买了个木头的碗,给老爷爷用。于是吃饭时,夫妻俩带着孩子在一个桌子上吃,老爷爷用木头碗在另外一张桌子上吃。后来过了几天,夫妻俩发现孩子拿了一块木头刻,他们就问这孩子在干嘛呢,他说,我在刻一个木头碗,等你们老了的时候好给你们用。
我想这个例子就说明,不管你说多少话,而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要看你是怎么做的。我们老师讲了不少话,但学生最终还是要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家长和老师的身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是最大的。
家长现在孝顺父母的行为将会教育孩子将来孝顺你,家长勤奋好学孩子也容易热爱学习,家长谦虚、和气、有礼貌、脾气好,孩子也往往会表现出良好的修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完全可以从孩子身上照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五)家长要努力“充电”
1.要会用心理健康知识来开导孩子
精神病和神经症
神经症,意识还是正常,对自己的行为还能负责任,但有些异常的言行。如强迫症、恐惧症、偏执倾向、神经衰弱、焦虑症等。别的系统得了常见病,一般没什么心理压力,神经系统得了病,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很大。由于心理疾病不好诊断,由于心理疾病不好见人。使学生中大量的心理疾病被耽误。为什么大学中这么多精神病?
首先,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乃至于心理疾病,程度越来越严重。
第二,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呈正比;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
第三,这将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不少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感到不适应,主要原因也是心理问题。
所以说,在家长中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扫盲运动。不扫就有可能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这叫“教育致因性心理疾病”
2会用学习科学知识指导学生
孩子上中学是第一次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家长应当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学习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收集优秀生的学习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抓住适当时机,帮助孩子,使孩子早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现在学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家长务必要在这两方面充好电,做好准备。否则会很被动。
三、家长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1、家长要学会为孩子诊断
我们知道,学习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往往不同,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是因为学习基础太差,有的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好。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也在变化着,这个时期可能是不够勤奋,影响了学习效果,一旦勤奋起来了,下一阶段又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家长对孩子最了解,应当帮助孩子捕捉每个阶段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帮助解决,这样孩子在学习上就容易保持住前进的势头。
有时单纯抓学习,学习成绩住住抓不上去。比如,有一个初中班主任发现一个小男孩功课不好,就组织任课老师给他补课,但一直不见效,于是她到科研室找老师,从调查材料分析看,影响这个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亲子关系太紧张了。班主任出面做了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家庭又恢复了和谐,不久小男孩的学习成绩就上去了。
2、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实事求是
家长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就是一要保孩子身心健康,二要保孩子品德好,第三才是学习好。
3、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长通过“充电”了解了一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后,就应当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地来培养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学习好习惯的养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可是一旦养成则终生受益。
比如,养成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先课后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不开夜车,按时睡按时起的学习生活习惯,定期主动进行复习的习惯等等。
4、要保证孩子的“三个基本”
学习期间,学生的负担重、压力大,消耗大,为了能打持久战,必须保证做到“三个基本”,即基本的睡眠,基本的锻炼,基本的营养要保证。也就是说要睡好、要练好、要吃好,否则很难坚持长期的学习。
当前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是开夜车严重缺觉,白天学习没有效率,很多学生在做“赔本生意”;二是不锻炼身体,学生体质明显下降。
家长应当在“三保证”上与孩子达成一个共识,并督促孩子做到,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锻炼么!
5、创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定要创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家庭内各种形式的“内战”要暂停,各种容易引起孩子兴奋的事少提,如出国、旅游、买车、上网等,易引起孩子分心的事要避免,玩手机发短信,网上聊天等,总之,要创造使孩子心能静下来专注于学习的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
重大备考的紧张时期最好父母能在孩子身边,以便全面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锻炼生活。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最好能调整一下出差时间,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和他一起奋斗,这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对孩子的关心要到位,但不要挂在嘴上;关心要到位,但不要老把奋斗目标挂在嘴上。否则,孩子容易走向反面。
http://www.51100.org/thread-68296-1-1.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22
如果你只注意他的学习成绩的话,那你就失去了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的机会了。要和他多交流下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学校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拉之类的话题。光谈学习的后果是劳累却无所得,孩子会逆反的。
我不是家长,可能观点有误,但我是根据作为曾经的高中生的我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