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0:14
1、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扩展资料:
一、观念分类:
1、*
*观念是在阶级社会下形成的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观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日益走向人文化是必然趋势。
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国家发展观念起支配作用。树立科学的*观念,有利于更好地从事各种*活动,推进人类不断进步。
例如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立足于全球开展*活动的基本意识观念。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亲和性,因而倍受世界各国推崇,更有利于人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良好阶段。
2、经济
经济观念是人们不断发展生产力而形成的意识。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出台,就是着眼于发展经济,搞活经济的对策意识。*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我国很好的发展经济的观念。人们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念有利于不断提高经济生活和生产水平。
3、道德
道德是维系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内在法度。正确的道德观是人们自觉协调各种关系的意识准备。它是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自我心理约束机制。
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有利于个体自身素质的高低。它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强制性约束力。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适应色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观念含义: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儿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
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儿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例如,初期,我国人口不足,生产力水平也比较低,急要更多的人力。人们自然形*多力量大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再加上经济水平的逐步改善,战争的平息,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由于观念更新不及时,导致今天我国的人口增长成为一种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1:32
1.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
3.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5.三观互相影响: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6.三者统一: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思路方向,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向性的失误。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摘录自百科全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3:06
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人们因其根本利益、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在过去我们讲阶级斗争的时候,一个人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一般说来,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或者倒过来说活着为什么?)、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奉献?)和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我们通常讲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展开,它们都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回答什么问题呢?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世界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此为止,我讲了这么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说就是: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价值观是回答在人生当中什么事认为值得或不值得,以及它的价值大小。这三者是这样一个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很经典的四句话就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就是回答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怎么样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怎么样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怎么样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引进了运动,引进了发展,引进了变化,引进了可知论,就是规律可以被认识。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据世界观的不同而区分开的。大家知道,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是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以说是集辩证法之大成的著作,他把运动的形式、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解释得非常深刻,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他在回答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黑格尔认为是精神,而且是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从哲学上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顿,他是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当说科学家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但也不尽然。牛顿研究经典力学,他寻找最终的推动力,最后结论是上帝是最终推动力,又回到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各种力在相互发生作用,但最终的推动力找不到了,找到了上帝,他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党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讲到*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从本质上讲你不适合做*党员。
问题。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世界观在领域的一个延伸、一个表现。*党员当然必须是无神论者,不能信仰任何。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放松了教育,我们许多*党员实际上是信的,更有一些党内*分子就是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说明世界观上出了问题。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到会作重要讲话,举了若干例子,一个就是黑龙江*的原副*、后政协*韩桂芝,也是党的高级干部。这个人不信马列信佛法,家里设有一个很大的佛堂,供着菩萨,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菩萨保我做大官,下联是:我做大官供菩萨。她是这么一个世界观,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和菩萨联系在一起。更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被“*”后不检查自己,她怎么说呢?她说:“菩萨啊菩萨,我供了你这么多年,你也不保佑我”。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菩萨,自己犯了罪不检讨,反倒怪菩萨没有保佑她,腐朽到了极点,和*党员相差十万八千里。再一个就是原来的河北*常委、常务副*丛福奎,这个人就是求神拜佛,每一步的升迁之前都去请教大师,我能不能升?要达到升迁的目的我要做什么?他是一个大贪官,贪了好几百万,他贪的钱不是自己挥霍了,相当一大部分就给了大师。这个人也是不信马列信神佛。因此,世界观问题太重要了,这绝对不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实的概念,而且是事事管着我们,指导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历史观。用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历史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走向高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主义。*党到目前为止就是信这个,你如果不信,说*主义到哪年哪月能实现?那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那就叫做动摇了。因为唯物史观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社会发展规律。唯心史观则相反,它把现存社会形态凝固化,神圣化,以为是不变化的,什么都是万岁的,资本主义万岁,资本主义永远倒不了。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二者也有本质差别。
再举人生观方面的例子。用一定的世界观看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所以说人生观也是世界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这是无产阶级*者的人生观。这是典型人生观的表述,这也是基本的人生观问题,实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来回答自己的一生怎么度过的问题。
伟大的*主义战士雷锋这样看待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是雷锋的人生观,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与进步的*的人生观相反,也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腐朽没落颓废的人生观,比如有一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人生观也说生命是有限的,但结论不一样,这个结论是:人生这么短暂,赶紧及时行乐吧。就不讲奉献,而是只讲享受。还有一种人生观,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活着干什么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财。
对待金钱的态度,它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待金钱,有的人认为“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另外还有人认为不是这样,就是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犯罪分子胡长清、成克杰就是被金钱带入了坟墓。这就是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人生观。
价值观就更丰富了、更具体了。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把生命、爱情、自由三种都极其珍贵的东西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都可以扔掉,这就是价值观,他回答什么最值得的。这就是裴多菲的价值观。
*先烈夏明翰在奔赴刑场时大义凛然地喊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在*党人看来,主义,也就是我们的信仰,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孙中山先生主张“天下为公”,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
毛*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替法西斯而死,替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里讲的是生死观,实际上也是价值观,就是回答怎样死是值得的,怎样死是不值得的。
再譬如对读书的价值判断。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偏面性的价值观。
所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是空泛的大道理,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如影相随、伴我们终生的东西。只要是个活着的人,只要你有思想,你就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无非是你受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支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4:58
1、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2、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3、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要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要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7:06
不好意思,百度上找的,哈
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特别是肉体的*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0:14
1、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扩展资料:
一、观念分类:
1、*
*观念是在阶级社会下形成的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观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日益走向人文化是必然趋势。
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国家发展观念起支配作用。树立科学的*观念,有利于更好地从事各种*活动,推进人类不断进步。
例如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立足于全球开展*活动的基本意识观念。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亲和性,因而倍受世界各国推崇,更有利于人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良好阶段。
2、经济
经济观念是人们不断发展生产力而形成的意识。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出台,就是着眼于发展经济,搞活经济的对策意识。*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我国很好的发展经济的观念。人们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念有利于不断提高经济生活和生产水平。
3、道德
道德是维系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内在法度。正确的道德观是人们自觉协调各种关系的意识准备。它是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自我心理约束机制。
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有利于个体自身素质的高低。它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强制性约束力。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适应色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观念含义: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儿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
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儿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例如,初期,我国人口不足,生产力水平也比较低,急要更多的人力。人们自然形*多力量大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再加上经济水平的逐步改善,战争的平息,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由于观念更新不及时,导致今天我国的人口增长成为一种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1:32
1.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
3.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5.三观互相影响: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6.三者统一: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思路方向,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向性的失误。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摘录自百科全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3:06
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人们因其根本利益、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在过去我们讲阶级斗争的时候,一个人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一般说来,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或者倒过来说活着为什么?)、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奉献?)和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我们通常讲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展开,它们都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回答什么问题呢?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世界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此为止,我讲了这么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说就是: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价值观是回答在人生当中什么事认为值得或不值得,以及它的价值大小。这三者是这样一个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很经典的四句话就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就是回答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怎么样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怎么样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怎么样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引进了运动,引进了发展,引进了变化,引进了可知论,就是规律可以被认识。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据世界观的不同而区分开的。大家知道,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是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以说是集辩证法之大成的著作,他把运动的形式、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解释得非常深刻,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他在回答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黑格尔认为是精神,而且是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从哲学上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顿,他是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当说科学家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但也不尽然。牛顿研究经典力学,他寻找最终的推动力,最后结论是上帝是最终推动力,又回到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各种力在相互发生作用,但最终的推动力找不到了,找到了上帝,他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党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讲到*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从本质上讲你不适合做*党员。
问题。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世界观在领域的一个延伸、一个表现。*党员当然必须是无神论者,不能信仰任何。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放松了教育,我们许多*党员实际上是信的,更有一些党内*分子就是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说明世界观上出了问题。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到会作重要讲话,举了若干例子,一个就是黑龙江*的原副*、后政协*韩桂芝,也是党的高级干部。这个人不信马列信佛法,家里设有一个很大的佛堂,供着菩萨,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菩萨保我做大官,下联是:我做大官供菩萨。她是这么一个世界观,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和菩萨联系在一起。更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被“*”后不检查自己,她怎么说呢?她说:“菩萨啊菩萨,我供了你这么多年,你也不保佑我”。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菩萨,自己犯了罪不检讨,反倒怪菩萨没有保佑她,腐朽到了极点,和*党员相差十万八千里。再一个就是原来的河北*常委、常务副*丛福奎,这个人就是求神拜佛,每一步的升迁之前都去请教大师,我能不能升?要达到升迁的目的我要做什么?他是一个大贪官,贪了好几百万,他贪的钱不是自己挥霍了,相当一大部分就给了大师。这个人也是不信马列信神佛。因此,世界观问题太重要了,这绝对不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实的概念,而且是事事管着我们,指导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历史观。用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历史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走向高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主义。*党到目前为止就是信这个,你如果不信,说*主义到哪年哪月能实现?那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那就叫做动摇了。因为唯物史观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社会发展规律。唯心史观则相反,它把现存社会形态凝固化,神圣化,以为是不变化的,什么都是万岁的,资本主义万岁,资本主义永远倒不了。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二者也有本质差别。
再举人生观方面的例子。用一定的世界观看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所以说人生观也是世界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这是无产阶级*者的人生观。这是典型人生观的表述,这也是基本的人生观问题,实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来回答自己的一生怎么度过的问题。
伟大的*主义战士雷锋这样看待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是雷锋的人生观,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与进步的*的人生观相反,也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腐朽没落颓废的人生观,比如有一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人生观也说生命是有限的,但结论不一样,这个结论是:人生这么短暂,赶紧及时行乐吧。就不讲奉献,而是只讲享受。还有一种人生观,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活着干什么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财。
对待金钱的态度,它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待金钱,有的人认为“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另外还有人认为不是这样,就是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犯罪分子胡长清、成克杰就是被金钱带入了坟墓。这就是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人生观。
价值观就更丰富了、更具体了。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把生命、爱情、自由三种都极其珍贵的东西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都可以扔掉,这就是价值观,他回答什么最值得的。这就是裴多菲的价值观。
*先烈夏明翰在奔赴刑场时大义凛然地喊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在*党人看来,主义,也就是我们的信仰,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孙中山先生主张“天下为公”,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
毛*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替法西斯而死,替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里讲的是生死观,实际上也是价值观,就是回答怎样死是值得的,怎样死是不值得的。
再譬如对读书的价值判断。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偏面性的价值观。
所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是空泛的大道理,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如影相随、伴我们终生的东西。只要是个活着的人,只要你有思想,你就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无非是你受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支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4:58
1、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2、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3、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要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要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7:06
不好意思,百度上找的,哈
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特别是肉体的*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0:14
1、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扩展资料:
一、观念分类:
1、*
*观念是在阶级社会下形成的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观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日益走向人文化是必然趋势。
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国家发展观念起支配作用。树立科学的*观念,有利于更好地从事各种*活动,推进人类不断进步。
例如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立足于全球开展*活动的基本意识观念。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亲和性,因而倍受世界各国推崇,更有利于人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良好阶段。
2、经济
经济观念是人们不断发展生产力而形成的意识。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出台,就是着眼于发展经济,搞活经济的对策意识。*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我国很好的发展经济的观念。人们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念有利于不断提高经济生活和生产水平。
3、道德
道德是维系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内在法度。正确的道德观是人们自觉协调各种关系的意识准备。它是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自我心理约束机制。
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有利于个体自身素质的高低。它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强制性约束力。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适应色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观念含义: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儿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
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儿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例如,初期,我国人口不足,生产力水平也比较低,急要更多的人力。人们自然形*多力量大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再加上经济水平的逐步改善,战争的平息,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由于观念更新不及时,导致今天我国的人口增长成为一种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1:32
1.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
3.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5.三观互相影响: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6.三者统一: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思路方向,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向性的失误。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摘录自百科全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3:06
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人们因其根本利益、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在过去我们讲阶级斗争的时候,一个人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一般说来,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或者倒过来说活着为什么?)、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奉献?)和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我们通常讲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展开,它们都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回答什么问题呢?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世界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此为止,我讲了这么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说就是: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价值观是回答在人生当中什么事认为值得或不值得,以及它的价值大小。这三者是这样一个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很经典的四句话就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就是回答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怎么样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怎么样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怎么样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引进了运动,引进了发展,引进了变化,引进了可知论,就是规律可以被认识。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据世界观的不同而区分开的。大家知道,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是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以说是集辩证法之大成的著作,他把运动的形式、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解释得非常深刻,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他在回答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黑格尔认为是精神,而且是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从哲学上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顿,他是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当说科学家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但也不尽然。牛顿研究经典力学,他寻找最终的推动力,最后结论是上帝是最终推动力,又回到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各种力在相互发生作用,但最终的推动力找不到了,找到了上帝,他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党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讲到*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从本质上讲你不适合做*党员。
问题。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世界观在领域的一个延伸、一个表现。*党员当然必须是无神论者,不能信仰任何。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放松了教育,我们许多*党员实际上是信的,更有一些党内*分子就是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说明世界观上出了问题。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到会作重要讲话,举了若干例子,一个就是黑龙江*的原副*、后政协*韩桂芝,也是党的高级干部。这个人不信马列信佛法,家里设有一个很大的佛堂,供着菩萨,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菩萨保我做大官,下联是:我做大官供菩萨。她是这么一个世界观,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和菩萨联系在一起。更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被“*”后不检查自己,她怎么说呢?她说:“菩萨啊菩萨,我供了你这么多年,你也不保佑我”。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菩萨,自己犯了罪不检讨,反倒怪菩萨没有保佑她,腐朽到了极点,和*党员相差十万八千里。再一个就是原来的河北*常委、常务副*丛福奎,这个人就是求神拜佛,每一步的升迁之前都去请教大师,我能不能升?要达到升迁的目的我要做什么?他是一个大贪官,贪了好几百万,他贪的钱不是自己挥霍了,相当一大部分就给了大师。这个人也是不信马列信神佛。因此,世界观问题太重要了,这绝对不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实的概念,而且是事事管着我们,指导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历史观。用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历史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走向高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主义。*党到目前为止就是信这个,你如果不信,说*主义到哪年哪月能实现?那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那就叫做动摇了。因为唯物史观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社会发展规律。唯心史观则相反,它把现存社会形态凝固化,神圣化,以为是不变化的,什么都是万岁的,资本主义万岁,资本主义永远倒不了。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二者也有本质差别。
再举人生观方面的例子。用一定的世界观看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所以说人生观也是世界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这是无产阶级*者的人生观。这是典型人生观的表述,这也是基本的人生观问题,实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来回答自己的一生怎么度过的问题。
伟大的*主义战士雷锋这样看待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是雷锋的人生观,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与进步的*的人生观相反,也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腐朽没落颓废的人生观,比如有一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人生观也说生命是有限的,但结论不一样,这个结论是:人生这么短暂,赶紧及时行乐吧。就不讲奉献,而是只讲享受。还有一种人生观,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活着干什么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财。
对待金钱的态度,它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待金钱,有的人认为“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另外还有人认为不是这样,就是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犯罪分子胡长清、成克杰就是被金钱带入了坟墓。这就是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人生观。
价值观就更丰富了、更具体了。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把生命、爱情、自由三种都极其珍贵的东西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都可以扔掉,这就是价值观,他回答什么最值得的。这就是裴多菲的价值观。
*先烈夏明翰在奔赴刑场时大义凛然地喊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在*党人看来,主义,也就是我们的信仰,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孙中山先生主张“天下为公”,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
毛*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替法西斯而死,替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里讲的是生死观,实际上也是价值观,就是回答怎样死是值得的,怎样死是不值得的。
再譬如对读书的价值判断。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偏面性的价值观。
所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是空泛的大道理,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如影相随、伴我们终生的东西。只要是个活着的人,只要你有思想,你就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无非是你受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支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4:58
1、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2、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3、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要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要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7:06
不好意思,百度上找的,哈
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特别是肉体的*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