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9:36
珠峰气候恶劣是人们经常听说的,可你是否想过,珠峰上巨大的冰川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当你在冰塔林中为千姿百态的冰幻世界所陶醉时,可曾想到过“第三女神”对人类的恩惠,可曾了解到这座座冰塔和条条冰川正是“第三女神”为人类造就的固体乳汁?
据冰川水文学家测量表明,珠峰南北坡共有冰川600余条,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冰储量约达1500亿立方米,淡水储量近1400亿立方米。绒布河年流量达到1.54亿立方米,其中冰川径流占67%左右,是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
珠穆朗玛峰不仅塑造了奇幻的冰雪世界,而且为人类造就了宝贵的固体水库———冰川,从而调节着绒布河水的流量,灌溉着成千上万亩的土地,供养着河流流域的人类和生物。当珠峰地区于春季降水时,海拔5000米以上为低温降雪,瑞雪堆积在高海拔山谷中,逐渐靠重力压挤成冰;而在海拔5000米以下有时则为降雨,直接注入绒布河床中向北流去。当春夏高温干旱时,农田和牧场急需用水,冰川上的冰雪在高温下融化成水,涓涓流入绒布河,给农牧业送来了“及时水”。
珠峰地域凭借特有的高度和地表状况,经常把从太阳辐射吸收的热量再传播四方,温暖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人们多年在珠峰东西两侧同纬度的600公里处观测空气温度变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春季,当珠峰附近地区盛行着强烈的西风时,位于其东侧600公里处的空气温度在海拔6000—10000米的高度平均要比珠峰西侧600公里处同高度的空气温度高出2℃—3℃。
夏季,当珠峰附近地区转而盛行东风时,情况完全变了:位于其西侧600公里处海拔6000—10000米内空气温度反比其东侧600公里处的空气温度高。也就是说,处于珠峰下风方向的空气温度都要比其上风方向的气温高。
珠峰地区对大气加热状况的变化可以说明上述现象的原因。
根据珠峰地区的观测资料,按照气象学上地面与空气交换热量的公式计算可得出,珠峰地区大约5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从春季到夏季各月分别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可达1.5亿至2亿千瓦,几乎接近我国长江三峡水库各月的总发电量。如此巨大的热量随风传向下风方向,可使下风方向600公里内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上空的整层大气平均每天升温2℃—3℃。
上面简单的计算分析说明,至少在春季和夏季,慈祥的“第三女神”时刻在用自己的身躯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热量,再去温暖四周的空气,让地球的子孙得到充足的温暖。多么可敬可爱的“第三女神”啊!
珠峰雄踞于喜马拉雅山之上,气势雄伟,直耸云天,远在100公里之外,人们用肉眼就可看见它那宝塔形的峰体。珠穆朗玛峰是位慈祥的“第三女神”,多少年来胸怀宽广的她毫不吝啬地给了人类无数的恩惠。
珠峰为什么会“变矮”
众所周知,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由于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每年依然以1厘米的速度“长高”。然而,最近我国科学家却发现,令人敬畏的世界之巅居然在过去的33年中持续下降,这让所有的*吃一惊!
伴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过去3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等科学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测距、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珠峰的高程值先后进行了5次越来越精确的测量。1992年,科学家所测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终计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观测的结果则下降为8848.45米。1999年的观测值和1966年相比少了1.3米,这表明了珠峰“变矮”了遥那么,珠峰变矮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使珠峰长高的势头受阻。然而陈俊勇院士在研究中却发现,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且珠峰地区在印欧板块推动下的整体抬升过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并不均匀恒定。陈院士得出珠峰地区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结论,这恰恰说明了珠峰抬升的趋势没变。
既然珠峰依然在缓慢长高,为什么还会失去1.3米的高度?陈院士认为这应该是珠峰冰雪面变化造成的。他指出,珠峰雪面下降的幅度并不平衡,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长。夏天雪面向下降,冬天大量降雪又使雪面增高,但雪面高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有的学者认为,冰雪密实是导致珠峰变矮的罪魁祸首。他们指出,“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如果气温升高,雪变成冰的速度就会相当快。但是珠峰峰顶常年温度都在0℃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融化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虽然珠峰顶的积雪不会融化成水,但气温升高仍可加速密实化过程,而雪变成冰,厚度是减小的。
其实,“密实化”并不能彻底揭开珠峰“变矮”之谜,因为积雪密实过程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节说不清楚的。
至于珠峰上的冰雪层的厚度,专家众说纷纭,这也让“密实化”发生作用的具体情况更加扑朔迷离。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队用测杆观测到的雪深数据是2.5米。姚檀栋研究员认为使用这种办法是不能测得雪的真正厚度的,更不要说冰的厚度了。他提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要远大于2.5米,可能在10米到几十米之间。珠峰顶部冰雪到底有多厚,仍然无法确定。
有学者指出,珠峰高度变化和全球变暖、温度升高有关。他们认为,全球变暖引发的密实化加快是珠峰降低的重要因素。康世昌研究员表示,用全球气候变暖来解释珠峰冰雪层高度降低代表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珠峰顶上的雪和冰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峰顶的物质如何损失掉,这些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9:37
带来了淡水,因为珠穆朗玛峰周围的湖泊和河流大多数是来自珠穆朗玛峰上的冰川融化而形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9:37
巨大的冰川为人类带来了水源。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解决了人们的用水困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9:38
珠穆朗玛峰上巨大的冰川是人类宝贵的固体水库,而且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大气有加热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9:38
带来了平衡的气候。珠穆朗玛峰上面巨大的冰川,它常年不化,承载着调节着全球气候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