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2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18
天猫店主利用积分规则,开始进行刷单的违法行为,从中获取7亿多天猫积分被判刑,这纯属是咎由自取的行为,因为积分规则是用于买卖的行为,而不是用于个人牟利,单从这一点来说天猫店主的行为就已经构成犯罪行为了。
首先大家要注意积分规则其实是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得,这是促进消费者购物的一个办法,因为通过积分规则,消费者不仅能够以100积分等于1元来抵扣现金,也能够使用积分参与天猫很多的摇奖活动,得到自己的一份幸运,这样做自然是促进消费的手段。
天猫店主则是利用积分规则,给自己的进行牟利,也就是利用一些淘宝的白号,通过雇佣一些员工进行刷单,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从积分中得到现金,刷单越多得到的现金自然越多,这样一来天猫店主就可以空手骗取巨额的利润。
这位天猫店主最明显的犯罪证据是雇用员工冒充10万多个天猫商城会员,这个数字是十分庞大的,而且也是明显的欺骗行为,通过这些虚假会员不断的刷单,积分自然不断的增加,所以他们才能够骗取人民币671万余元,数额十分巨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办案中天猫店主,在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的行为,这个行为的目的就是骗取积分,利用积分规则的漏洞进行诈骗,尤其是他们主观上购买大量白号,实际上已经有故意的性质,同时他们是利用软件系统激活,更加显露出骗钱的性质。
所以天猫店主已经在主观上有故意的行为,而从客体上也侵犯了天猫的实际利益,同时骗取的财产数量很大,最关键的一点是最终天猫店主几个人根据刷单量分配了赃款,说明他们事实上已经构成诈骗罪,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确定他们是诈骗钱财,那么诈骗罪自然是毫无疑问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18
淘宝网的普及程度现在已经远超想象,就我自己而言,除了一日三餐,其余几乎都是依赖网购。淘宝刷新了我们的购物方式,拓宽了购物渠道,更使得我们的购物内容多样化、多元性。很多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淘宝实现购买的目的,同样,本地购买力不足的商家,也可以利用淘宝,将自己的商品销往五湖四海。可以说,淘宝网已经成为一张新的购物网络,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随着网络的风生水起,网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利用网络的新的诈骗方式也层出不穷。刷单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天猫购物,获得积分,这是淘宝对于天猫卖家的鼓励措施。利用此规则刷单,套取天猫积分。利用规则获利之所以触犯我国法律,关键在于“刷单”二字。所谓刷单,即意味着虚假交易,也就是通过大量注册天猫会员,制造虚假的订单、物流信息等。而天猫的积分奖励规则,适用的是真实有效的交易,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奖励,也是对天猫卖家的一种鼓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刷单”本就不符合天猫积分规则,它其实是利用积分规则,钻了网上交易的漏洞。
刷单的形式多种多样,套取积分只是其中一种,同时已经明显涉及违法。而很多,比如刷信誉等,并没有十足的证据显示违法,也很难追究责任。以至于刷信誉成为一家店铺做大做强的必备技能。几乎很多现在做得较为成功的店铺,曾经都经历过刷单。由此可知,对于网购的监管仍然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19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对交易双方的切身利益都能够起到保障作用,也是私人财产遭受侵犯的基本防范措施,只有交易双方恪守规则,才能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任何规则都有可能百密一疏,而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达到侵占他人财产的目的,不过这跟盗窃行为还是在本质上有所不同的,盗窃是直接实施财产转移,而诈骗是利用各种手段名正言顺的获取他人财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利用电商平台的积分规则非法获利肯定是诈骗行为。
电商经济的发展虽然如火如荼,但整个经济体系内的安全漏洞还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对公平交易的践踏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刷单、刷信誉还是空包发货,都成为了电商经济的瑕疵和弊病,而天猫作为电商平台的佼佼者,在保障机制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但依然能够被犯罪分子找到规则漏洞,说明今后的电商经济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其实不仅是天猫,在其他的电商平台也存在类似的犯罪行为,只不过犯罪分子的手法是比较隐秘的,也不是直接发生钱款转移的实质性行为,利用的就是积分、返券等平台的优惠形式产生的规则漏洞,所以在发现和侦破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大难度的。
严格来说,利用电商平台的规则漏洞不当获利,跟电脑黑客的攻击行为并无二致,只不过在技术层面存在巨大差距而已,或许会有反对声音的存在,认为电商平台的积分规则是为了激励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但这种激励措施也是建立在经济工具的基础上,况且任何规则都是有针对性的,当对规则的利用超出了传统认知,犯罪的本质也就会显露无疑,毕竟在该案中很多的账号、购物记录等信息都是为了利用规则漏洞不当获利而存在的,这也为诈骗性质的界定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而天猫虽然在案件侦破后修补了漏洞,但这也给所有的电商平台提出了警示,在规则制定的同时,要对安全性和缜密性有着全面的检验,才能避免规则漏洞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