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3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1
什么是辟支佛?和佛有区别吗?
简答: 无师护,而靠缘自悟得证者。
“辟支佛”梵语“毕韧子底迦”,旧译为“缘觉”,新译“独觉”,他不等待他人的辅佐和帮助,可以独自的向于解脱这道。所以,在佛未出世以前,或在佛未传教的地方,能够体会部分的宇宙真理,均可把他算在辟支佛中。
辟支佛也是: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能独自悟道,其或是思惟世间生灭无常的道理,或是观察十二因缘、飞花落叶等,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
但汉传佛教天台宗把「独觉」和「缘觉」另作区分: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指的就是(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菩萨乘。
有了辟支佛这一果位,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中并没有非受释尊之教不能解脱的褊狭思想,不等待受释尊教法也能有独觉的,这也是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正信的宗教的重要证据。
以下为学术性解释:
1.
【辟支佛乘】
(术语)三乘中之中乘也。谓开辟支佛觉悟之因行。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从佛世尊闻法信受者,最初之发心,必依佛与声闻乘同,求自然慧乐独善寂者,示独觉之义,深知诸法因缘者,示缘觉之义,辟支佛具此二义)。
2.【辟支佛地】
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谓缘觉之人,发真无漏,功德力大,福慧深利,以能侵除见、思习气,故名辟支佛地。(侵除者,谓侵入习气之内,而除断之也。见、思习气者,谓见、思惑余习之气分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1
辟支佛,不是佛,自己体察了十二因缘,独自觉悟解脱生死,故冠以“佛”字,不如佛陀*,却也离了生死,属于缘觉乘,前世因缘而今世自觉的意思,与声闻乘对应,声闻,顾名思义,听声闻道而受教,得以觉察,辟支佛是果位与声闻乘里的阿罗汉果位对应,这个果位能够解脱不受轮回生死苦恼,却不是真正的大智大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对空无本性的认知和对一切法的了悟不同,心性不同果位不同,佛最*,次之菩萨,菩萨分十等,次之声闻、缘觉乘,其中又分等级,分别以阿罗汉和辟支佛为此二乘中最高果位
修证,修行证悟
佛最终证悟而觉行*,辟支佛只做到了觉的概念里的第一点,“自觉”,觉的概念分三点自觉、觉他、觉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1
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相传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者,无上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汉传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辟支佛,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大乘佛教认为,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再加上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人乘、天乘,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指的就是(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菩萨乘。 且进一步认为,并不是每一位修行佛法者的觉悟解脱都是成佛,因为成为一位正等正觉开创佛法传统的教主,需要在修菩萨行时修行六度波罗蜜,累积声闻、缘觉所没有的智慧、福德、和能力(如杂阿含所提唯有如来成就的“如来十力”)才能成为一代教主。依照部派佛教的看法,辟支佛与阿罗汉都是究竟解脱,也就无需再修行成佛。但大乘佛教依照《法华经》的教义,认为所有的修行者终将成佛,辟支佛与阿罗汉的觉悟尚不究竟,所以只要他们继续修菩萨行,终将也会成为正等正觉的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2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
大乘佛教认为,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依照《法华经》的教义,认为所有的修行者终将成佛,辟支佛与阿罗汉的觉悟尚不究竟,所以只要他们继续修菩萨行,终将也会成为正等正觉的佛。部派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原始佛教)则认为,辟支佛与阿罗汉都是究竟解脱,也就无需再修行成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3
辟支佛这个佛字当作觉解
辟支佛不是释迦牟尼佛的那个佛果,辟支是梵文,中文就是因缘 佛者觉也。因此辟支佛就是因缘觉。也就是三乘中的缘觉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成就,证得解脱的果位就是辟支佛果
但是名词会令初学者误以为是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的那个佛,其实不是。
不是究竟成佛的那个佛果菩提。所以辟支佛就是缘觉所证的果位,犹如声闻所证阿罗汉果,缘觉所证即辟支佛果。三乘中属于中乘,断见思习烦恼。但和究竟佛果还是很大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