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4:56
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被人称为嘉靖朝第一公子;除了这个身份(首辅之子),严世蕃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嘉靖朝第一鬼才。
何为鬼才?
鬼才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找到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使用之后,比所有的法子都好使!也就是常人眼里的小聪明,但是,“鬼才”将小聪明发挥到了极致,有时候更甚天才。
在细说严世蕃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上司”,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能当皇帝,在当时来看,绝对是个偶然事件。前任皇帝明武宗膝下无子、又年轻早逝;因嘉靖血缘最近,“意外”当上了皇帝。不过,嘉靖皇帝继位之初,常常受文官老臣为难。
嘉靖为了通掌皇权,先后进行大议礼、入门之争、入庙之争,为自己的亲生父母(非帝后)争得地位,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样的嘉靖皇帝,满满地透露着四个字——不好伺候。
偏偏,嘉靖皇帝还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主儿,每有不解之处,都会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让小太监拿给首辅严嵩等大臣讲解。严嵩等人也是够辛苦的,不仅要治国,还要替皇帝当翻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皇帝当翻译可不是轻省事,翻译对了尚则罢了;翻译错了,那可就是欺君之罪!最危险的是,如果嘉靖读了一卷孤本,恰恰这帮“翻译”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有一次,嘉靖果真读了一本孤本,读到不解之处,又用朱批抄送给严嵩。
严嵩看了此句,当时就懵了:皇上这是从哪儿找来的句子呀,怎么连听都没听说过?难不成,是皇上自己写的?这要是翻译错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于是,严嵩和内阁几个人就在衙门里翻经阅典,连饭都顾不得吃,一刻不停查资料。即便如此,还是被皇帝派来的小太监催了又催,最后搞得嘉靖失了耐心,直骂道:“你们这帮饭桶,干什么吃的!”
恰在这时,严世蕃外出归来,看见老爹和几个大臣着急忙慌的乱翻书,似有急事。便问了一句何事如此慌张,严嵩讲完经过,并且将小纸条拿给他看。严世蕃瞄了一眼,非常肯定地说:这段话我读过,出自哪里哪里,意思是啥啥啥。
严嵩大喜,连忙核对,果然如此。
自此,严嵩等人再遇到这种解不开的难题,一定会让严世蕃过目。从这里也能看出,严世蕃真真是有真才实学,而非一般的“小聪明”。
严世蕃的死,恰恰是因他的“聪明”。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年),严嵩失宠,被就地免职;作为他的公子,严世蕃也被流放。可是,严世蕃并没有前往指定流放地点,而是半道自作聪明拐回老家江西新余,在老家大兴土木。
新余离北京隔着十万八千里,天高皇帝远的,只要严世蕃不是太嚣张,皇帝每天事务繁多,也顾不得他;而严世蕃凭之前贪污的金银珠宝(比皇帝的私房钱还多数倍),十辈子也花不完。偏偏,严世蕃劣性不改,在老家欺男霸女还被人给告了御状,嘉靖一怒之下,又将他抓捕回京打入天牢,重新定罪。
被关进天牢,这种事搁普通人身上,估计吓也要吓死了。可是,严世蕃根本就没把天牢当回事儿。和他一起被关进来的同党看到他这样,大惑不解,严世蕃却谈笑自若地对他说:
“无恐,狱且解。”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怕,我马上就要出狱了!
原来,严世蕃早在得知处理他这件案子的主审*、以及案件进展之后,指示同党,在京城散布消息:严世蕃不仅贪赃枉法,还冤杀谏臣杨继盛和沈链,希望主审此案的*能够为二人平冤。
按照正常思路,严世蕃落难,理应四处走动关系,为自己开脱;可是,严世蕃不仅没有如此,反而自己给自己泼“脏水”。这种嫌自己死的慢的方法,真的是嘉靖朝第一鬼才想出来的?
对于主审*来说,严世蕃死有余辜,给他添几项罪名,能让他更“快捷”地上路。于是,冤杀杨继盛二人一案,顺便被写进了奏折里,准备将此呈递给嘉靖皇帝。
杨继盛和沈链被冤杀不假,被严世蕃冤杀也是真事。
可问题是,这件案子是嘉靖皇帝亲自审核批准。换言之,如果主审*为杨沈二人翻案,无异在说:英明的皇帝也会判冤假错案。
这是臣子之大忌,皇帝啥时候会判错?
这样的折子递给嘉靖皇帝,以严世蕃对皇帝的了解,他不但死不了,还有可能被官复原职;而主审此案的*,则会被嘉靖皇帝以“诬陷忠良”为名,打入大牢。
此一石二鸟之策,非鬼才,谁又能想得出来。
可惜,鬼才遇到了*天才——徐阶。徐阶一眼道破了严世蕃的计谋,将奏折拦下,重新定了严世蕃的罪名:
一、严世蕃与罗龙文关系密切,而罗龙文里通倭寇。
二、严世蕃私自训练私人武装。
三、根据风水大师的勘察,严世蕃在老家所盖房屋,龙气甚盛。
这几条莫须有的罪名,令严世蕃百口莫辩。虽然徐阶所拟的奏折里,无一字提及严世蕃谋反,可是,通篇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严世蕃欲谋反!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严世蕃位高权重,想不贪污都很难;皇帝对*贪污,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都睁眼闭眼过去算了。但是,对于谋反,却是逆鳞一般的存在,只要抓住,绝不姑息。
果然,嘉靖皇帝看了奏折之后,龙颜大怒,改判严世蕃斩立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严世蕃被处斩。
严世蕃因其聪明,得到皇帝的宠幸;又因其太过聪明,落了个身首异处。有才华是好事,可用错了地方,真真会将自己毁掉。
怪不得,清朝大贪官和珅会发出这样的哀叹: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