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开始做产品助理,到现在能够独立负责项目,过去三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些许成长,在此简单回顾。
-1到0岁
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没有目标地混了四年,加上找工作时也不上心,注定使得职场的起点非常低。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眼高手低的我在几个不同的行业里折腾了几次,始终没能找到方向。
忽然有一天,发现互联网原来有这样一个职位,不用写代码,只要输出点子就可以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意味着没有硬技能的要求。然而对软件开发流程并没有什么概念,更别提产品思维了。
当时比较流行以撰写产品体验报告的方式作为敲门砖。我照着网上的模板,对微信进行了“分析”,还用Axure做了一个粗糙的可交互原型。西安的互联网公司不多,招聘产品经理的就更少,愿意招零经验转行的就可想而知了。投了一些公司,都是石沉大海。
后来,实在没有产品经理的职位可投了,决定曲线救国,只要能入行,哪怕先做其他职位呢。结果,不但入了行,还得到了产品助理的职位。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很幸运,有间房能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
入职时,除了大学写过一点代码、读过网上一些关于产品的碎片知识,再没有什么储备了。当时对产品经理的概念就是想创意、画原型、写文档,没觉得有多困难。事实证明,事情总是比看起来的复杂。
现在回过头来看,零基础没问题,我当时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做事被动,领导如果没有给我明确分配任务,我就不知道该干嘛。二是思考过浅,接到需求就开始画原型、出文档,没有深入的思考需求的前因和后果。这种缺乏自驱力的心态,对自己的成长很不利。
举个自己的反面例子,有一天我接到了改造酒店管理后台的工作,当时后台酒店数据有几十万的样子,每次查询都需要选择一些条件,我感觉这样很不方便,于是设计为每次打开界面就把所有酒店查出来。现在想想,只能说开发同学人真的很nice。
丑哥对我一直是放羊式管理,任由我发展,只在适当的时候给点建议。我一直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还有一些内向,两者叠加的效果是遇到不懂的事情,尽量自己查资料,不到不得已就不去麻烦丑哥。无意中促成了我发问前做功课的习惯。
产品助理的工作比较基础,丑哥交代的任务执行就好。最头疼的是写文档,一是总是很难用文字把逻辑表达清楚,二是容易遗漏逻辑,尤其是异常逻辑。关于如何写产品文档,丑哥给我了两点原则,至今仍在使用:
1、描述每个页面有哪些元素和数据,并说明数据从哪来;
2.、复杂逻辑拆分到最小颗粒度进行描述,一次只描述一条逻辑。
入行半年多后,基本的工作流程大致为:
- 根据需求边画原型边考虑页面元素和数据
- 根据原型写文档
钟点房业务属于超低频需求,单次交易的金额小,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有间房被老板卖给了一个传统酒店的老板,于是便开始做新业务。
老板换了,丑哥也离职了,公司就剩我一个产品经理。新项目做的是酒店全日房预定,与OTA不同的是预定成功后的入住环节。一般在线订酒店,到店办理入住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前台安排好房间会提供一张房卡。我们的不同之处便是这两个环节,我们会在酒店前台放置一台刷身份证的设备,同时将酒店门锁换为物联网门锁,说到这怕是也明白了,就是要实现自助办理入住。预定环节,除了在微信服务号提供服务,酒店放置的那台刷身份证的设备也提供预定服务。另外一点是,房卡需要根据入住人数提供,还得由预订人分享出去。
整个流程比较复杂,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当然不会让我一个新手扛下整个项目,招了一个三年经验的产品进来跟我一起做。我主要负责前端业务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了梳理信息结构、功能结构、画关键业务流程图。项目的时间催的很急,最大的问题是老板来回改需求,让人非常无语。就连项目的名字都要变,开始叫酷酷点子卡包,后来又改成酷酷机器人。把项目好坏一边,就他这个人而言,我判断这项目没希望,在项目测试末尾离开了。
对于酷酷(这真的是一个商业项目该有的名字吗)这个项目回过头来看,死掉有一定必然性。老板想通过给酒店提供免费的PMS以及在线预定服务号的方式,从而给酒店卖酷酷的设备和门锁。不说我们改造的PMS好不好用、是否具备足够的普适性,连锁酒店为什么要用第三方的软件,就算用为什么又要迁移到酷酷来,成本太大。单体酒店需要一家家谈,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对于单体酒店而言,很难有采购意愿。即便有很多酒店愿意使用,项目竞争壁垒又在哪里呢。对于用户而言,在OTA预定的酒店,到了酒店还得自己服务自己,还附加有一定学习成本。总之,太多东西没想清楚。
0到1岁
我在目前的公司服务了两年,负责的是浙江移动K12项目,然而我并不是移动的员工,所以这是一个外包项目。我们甲方是移动,需求方包含省公司、地市公司以及县区公司、渠道商、内容商、学校、移动合作方以及集团公司。前端产品真正的用户从类型上分为家长和老师,这两类角色又可以按学段再划分。对了还有专门的测试公司来测试前端产品,印象最深的是我跟他们的人说了一句我们的前台无法通知后台,他回答说,发短信啊,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么多需求方真的是应接不暇。
移动的一个特点是官僚,凡事得请示汇报。管理我们的是产品中心,做什么他们说了算,或者我们想做什么得他们同意,他们决定不了的,再找他们的领导,如此类推。因而,项目的特点是:你说了不算。多数时间,你只要执行就可以了。所以这两年把需求和项目管理的技能点点了不少,沉淀了一些方法论。
另一个特点是只关注套餐订购,推出的服务或软硬件产品都是为了绑套餐收钱,好不好用是不管的。我们客户端的IM不好用,门户和管理平台的兼容性差,账号、用户体系混乱,然而移动是没有动力让我们做这些的,因为并不能带来直接效益,还得给我们付费。
前端有门户和客户端,核心功能是家校沟通,包括IM、通知、作业、考勤。后端主要是用户、业务和数据的管理,核心功能包括学校、老师、学生及家庭信息的管理,基础业务和第三方内容型产品的订购、退订,业务定制数据报表。
业务模式比较简单,渠道谈妥学校,让老师使用我们的产品,从而带动家长订购使用。同我们的互联网竞品——一起作业的模式类似,不过他们产品免费。移动内部一直在强调两个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互联网竞品。我个人的看法是,只要教育主管部门不叫停,保证强渠道,家校互动这杯羹互联网产品很难瓜分。
我们计费用户数规模在百万级别,客户端累计用户有几十万,除去寒暑假,客户端月活接近10%。客户端运营工作外包给了我们母公司做,每个月举办场活动,奖品基本上就是流量,有种回馈用户的感觉,没什么指向性;每天发几篇简单的资讯,有时候也搞一下回复送流量的活动。
做外包这两年,接触最多就是开发,加上自己也研究了一下Python,技术知识增长了不少,对于需求的可行性、工时评估都较为准确了,加上前面提到需求与项目管理方面的积累,做现在的工作已经很从容了。然而,危机却越来越大了,感觉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性太弱了。我目前所做的工作,如果让我带一个应届毕业生,估计三个月到半年基本就可以独立做项目了。
平时也会刷一下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mcaff这些社区,高阶产品经理在回答问题都能明确说出好为什么好、坏为什么坏,可以从行业、产品、运营多角度去分析,而小白最常说的是界面、交互。这就是低阶与高阶的区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产品经理不光是决定按钮放哪里,还要考虑为什么需要按钮,对业务有什么帮助,界面和交互是最后要考虑的东西。这就像冰山理论,能透过表面看到越多内容,说明对一个行业越是了解。
前阵子看到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有篇文章的题目是:《“乙方”没有·真·产品经理》,深有体会。无论是做公司自己的业务,还是做外包项目,对应新人而言,基础技能的锻炼都是类似的,需求分析、项目管理、用户研究、竞品分析等等。慢慢开始由表及里的理解产品经理这个职位,越发觉得不能做乙方安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