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温室大棚建设项目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023-12-15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温室大棚建设项目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编制原则

⑴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标准,并按此目标编制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保证措施,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⑵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安全标准工地建设,切实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

完善工程安全自控是确实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施工领导、安检机构、专职安全员及全体员工要按照“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要求层层落实安令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是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工程施工前就主动办理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到全部

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而必须轻持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是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经费专款专用。大力提倡使用。三宝”(既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防护设施,制定安今措施,计划和作业标准并认真落实,制止违章作业,严禁使用“假,冒、伪、劣”建材及用品。是加强安全教育与训练,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教育和作业规范、标准教育,实施安全技能训练,有效减少人的失误。是严格安全检查,采取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等重点环节,以自检自查为主,抽查和重点检查为辅,对查出的危险因素坚持“三定”(定具体整改责任人,定解决与改正的具体措施。定整改时间)和“不推不拖”,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事敞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事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⑶ 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减少气候的影响,并保证满

足总工期的要求。

⑷ 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现代化科技为手段,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把握控制工期的关键工序,排除制约因素,确保按要求完成。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首先,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础建设,加快编写各类别、各层次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其次,加强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彻底消除职工“无知”这一最大安全事故隐患。

⑸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并对工程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安全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筑业主管部门及建筑业业务主体加快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

平台的构建,应用现代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数据库,提高对建筑事故的预测和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化水平,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控的现代化,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率。

(6)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当前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如: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感情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并将它们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7)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配套规章;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地方建设系统安

全生产法规规定,尽快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比较完善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8)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工作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其次,明确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同时,保证安全监督管理经费的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2、生产准备

(1)抓紧施工现场的场地平整,作好临时水、电管线的埋设和设施的搭设。

2.1施工用水和排水标准

a供水管线优先采用环形管网布置,主干线一般不宜小于φ45,采用埋地敷设或明设。采用埋地敷设时,深度要在冻土层以下,且不小于50cm,管线采用焊管沥青防腐、计量表、阀井、池齐全。

b排水优先采用明沟,必要时可埋设砼管或铸铁管、坡度在5‰~8‰,排放地点要符合市政环卫有关要求。

c安装工程用水。试压用水;管线及设备试压,一般是以容积大小来计算,乘以损耗系数。损耗系数一般为1.15,由于在试压过程中工期要求较紧。管径的选择和水的流速,要满足一定时间内流量的需要。

d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并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防止施工用水的跑、冒、滴、漏。

2.2施工用电标准及要求

a高压配电应符合GBJ282-84的要求,变电间应选择在场地一角的安全处,防雷、雨设施齐全。

b电力线路敷设以架空线为好,若采用电缆应埋入地下。铺黄砂用红砖履盖后再回填土至平地坪。沿走向打好红白色的标志桩或填写隐蔽工程记录表明平面位置,架空线应设在道路或围墙的一侧。

c选择电源必须考虑的因素。 ①要根据工程的工程量与进度安排要求;

②各施工阶段电力的需用量; ③施工现场占地面积;

④用电设备在现场分布及距电源靠近情况; ⑤现有电器设备情况。

d项目现场临时电力线路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树和脚手架上,架空线应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其规格、线间距、档距应符合架空线路要求。 e支线架设和现场照明。配电箱引入引出线应有套管,电线上进下出不混乱。大容量电箱上进线加滴水弯。支线绝缘好、无老化、破损和漏电,支线应沿墙或电杆架空敷设,并用绝缘子固定。过道电线可采用硬质护套管埋地并作标记,室外支线应用橡皮线架空,接头不受拉力并符合绝缘要求。现场照明一般采用220伏电压;危险、潮湿场所和金属容器内的照明及手持照明灯具,应采用符合要求安全电压。照明导线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花线或塑料胶质线,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单相回路内的照明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

器,室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距地面不得低2.4m,碘钨灯应固定架设,保证安全。

f电箱(配电箱、开关箱):电箱应有门、锁、色标和统一编号,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地正确,各类接触装置灵敏可靠,绝缘良好,无积灰、杂物,箱体不得歪斜,电箱的安装高度和绝缘材料等均应符合规定,电箱内应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配合。配电箱内设总熔丝、分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开关电器应与配电线或开关箱一一对应配合,作分路设置,以确保专路专控,总开关电器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预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熔丝应和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荷相匹配。金属外壳电箱应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

2.3施工道路标准。

a修临时道路原则,可根据现场实际尽量就地取材,而且要考虑雨天是否行车,否则路修好下雨不能通车影响较大。

b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道路走向和路面要求施工,路面要坚实平整,路面要高于自然地面20cm,两侧路边要设置排水沟。做到下雨不积水,雨后能通车。

c加强施工道路的日常管理,不得在施工道路上乱放材料、构件和其他杂品,保证施工道路的畅通;横跨施工道路的电力线路和管道要符合规定的高度,保证工程大件运输的通行。

3、施工场地标准及要求。

(1)料场场地地坪应比四周地坪略高,要做到平整或基本平整,要有足够的排水沟道、保证足够的排雨水能力,做到雨天不积水或少积水,雨后马上可施工。根据存放材料的不同种类设计不同的基础,同时应保证材料的装卸车和运输的方便。

(2)成品、半成品堆放场应在施工区域布置。 (3)电焊机应全部放进电焊机房内,其它电动设备和机械设备应搭设防雨棚。

(4)加强施工场地上的材料、设备、构件、半成品等

工程材料的有序管理,方便施工,提高工效。

(5)施工用周转材料、施工机具及施工材料根据施工计划有组织陆续进场,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堆放。

(6)《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应在开工前办完。 (7)平整场地

平整区域的坡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应超过0.1%,排水沟坡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应超过0.05%。

(8)场地平整的允许偏差

A表面标高:人工清理±30mm;机械清理±50mm; B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向两边量):人工+300、-100Hxn,机械+500、150mm;

C边坡坡度:人工施工表面平整,不应偏陡;机械施工基本成型,不应偏陡;

D地面、路面下的地基:水平标高0~-50mm;表面

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人工施工≤20mm,机械施工≤30mm。 4、土方工程

4.1土方开挖

土方的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挖,土方的开挖放坡均按基础垫层底边缘加0.3米工作面,边坡四周禁止停放大型设备或机械,同时也禁止堆放土方、材料。开挖时要随时观察土方边坡稳定,如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土方开挖前要注意四周排水沟的设置和天气预报,防止开挖后地表水和雨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坑底土质。

根据规划设计指定的座标点,引测定位控制点,定位放线必须复测检查,并绘测量放线记录图,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后方可施工。要先把控制桩设置好并用混凝土固定保护好,用白灰撒出开挖土方的灰线。现场负责人要随时进行观测,保证基础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开挖结束后,要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一起进行地验槽。并做好验槽记录,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2 土方回填

回填土要分层夯实,严禁土中掺有大的块粒与有机物。 分层虚辅厚度不得超过300mm,采用小型振动打夯机压

实回填土,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基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外侧回填土方。

每层压实后,须有现场试验员按标准取样,送试验室检验其干密度;回填土达到要求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基础工程

5.1 砂夹石换填

本工程地基采用砂夹石换填。

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2)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

3)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

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做垫层。

4)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历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

5)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车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以下。

6)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关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

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

7)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5.2找平和验收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实密实,砂地基应设置纯砂检查点,取样间距不大于3m,采用容积不小于200mm²的环刀用压入法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也可用贯入度大小,检查砂地基的质量,检查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控制值。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 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符合设计标高。

6、墙体砌筑

本工程墙料采用MU10粘土实心砖,M5.0水泥砂浆砌筑。温棚转角处设置2φ6@500连接钢筋,长度为沿墙体通长。

1)墙体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砂浆配合比配制砌体浆,不得任意降低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特别是不能在使用混合砂浆的地方使用水泥砂浆。砂浆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人±2%,砂、石控制在±5%以内。

2)混泥土小型空心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的以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3)砌墙前,根据弹好的墙体等位置,认真核对墙垛等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数,一般外墙一层砖底时,两山墙排丁砖,纵墙排条砖,如有不合模数时,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地基不明显部位。

4)砌墙时应选砖,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变形的砖一律不得上墙。

5)砌墙时应先立好皮数杆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皮砖,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

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才可以挂线砌墙。

6)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一根线,中间应设几个支撑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齐,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搭顺,砖一砖厚墙应外手挂线,可以顾及到砖墙面两面平整,为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7)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专砖、一挤揉的“三一”砖砌法,即满辅、满挤操作法,砌砖时要放平,里手同或里手低都会影响墙体夹缝均匀,砌砖一定要“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不得小于8mm,大于12mm,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互检,如出现偏差立即纠正,需返工时,绝不悯惜迁就,直到推倒重来。

8)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水泥砂浆必须3小时内用完,混合砂浆4小时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按规范定做砂浆试块,按龄期规定送试验室做强度检验。

9)体灰缝要横平竖直,砖缝交错,不得有通缝瞎缝,砂浆饱满度要达到规范要求,混水墙应随砖随将舌冰刮尽。

7、钢筋工程 (1)钢筋进场准备

所有进场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材质证明,并按要求作好钢筋标识和标志,对进场钢筋必须按规范抽样进行试验检验,进口钢材需按要求做好化学分析试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不合格的钢材一律退场,不得使用。根据图纸会审纪要及图纸设计认真做好翻样,对节点复杂的钢筋要先放好大样,把问题提前解决。钢筋品种较多时,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分段、分层翻样。

1)钢筋抽样、配料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好料表后,经过负责人审批才可进行加工。

2)抽样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安装。

3)各种构件的钢筋下料时,要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计算,以免造成材料的浪费与返工。

(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在现场指定的地方进行。

2)钢筋加工前,抽样人员要对工人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3)加工时,严格按料表进行下料,并保证成型后的形状、尺寸准确。

4)加工好的半成品钢筋堆放要整齐、有序,并挂标有钢筋规格、型号、数量、部位等的标志牌。绑扎时由塔吊运至作业现场。

5)钢筋加工顺序

基础钢筋→柱钢筋→墙竖向筋→墙水平筋→主梁筋→次梁筋→楼板主筋→板负弯矩筋。

6)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7)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8)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

约钢材。

9)钢筋弯钩或弯曲 1钢筋弯钩 ○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2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筋直径的5倍。

3箍筋: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

求。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定。

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十弯钩增

D,不小于钢

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弯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十箍筋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3)、钢筋连接

基础纵向钢筋的接长采用直螺纹套筒,d≤16的钢筋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35d,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主体结构纵筋直径d≥18的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其余采用绑扎连接。

1)直螺纹套筒

直螺纹接头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国定标准《砼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小于15mm,连接套筒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受力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2)接头施工

a加滚轧直螺纹接头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b 钢筋应先调直再加工,切口端面宜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有弯曲、马蹄现象的应切去,不得用气割下料。 3)钢筋丝头加工

a按钢筋规格所需的调整试棒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

b按钢筋规格更换定位盘,并调整好剥肋直径尺寸。 4)现场连接施工

a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

b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c直螺纹接头的连接,应用管钳或工作扳手进行施工。 5)接头的形式检验:

滚轧直螺纹接头的形式检验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各项规定。 6)现场检验及验收

a工程中应用滚轧直螺纹接头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有效的形式检验报告。

b钢筋连接作业开始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连接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要求。

c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对接头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在设计图纸中另行注明相应的检验项目。 7)绑扎连接

钢筋安装顺序:柱纵向钢筋、箍筋墙纵向钢筋 墙水平钢筋、定位筋 负筋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8、模板工程

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高,为了减少装修阶段材料的浪

费,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控制每一道工序的精度是关键,特别是模板的施工。

8.1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构件拟采用木模板。

8.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材材质不宜低于三等材。 8.3模板及其支架结构必须满足工程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模板和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形体,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2)具有足够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靠承受自重、浇筑的混凝土及其施工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满足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工艺的要求。

8.4模板成型卡具,使用钢管卡具,用于固定侧模于底板上,也可用于侧模上口卡固定位

8.5模板组配

1)根据工程的结构情况及施工设备对模板进行最佳选配,内容包括:模板排图、支撑连接件布置、细部部位详图、

预留孔洞图等。

2)根据工程结构造型、施工条件确定模板荷载,并验算支撑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

3)模板配制应以砼质量达到最好,模板周转最快为前提进行优化配置。

4)选用大规格、通用模板,做到拼缝少,支撑布置合理。

5)板上尽量少钻孔,当确定需钻孔时,应将多余孔进行修补,确保周转次数达到最多。

6)模板组拼应错缝布置,增强整体刚度。 7)模板加工区应设防护棚。

8)为防止浇筑混凝土跑浆,模板拼缝较大处应贴胶带密封。

9)使用前根据构件将模板按位编号,保证施工不致混乱。

8.6准备工作

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

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8.7标高控制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模板实际标高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无法直接引测时,也可采用间接引测的方法,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先引测到过渡引测点,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用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

8.8找平

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沿模板内边线采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

8.9定位基准

采用钢筋定位,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梅花状排列,点焊在箍筋上(勿烧伤箍筋断面为准),

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1)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构件拟采用木模板。

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材材质不宜低于三等材。 3)模板及其支架结构必须满足工程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模板和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形体,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b具有足够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靠承受自重、浇筑的混凝土及其施工荷载。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满足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工艺的要求。

d模板成型卡具,使用钢管卡具,用于固定侧模于底板上,也可用于侧模上口卡固定位

9、混凝土工程 1)原材料 水泥:

混凝土工程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浇筑最大限度利用散装水泥。进场的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按批

进行抽检。入库的水泥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做标识,做到先进先用,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受潮水泥及混入有害杂质的水泥。为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尽量密闭,水泥存放时,应垫起离地10cm,离墙30cm,堆放高度不超过10包。露天暂存水泥要用防雨布盖严,底板要垫高,并用油布铺垫。

砂、石:

砂子采用青砂,石子采用干沟强度高、未风化的碎石(最大粒径为2cm)。砂石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有关规定之外,砂子含泥量不宜大于3%且不得混有有机物质。石子的吸水率不大于1.5%,石子粒径大小以利于泵送为原则。

水:

采用地下水。地下水经过化验后,不含有害杂质、水中不含影响水泥正常硬化的物质,PH值在大于4小于9范围之间,硫酸盐含量(按SO4计)不超过水重量1%时方可采

用。地下水化验合格后可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和混凝土搅拌用水的补充用水。

2)混凝土浇筑

圈梁混凝土浇筑应均匀。 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圈梁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平板振动器。梁混凝土,可采用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塑料薄膜,在其上铺草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混凝土内设测温孔,采用热感触头电子测温,指定专人掌握温度变化。

10、钢结构工程

10.1 焊接工艺规程: ⑴ 焊工

①参加该工程的焊工应持有行业指定部门颁发的焊工合格证书。

②严格坚持上岗从事与其证书等级相适应的焊接工作,并得到甲方及监理方的认可。

③重要结构装配定位时,由持定位焊工资格证的焊工进行操作。

④持证焊工无论其原因如何,如中断焊接工作连续时间超过半年者,该焊工再上岗前应重新进行资格考试。

⑤焊工考核管理由生产安全部负责。 ⑵ 焊接工艺方法及焊接设备

①钢结构工程焊接主要采用全自动焊接线焊接工艺方法。

②为保证钢结构工程具有优良的焊接质量,工程施工使用的主要焊接设备有:交流弧焊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和自动埋弧焊机,焊接材料烘焙设备及焊条保温筒。

10.2 钢材、焊材的订购、进库、检验及管理要求 本工程钢材焊接材料的订购、进库、检验及管理,执行ISO体系和公司制定的程序文件,钢构件所采用的钢材、连接材料和涂装材料等,除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外,还应进行

必要的检验,以确认其材质符合要求。并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⑴ 焊材的选用必须满足本钢结构工程的设计要求,并选用本钢结构工程技术规范指定的焊接材料。

⑵ 本钢结构工程的焊接材料必须具有材料合格证书,每批焊接材料入厂后,由公司质量部门按采购要求和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⑶ 焊接材料的贮存、运输、焊前处理(烘干、焊丝油锈处理等),烘焙和领用过程中都要有标识、标明焊接材料的牌号、规格、厂检号或生产厂批号等(若焊材本身的标识可满足正常的话,则可免做此工作)。焊接材料的使用要符合制造厂的说明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的要求。

⑷ 焊接材料使用过程中进行追踪控制,产品施工选用的焊接材料型号与工艺评定所用的型号一致。

采用手工焊接:

当焊接Q345钢时,宜采用E5016型焊条:当焊接Q235钢时,宜采用E4315或E4316型焊条。

焊接母材为Q345钢的其它钢结构构件时,焊接母材为

Q235钢的其它结构构件时宜采用E4301-E4313型焊条,其具体型号由施工单位根据结构件的重要程度具体匹配。从烘箱和保温筒中取出并在大气中放置四小时以上的焊条需要放回烘箱重新烘焙,重复烘焙次数不允许超过两次。

⑹关于本钢结构工程所用焊接材料的管理和发放等规定按公司有关的接材料管理方法和发放条例执行。

10.3 焊接施工要求 ⑴ 定位焊

①装配精度、质量符合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才允许定位焊。

②若焊缝施焊要求预热时,则一定要预热到相应的温度以后才能允许定位焊。

③定位焊完毕后若产生裂纹,分析产生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后才能在其附近重新定位焊,并将产生裂纹的定位焊缝剔除。

①对焊工的要求

1)施焊时严格控制线能量。

2)焊工应按照工艺规程中所指定的焊接参数,焊接施焊方向,焊接顺序等进行施焊。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所规定的焊角高度进行焊接,原则上要求对称同时进行。

3)焊接前将焊缝表面的铁锈、水分、油污、灰尘、氧化皮、割渣等清理干净。

4)绝不允许任意在工作表面引弧损伤母材,必须在其它钢材或在焊缝中进行。

5)施焊注意焊道的起点、终点及焊道的接头不产生焊接缺陷,多层多道焊时焊接接头错开。

6)焊后要进行自检、互检,同时做好焊接施工记录。 ②焊缝表面质量

1)对接焊缝的余高度为2-3mm,必要时用砂轮磨光机磨平。

2)焊缝要求与母材表面匀顺过度,同一焊缝的焊脚高度要均匀一致。

3)焊缝表面不准电弧灼伤、裂纹、超标气孔及凹坑。 4)主要对焊接缝的咬边不允许超过0.5mm,次要受力焊

缝的咬边不允许超过1mm。

10.4 焊接检验和返修

本钢结构工程无损探伤由质监部门的专职人员担任,且必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能按持证范畴上岗检验、检测。

⑴ 焊接检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母材的焊接材料

②焊接设备、仪表、工装设备 ③焊接接口、接头装配及清理 ④焊工资格 ⑤焊接环境条件

⑥现场焊执着参数,次序以及现场施焊情况 ⑦焊缝外观和尺寸测量

⑧焊缝外观均匀、致密,不能有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咬边弧坑、未焊满等缺陷。

⑨焊缝外观检查的质量要求符合GB10854《钢结构24小时之后进行,无损探伤的部位,探伤方法,探伤比例等按

GB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规定施工。

⑵焊接返修

①焊缝无损探伤发现超标缺陷时,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焊缝的返修措施要得到焊接技术人员同意,返修的焊缝性能和质量要求与原焊缝相同,返修次数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超次返修需要经焊接工程师批准。

②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经打磨出白后按返修工艺要求返修。

③待焊部位开好宽度均匀、表面平整、过渡光顺、便于施焊的凹槽,且两端有1:5的坡度。

④焊缝返修之后,按与原焊缝相同的探伤标准进行复检。

10.5 焊缝质量检验要求

⑴ 对接焊缝为一级焊缝,焊缝焊好24小时后进行100%的超声波无损探伤,评定等级二级。

⑵ 支座、支托钢管之间焊缝为角焊缝,焊脚高度符合

施工图要求。

⑶腹杆、压杆焊缝为二级焊缝,焊好后24小时进行20%抽检做超声波探伤,评定等级三级。

10.6 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⑴ 焊接工艺评定根据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施工图技术要求进行。

⑵ 焊接工艺评定之前应根据钢结构工程节点形式提出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用来指导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已做过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经工程监理确认后方可免做或替代)。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经多次检验或试验评定合格后,由公司检测中心根据试验结果出具焊拼工艺评定报告。

⑶ 焊接工艺评定前,主管焊接工程师应根据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中的内容,并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节点形式等编制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案。

⑷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案由主管焊接工程师提出。 ⑸ 施工单位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指

导书。

⑹ 本公司以往已做过的焊接工艺评定,能满足本工程的所有节点形式,本工程所涉及的已按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所做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将由主管焊接工程师提出清单给业主代表及工程监理认可。

10.7 钢结构除锈涂装

本工程所有钢构件采用全自动抛丸除锈机除锈。抛丸除锈后立即进行两道底漆喷涂防锈,喷涂将采用固瑞克高压无气喷涂机喷涂。确保防腐保修期限15年以上。涂装的工艺应按照作业指导书和相应品种的油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作业,涂装时的环境测试和湿度由温湿度计控制,涂装的厚度由干湿度膜测厚仪控制,底漆应留出组装焊接位置。

10.8焊接变形的予防和矫正

钢架和其它构件在组合过程中,由于局部焊接加热,随着焊缝的收缩,会产生焊接变形。为了保证桁架的几何精度,在焊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焊接变形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第一种方法采取刚性固定法,把整个构件用卡兰,倒勾或其它模胎具固定在钢平台上,不让构件有曲绕的余地,(但必须能让焊缝收缩,以减小内应力)达到减小变形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正确的施焊方法,所谓合理的焊接顺序,应先焊腹杆与节点板之间的焊缝,再焊上、下弦与节点板之间的焊缝,焊接次序不应集中,应从中间节点开始向两边节点间隔跳开焊接,在进行几个面的立体焊节时应对称施焊,以达到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目的。所谓正确的施焊方法是指焊工在施焊时,为减小焊接变形,要根据构件具体情况和焊缝长短来采用不同的焊接方式,如对称焊法、分段退焊法、跳焊法等等。并且在施焊时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电流,快速施焊。

第三种方法,采取反向变形措施,即在钢架点焊成形后,先将钢架人为的向焊接变形反向弯曲一点,以达到消除焊接变形的目的。但此种方法尚无法提供确切数据,焊工如无把握可不采用。

第四种方法,利用钢架翻面对称施焊来纠正变形,其实

这也就是一个合理的焊接次序问题。第一面焊接第一遍后即翻面焊另一面。

如采用了以上的办法后,构件仍有一些弯曲就得用千斤顶配合卡具来进行矫正,千斤顶每个能力必须要达到施工要求。

除了用机械办法,还可以用火焰来矫正,用两把大号焊枪把焊接变形相对部位的金属局部加热到热塑性状态。

10.9 钢构件的吊装

钢构件吊装前,应对钢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钢构件的变形、缺陷超过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处理。

吊装采用一台汽车吊进行。钢结构的柱、钢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当天安装的钢构件应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

吊装时要做好轴线和标高的控制。 10.10钢结构构件的质量检查 1)焊缝的外观检查

对完成的焊缝必须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进行外观检查,

不允许有下列缺陷存在:

⑴裂纹; ⑵严重咬边; ⑶未焊透;

⑷焊瘤及焊肉高低不平; ⑸表面沙眼及灰渣;

⑹焊缝断面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

以上各项的具体检验标准参照“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3、4、14~17 条。

2)各构件的组合尺寸偏差按下列数值检查:

⑴钢架的跨度偏差,从两端支承处最外侧的距离不得超过+3~-7mm。

⑵钢架跨中高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 ⑶钢架跨中拱度偏差:为+10~-5mm 。

⑷钢柱 安装允许偏差: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为5.0mm;柱基准点标高+5.0~-8.0mm;挠曲矢高H/1000(15.0mm);柱轴线垂直度为10.0mm。

⑸杆件轴线对节点,中心的偏移不得大于3mm。 11、电缆敷设

电缆在敷设前,根据设计图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敷设方式、长度、路径及电缆的起止点进行统计列表。

敷设前,确定所有电缆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现象。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芯线有无断芯,同时进行绝缘测试,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绝缘电阻≥10MΩ。电缆测试完毕,电缆端头用橡皮包布密封后再用白粘胶带包扎。

电缆穿管敷设 ① 敷设方法

电缆穿管敷设前检查管口是否光滑,内部无积水及有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坏电缆,穿电缆的同时在电缆护套处打上适量的滑石粉。两人穿线时,配合协调,一拉一送。电缆穿管敷设完时,端头包扎,进行防潮保护。

② 应注意的问题

电缆敷设时注意进入箱、柜的预留长度。预留长度为箱

体周长的1/2。为节约材料,在实际施工中,根据进入箱柜接线端子位置,加适当的预留量。

3 电缆终端头制安 ○

电缆头制作安装前,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室内空气干燥,电缆敷设并整理完毕,核对无误,电缆支架及电缆终端头固定支架安装齐全,现场具有足够照度和较宽敞的操作场地。对电缆进行绝缘检测,绝缘电阻符合要求。根据电缆与设备连接的具体尺寸,量电缆并做好标记,锯掉多余电缆。电缆终端头制做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以免受潮。

电缆头制作方法:

点件检查→摇测电缆绝缘和校验潮气→剥去电缆的保护层→剥去铅皮→套入耐油胶管→压接线鼻子→装配电缆终端头→焊接地线及固定终端头→灌注电缆绝缘胶→接地、校核→相序检验。

② 质量要求

电缆头封闭严密,填料饱满,无气泡现象,芯线连接紧

密,绝缘包扎严密。

电缆终端头按设计安装在指定位置,并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框架上,相序正确。

电缆终端头的支架安装符合设计规定,支架安装平整、牢固,成排安装的支架高度一致,偏差不大于5mm,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③ 成品保护

材料清点后,选择比较干燥通风的场所,按顺序摆放,防止杂物进入,材料工具保持干净,以免影响制作质量。

电缆头的制做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以免受潮。 电缆头制做完毕后,应满足绝缘要求,试验合格立即与设备连接,不得乱放,防止砸、碰电缆头。在未能通电使用之前,对电缆头进行包扎,防止受潮。加强保卫措施,防止丢失。

灯具进入现场后码放整齐,稳固,并注意防潮,搬运时轻拿轻放,以免损坏灯具。

灯具安装完毕后不得再进行油漆,以防止器具污染。

12、防雷及接地线安装 ① 安装方法

接地扁钢,圆钢在安装前,检查其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镀锌是否完好。

根据设计图提供的位置,敷设接地线及防雷均压环带。接地线采取直埋法施工,防雷均压环带采用支架固定在屋面上。

接地线,防雷线均压环带及主筋,钢构件间连接均采用焊接,焊缝长度及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焊缝平整,连接紧密,牢固。

固定点间距均匀,跨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穿屋面、墙面有保护管。

○2 成品保护

材料妥善保管,防止锈蚀。

防雷及接地配合土建及主体施工同时进行,互相配合做

好成品保护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