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2-28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

术学院为例

孔韬;陈汉平

【摘 要】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的关键.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围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分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

【期刊名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1 【总页数】4页(P6-9)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 者】孔韬;陈汉平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718.5

经济全球化不断的深入和资本在国际间大量、加速地流动、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对国际化人才持续、旺盛的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紧迫和十分

重要的任务。国际化人才,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能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适应各个国际组织的需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在特定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教育评价五个基本要素[1]。笔者拟就围绕人才培养的几个基本要素探讨高职院校国际人才培养的较佳模式。

一、高职高专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国际化教育活动、培养国际人才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它决定了国际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诸多内容。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除了要求具有一般高职人才的基本素质外,他们应是通晓多国语言,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能够在全球开展业务的高级人才。因此,从具体目标来看,国际化人才应更强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

首先,语言是国际化人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国际交流活动、开展国际业务中,国际化的高职人才所遇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英语水平。这里的英语水平不是指大学四、六级考级证书或其他书面水平证明,国际化人才所要求的英语水平是指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国际化人才应是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努力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拥有多学科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不仅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处理企业纷繁事务的能力,还要培养其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工作需要。

具体到实际培养中,高职院校需培养学生一要熟悉我国的有关专业法规、了解国际惯例;二要了解其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三要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四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科学写作和实际工作能力。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指南,从而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先行基础课程理论加以巩固和深化,对主要行业的所有业务按工作要求掌握具体操作。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领会企业的规定,并能够结合企业具体业务进行实务处理,具有处理较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达到国际化人才市场需要的素质能力要求。 二、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图1 国际化人才培养流程图

培养一名合格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必须通过师资力量、课程建设、资格证书、实习基地的国际化全方位打造,同时加强企业和职业院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对此,笔者建议各高职院校可以实施“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合作教育”的实施办法是:大学生自入学起授课一学期后,便将外国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学院的教学以 2个月左右为期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集中于海外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学习,突破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也为学生在异地、国外实习参与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其中,第一学期的基础模块主要强化对外语、国际礼仪、国际规则及各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这一阶段实践可以采用企业参观、见习、聘请外国专家、能工巧匠到学院演讲的形式满足需要。第六学期的毕业设计要求学把 5个学期以来的实习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结合实习的海外企业或国内跨国公司的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在培训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下,它将外国企业和学校以“订单”的形式紧密融合,使学校与跨国企业、生产和教学结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育人共同体”。在实践期内,学生在海外工厂、外国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各种不同岗位上工作和劳动。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

经营管理理念,掌握高超的生产技巧。总体实施情况如下图所示:(见图 1)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 1.师资培训国际化,提高教师育人本领

只有高素质国际化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在国际上较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并能紧跟时代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下表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 2003年 -2009年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学习情况:(见表 1) 表1 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一览表国家/地区 德国 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 香港 台湾人数 29 3 2 1 10 4 1 16 12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人数 14 57 6 1比例 18% 73% 10% 1%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涉及国家和地区也高达 9个之多。然而,从选派人员结构上看,基本局限于教授、副教授,这说明了对职称还没能上去的青年教师的培训仍需注重。诚然,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素质最需要提高的正是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一线年轻教师。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到各院校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更需要培训和到企业实践。 因此,各院校在选派教师出国培训时,除了考虑教师对学院的贡献、职称高低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学院的长远发展,在制度上多创造让年轻的专职老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但是,从国内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院校对教师都实行年度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且与职称评定挂钩,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难以有时间和精力跨出校门、国门,参与国外的实践与学习。因此,这需要各院校能做到鼓励教师进行出国培训、进修,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强化其教育教学的国际化理念,使之具备国际化师资水平;甚至拿出专项经费,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一流的学校进行国际前沿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以及攻读博士学位或参与国外企业的课题研究,从制度上保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与国外的实践与学习,就必须对当前的教师培养制度进行优化调整。

2.课程建设国际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课程国际化是高校课程基于民族传统课程上,面向世界开放的一种趋势和过程;同时它又要把通过建构国际课程体系规范使自己参与到世界高校课程体系并进行平等沟通与对话作为理想目标,它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课程国际化包括了外语训练、国际化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学科普遍化”——学科的全球适应性的推广与验证过程[3]。在知识内容组合时,在宏观思维上,既要考虑全球化和数字化带来的知识内容的国际化,注意科学和数字化带来的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更要重视构建国际对话和合作的规则。在具体操作上则主要是教学技术、手段和形式要与国际社会接轨,如教学网络技术、小班授课、建立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课程评估标准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合作的 BTEC(Business&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则是课程建设国际化的典范。BTEC标准课程的要求适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学生在完成了BTEC课程后,得到的将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学历文凭。不论在英国本土或是海外,取得BTEC证书后,即相当于完成了英国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就业,也可申请进入英国大学攻读一年,获得学士学位。

3.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坚持双证书制度

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接受国际资格考试,从而达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资格认证之所以在国际化人才市场十分流行是因为其拥有学历教育所缺乏的诸多优势:第一,资格认证的考试科目设置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不像学历教育存在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的弊端,因此获得资格认证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远远高于只拥有学历证书的从业人员;第二,资格认证考试通常都是全球或全国统考,考试制度严格,考生只有更加深入地熟悉专业内容才能通过考试,因此获得资格认证的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远

远胜于只拥有学历证书的从业人员;第三,资格认证考试由于采用统考制度,对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标准比较统一,而由不同院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在培养规格和评价标准上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鉴于资格认证的诸多优势,我们可以将其与现有的学历教育进行完美的整合,以此之长补彼之短,攫取各自的优势,发挥各自所长。 因此,我们可以继续保留学历教育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校学习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参与接受国际或国内著名厂商的培训与认证课程,使得学生在完成一次课程学习之后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也可以同时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这样的学生,具备了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又掌握过硬的操作本领。按照这样的思路培养技术应用型高职学生,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毕业后上手快,能成为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A IA国际会计师公会、香港持续高等教育学会联合推出“会计及财务专业文凭 -国际”项目(PROFESS IONAL D IPLOMA IN ACCOUNT ING AND F INANCE- INTERNAT IONAL,简称 PDAFI)就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可贵探索。该项文凭在香港及国内外向性企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并且与A IA国际会计师公会公开考试的课程互认。该项目由 12门课程组成,与国际会计师公开考试要求一致,得到A IA国际会计师A-D模块共 12门公开考试等效认可。完成该项目并经考试合格,可获取A IA国际会计师颁发的“A IA国际会计证书”及“A IA国际会计文凭证书”。在该基础上,学员只需要参加A IA最后 4门课程的公开考试,就可以成为在全球多个国家具有签字权的国际注册会计师会员资格(AA IA)。 4.实习基地国际化,拓展学生海外就业渠道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国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各高职院校更可联系国外企业,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进行学生的海外实地培训,把学生的实习推出国门。尤其是当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选择时,更可拓宽他们视野,打破现有的境内就业的固有思维模式,鼓励他们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去考虑自己就业和人生发展问题。高职院

校也可以加强和国内外资企业的合作,使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通过在国内外企的实习感受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迄今已在德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自 2003年开始共有 187名学生到上述国家进行为期 2-6个月的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比如,2008年 4月 -10月,05级商务系酒店管理 1班的陈叶丹、外语系商务英语 2班罗鋆等25名同学在新加坡 The Elizabeth Hotel、Grand CopthorneWaterfront Hotel等实习,其中 10名同学因为表现突出,成功取得新加坡就业签证,部分同学,如商务系旅游管理 1班的管雪媛同学更是将要获得新加坡绿卡,取得在新加坡永久居住权。2010年 6月-9月,通过英语能力测试、美国雇主面试和美国领事签证等环节脱颖而出的 18名学生将分布在阿拉斯加州等七个州,从事酒店管理、餐饮服务和海产品加工等实习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工作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充分利用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把握人才全球化的趋势,就意味着抓住了加速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机遇。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作为目标,密切关注国际化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与国际接轨,熟悉国际化规则,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的行列中去。 参考文献

[1] 危莹,高电玻.高校现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利弊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3):62.

[2] 汪洋.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3):150.

[3] 柯闻秀,陶小舟.高校课程国际化背景、涵蕴及实施要略 [J].现代教育科

学,2004(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