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l.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唤着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它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背景下在“十二五”期间将课题确定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2.课题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对有效教学内涵界定也不一致,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关注主题。
面对21世纪信息化浪潮,以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发展,它们对给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变革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为指导方针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建立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适应时代新的生存方式,不断提高信息意思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
2.课题的现实依据
我校校园网已经实现班班通,所有班级都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电化教育设施齐备、配备先进,这些都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教师不能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已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运用教学理论与学习科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资源,重构教学从而促进教育和全面变革,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自从改革开放教育发展以来,人们就一直追求教学效率。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从面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创新。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发挥教师潜在知识能力,使每一位教师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以尽可能少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整个课堂教学的创新。
⑵有效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基础。
⑶综合地考虑信息技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根据学科特点,探索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究其对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2.研究内容:
有效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看教师讲解多少博大精深,教学方法多么新颖别致,而是着重看学生到底有多大收获。它强调三个要素: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要在以下方面不断高自己。鉴于此,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环境下建构的学习过程。
⑴加强教师培训。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因此要针对教师需求,组织相应内容培训,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师学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⑵优化教学过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有明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理念的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教师还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⑶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实现网上社区交流;校内和校际教师利用网络组成团队,促进区域教师的成长;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⑷构建支持环境。
①学校领导为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物质资源,他们对使用信息技术的认识与态度是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首要因素。
②设立资源开发小组,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供咨询和帮助。 ③设立电教设备维护小组,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电教设备管理工作有序。 ④建立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应用和发展。
四、研究对象,研究周期,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校中高年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周期:三年,2011.5—2014.5
研究的方法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精选实验研究人员,并确定实验班和实验对比班,安照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指导思想开展课题实验及研究工作。本次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法、反思法等方法,并有阶段性的测试研究以跟踪学生的发展水平,根据实验方案的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五、研究计划和步骤 ㈠准备阶段
1.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前的调查工作,成立课题组,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人员分工等。
2.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丰富教学资源,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 ㈡实施阶段
1.正常开展实验工作,根据分工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工作等,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分学科进行课题研讨交流。
2.将科研、教研、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探索新的校本教研模式。 3.开展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
4.定期开展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分析实施问题,讨论方法和途径,修改和调整实验方案等。
5.及时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6.不断补充、完善资料库,建好课题研究网站。
7.进行阶段性检杳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接受中期评估。
㈢成果汇总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整理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资源等,整理学生问卷和相关评价等资料。
3.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六、课题组织与实施措施 ㈠组织分工: 组长:吴萍 主持人:孟菊
成员:孙雪青、凡沁源、张欣欣、董德兵、陈琳琳、朱方平等
㈡实施措施:
1.强课题组成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有效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2.加强课题组成员对上网知识技能及课件制作技能的培训。
3.根据需要和可能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作技术指导。
4.定期举行课题推进活动,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反思与小结,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研究。
5.建立规范化的档案,按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学习资料、研究资料、研究成果、课件等分类保存。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性教学的专题网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