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裴谞的诗歌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裴谞主要作品:《又判争猫儿状》《判误书纸背》《储潭庙(大历三年戊申岁)》。字号:士明。所处时代:唐代。出生时间:719年。去世时间:793年。

关于裴谞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裴谞的诗词 点此查看裴谞的详细内容

《又判争猫儿状》《储潭庙(大历三年戊申岁)》《判误书纸背》

二、人物生平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寇,兵至长安城外的便桥。当时代宗皇帝避难到了陕州(河南陕县),满朝文武四出藏匿,六军逃散。唯有裴諝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庸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裴諝果然大堪信任。” 并准备提升他为御史中丞,由于宰相元载的阻挠,拜为河东租庸,盐铁使。永泰元年(765年)春天,关中大旱,斗米值千钱。裴諝入朝奏事,唐代亲一见面就问他全年的收支情况,利润有儿成?裴諝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諝说:“我正在想问题。”问说;“想什么?”答道:“臣自河东至京师,三百里之内,所经之处禾稼全部未能种上,农民们愁苦忧伤,束手无策。本以为陛下体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是关心臣为陛下营利几何。孟子说过:‘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所以我未敢马上回答陛下。”唐代宗深为感动,说:“若非你讲,我听不到这样的忠谠之言。”于是改任裴諝为左司郎中,并多次征询他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裴諝不久又外调虔州(江西赣县)刺史,历饶(江西鄱阳)、庐(安徽合肥)、亳(安徽亳县)三州刺史,才内稠右金吾将军。唐德宗即位之初,以刑名治天下,满朝文武无不凝神屏息,唯恐越雷池一步,招来灾祸。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諝依例立即向德宗举报。唐德宗由此认为裴諝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不以为然,责问裴諝说:“尚父有功干社稷,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諝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功高位尊,隆盛无比,新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党附他的人很多,对他心存疑忌。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这样做,对上我们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何乐而不为呢?”问者自愧不如。唐德宗为了使民间冤抑上达天听,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于是每天朝堂前面,人情汹汹,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击登闻鼓,应接不暇。裴諝认为这项措施不妥,上奏说:“设置谏鼓、谤木之类,原本是为了洗雪沉冤、延纳直言,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唐德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諝考虑到各级执法官员往往舞文弄法,凭一己好恶恩怨,任意轻重量刑定罪,于是就编写了《狱官箴》献上,以起讽劝警戒之用。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裴谞传》。

三、野史记载

裴谞宝应二年,户部郎中裴谞出为卢州刺史。郡有二迁客,其一曰武彻,自殿中侍御史贬为长史;其一曰于仲卿,自刑部员外郎贬为别驾。谞至郡三日,二人来候谒。谞方与坐,俄而吏持一刺云:寄客前巢县主簿房观请谒。谞方与二客话旧,不欲见观,语吏云:“谢房主簿相访,方对二客,请俟他日。”吏以告观,观曰:“某以使君有旧,宜以今日谒,固不受命。”吏又入白谞,谞曰:“吾中外无有房氏为旧者。”乃令疏其父祖官讳,观具以对。又于怀中探一纸旧书,以受吏。谞览之愀然,遽命素服,引于东庑而吊之,甚哀。既出,未及易服。顾左右问曰:“此有府职月请七八千者乎?”左右曰:“有名逐要者是也。”遽命吏出牒以署观。时二客相顾,甚异之,而莫发问。谞既就榻叹息,因谓二客曰:“君无为复患迁谪?事固已前定,某(原作“其”,据许本改)开元七年,罢河南府文学。时至大梁,有陆仕佳为浚仪尉。某往候之,仕佳座客有陈留尉李揆、开封主簿崔器方食,有前襄州功曹参军房安禹继来。时坐客闻其善相人,皆请。安禹无所让,先谓仕佳曰:“官当再易,后十三年而终。”次谓器曰:“君此去二十年,当为府寺官长,有权位而不见曹局,亦有寿考。”次谓揆曰:“君今岁名闻至尊,十三年间,位极人臣。后十二年,废弃失志,不知其所以然也。”次谓某曰:“此后历践清要,然无将相。年至八十。”言讫将去,私谓某曰:“少间有以奉托,幸一至逆旅。”安禹既归,某即继往。至则言款甚密,曰:“君后二十八年,当从正郎为江南郡守。某明年当有一子,后合为所守郡一官。君至三日,当令奉谒。然此子命薄,不可厚禄,顾假俸十千已下,”此即安禹子也。彻等咸异其事,仕佳后再受监察御史卒,器后为司农丞。肃宗在灵武,以策称旨,骤拜大司农。及归长安,累奉使。后十余年,竟不至本曹局。揆其年授右拾遗,累至宰相。后与时不叶,放逐南中二十年。除国子祭酒,充吐蕃会盟使。既将行而终。皆如其言。安禹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及第,官止南阳令。(出《前定录》)

四、评价

裴諝后来因事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四川阆中)司马,但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历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諝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他以宽厚和易著称。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裴谞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