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小时候最喜欢找的一个人那就是妈妈了,感觉小孩子一看不到妈妈就会一直哭,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为什么孩子喜欢找妈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1.宝宝是比较粘人的,尤其是爱粘着妈妈。一眼看不见妈妈就找,妈妈临时离开了,得有人照看宝宝。当他哭闹时,照看的人就得有办法哄宝宝,比如说,给他讲故事了,玩个小游戏了,表扬宝宝听话了等等。一般情况下,宝宝就暂时安静下来了,不再哭闹找妈妈了。
2.有的宝宝非常不听话,怎么哄也没有效果,非得找妈妈。这个时候妈妈也不可能立即就出现在宝宝身边,也不现实的。可以哄宝宝说,一块儿给妈妈(假装)打电话,当然了,用电视遥控器了,空调遥控器了,还有小型的计算器了等,说一些要妈妈快回来的话,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我们一块做一个游戏,等妈妈回来好不好?宝宝就安静下来了。
3.妈妈也不要一直照看宝宝,有时也需要故意让其他人照看,时间久了,他也就不一直粘着妈妈了。
1、白天妈妈陪伴的时间太短
如果妈妈平时工作的话,白天看不到妈妈,到了晚上孩子会想妈妈的。
同事家的小宝宝有时候因为妈妈加班不能及时回家,就不是很听话,奶奶就给他妈妈打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宝宝就会安静下来,乖乖等妈妈回家。
妈妈白天不能陪孩子,到了下班之后就别再玩手机了,跟孩子玩玩,让他充分感受妈妈的爱。
2、晚上宝宝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我觉得成人到了晚上有时候也会觉得不安全,同理,宝宝那么小,也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的,只要有妈妈在身边陪着她就会觉得特别安心。
有一次我试探宝宝,趁她不注意,我溜到另一间屋里躲起来,宝宝就开始找我,找不到就会哇哇大哭,她爸爸在也不管用。不过也就试探了一次,不能让宝宝总找不到我。白天不能陪伴,晚上还是多跟宝宝接触吧。
3、妈妈的地位无人撼动
在宝宝的眼里,妈妈就是一切,是万能的,跟着妈妈,可以没有别人,但是别的所有人加起来也不能替代了妈妈的存在。
宝宝看着你的时候会特别的开心,妈妈再逗逗他,他会更快乐的。
不管多忙,到了晚上最好是能够全身心,认认真真的陪伴宝宝一段时间,让他跟妈妈充分接触,对孩子的性格、安全感的培养上都会有关键的作用。
一,安全感的提供者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奇的,自然而然的一切事物都是孩子第一次见到看到,而母亲是孩子安全感的提供者。
仔细想想,其实从孩子还只是受精卵的时候,妈妈就是保护者的身份,给胎儿提供生长生存的环境,胎儿在子宫内安全健康的成长,从孕早期一直到孕后期,一直到健康出生,包括后来的母乳喂养,孩子先从气味分辨哪个人是妈妈,谁是他的依靠,从妈妈身上孩子找到了安全感,这安全感给孩子力量和勇气,也会持续不断地影响孩子的未来。
二,认识世界的指路人
我一男同事,他家孩子上小学了,有一次开家长会,孩子母亲实在没空,只能让他去,结果闹了个笑话,他连自家孩子上几年级了都不知道,更别提哪个班第几排了。
其实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爸爸很少参与,这也是为什么有一种说法叫丧偶式育儿。
很多妈妈不仅承担了孩子的生活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比起爸爸,妈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充当着孩子指路人的角色,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母亲的三观影响孩子的三观的形成。
三,关系的维系者和拓展者
孩子来到这个时间的时候,第一个面对的关系就是母子关系,紧接着是父子关系以及亲人关系和其他的关系。
母子关系是个基石,母亲给孩子扩展关系,毕竟我们既是单独的个体也具有社会属性,母亲是孩子认识关系的第一人,也给孩子对于关系的处理做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