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庶的相关诗词是:《瞻彼南山·多士庶尹》、《成诗十阕·士庶重重间绮罗》、《上清宝箓宫立冬日讲经之次有羽鹤数千飞翔空际公卿士庶众目》。
士庶的拼音是:shì shù。注音是:ㄕˋㄕㄨˋ。结构是:士(独体结构)庶(半包围结构)。
士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综合释义 【点此查看士庶详细内容】
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管子·大匡》:“君有过,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进,可罚也。”《司马法·天子之义》:“天子之义必纯取灋天地,而观於先圣;士庶之义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宋书·王弘传》:“诸议云士庶缅絶,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清方苞《读<经解>》:“学者循诵《易》、《诗》、《书》、《春秋》之文,而虚言其义,有得有失,一如记所称。而《礼》则湮沉残缺,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阎士庶,丧祭宾婚,荡然一无所守,而竞於淫侈。”士族和庶族。《宋书·恩倖传论》:“周汉之道,以智役愚,臺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窃寻璋之(满璋之)姓族,士庶莫辨。”《南史·王球传》:“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於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詔。’上改容谢焉。”士庶[shìshù]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二、汉语大词典
(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管子·大匡》:“君有过,大夫不谏;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进,可罚也。”《司马法·天子之义》:“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宋书·王弘传》:“诸议云士庶缅绝,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清方苞《读〈经解〉》:“学者循诵《易》、《诗》、《书》、《春秋》之文,而虚言其义,有得有失,一如记所称。而《礼》则湮沉残缺,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闾阎士庶,丧祭宾婚,荡然一无所守,而竞于淫侈。”(2).士族和庶族。《宋书·恩倖传论》:“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窃寻璋之(满璋之)姓族,士庶莫辨。”《南史·王球传》:“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
三、国语辞典
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士庶[shìshù]⒈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引《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四、辞典修订版
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五、关于士庶的词语
六、关于士庶的造句
1、然士庶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
2、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3、自永徽之后,皆用帷幔,帽裙至颈,渐为浅露,无复遮蔽,士庶竟相仿效。
4、有贵游士庶好衣胡服,为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
5、比年大开海禁,闽、粤之士庶出洋谋生者,实繁有徒,以致南洋各埠、新旧金山、英、美、西、葡各国设立苛例杜绝华人,在彼者亦逼作苦工,流离困辱。
6、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