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土大黄
【来源】土大黄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别名】:金不换、救命王、止血草、牛大黄等。
【采收加工】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凉,归肺经、脾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清热解毒,通便,杀虫的功效。主治肺痨咳血,肺痛,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化学成份】
土大黄根及根茎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衍生物其总量为1.14%,其中结合型0.87%,游离型0.27%,还含有酸模素及大量鞣质[1]。根中还含6-O-丙二酰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甙(6-O-maloynyl-β-methyl-D-glucopyranoside)及阿斯考巴拉酸(ascorbalamic acid)[2]。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内服:煎汤,10~15g。
【药理作用】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附方】
1、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35~50克,百合15克,冰糖50克。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25~35克,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3、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
4、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5、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
7、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25克。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8、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9、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5~2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0、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
1.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置之。
2.《纲目抬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
3.《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
4.《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5.《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