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你怎样教育小孩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这里的自由选择并不是说父母放手不管,而是父母合理的进行引导和分析,只是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就要让他自己来承担责任,这样他才能够记住很快改正。但是如果是你帮她做的选择,即使对了,她也不一定会做的很好;要是错了,反而给他逃避责任的机会,把责任推到家长的身上。
二:对孩子的意见要认真耐心的倾听,争取与孩子做朋友,家长不可只是自己说了算,完全不听孩子的建议。尤其是遇到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肯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给他解释。当家长就家里的某件事做出决定时,也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员,孩子长大后会更有自信,也会更多的为家里考虑。
三:争取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正当要求要同意。同时在心理上不要远离孩子,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争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可以帮助对家长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而且对家长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有帮助。
四: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摆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发指令,要尽量引导孩子去思考。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问题,应通过谈话、协商,取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最后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五:与孩子成为朋友,并不是自己没有原则,对孩子溺爱。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对孩子的放任。家长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孩子做错了,就不能袒护,要严格的指出,并给孩子解释清楚,以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错了就敢于向孩子承认。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做出表率,培养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六:多与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交流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灵的距离。其实只是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但是很多父母却忽略了一点,他们只要求自己了解孩子,而孩子并不了解父母。而这里指的沟通要求父母与孩子要互相了解,父母要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与孩子心与心的进行沟通,教育孩子就成功的一大步,孩子今后也会更喜欢与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育小孩注意什么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三、教育小孩的误区
误区1:对孩子要求太多
对孩子要求太多,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桂林NLP(身心语言程序学)学院导师杜宇认为,家长自己做不到一百分,同样的,孩子也很难做到一百分。要求孩子样样得满分,这是对孩子的苛求。
杜宇表示,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珠心算第一,绘画第一,钢琴第一,这是很不现实的事。对孩子要求太多,孩子感到难以达到,自信心就容易受到打击。家长应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凡事只要求孩子尽力,不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误区2: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误区3:不以身作则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杜宇表示,孩子是父母的精神产品,13岁前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因此,父母与其要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传递正面能量。
误区4:总想控制孩子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导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摆出家长的威严态度,企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控制的结果往往引来对抗。杜宇表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却并不考虑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会生气、发怒,这样的行为示范,也将让孩子习得,成为他性格的阻碍。
误区5:看不得孩子的坏习惯
“孩子的坏习惯或坏的行为,经常会包含好的因素在里面。”杜宇认为,孩子行为上的问题对于父母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之分。过于担心孩子的坏习惯或者行为,与对孩子放任自流、忽略孩子一样,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坏习惯趋于强化。
那么,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坏习惯呢?杜宇表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坏的行为背后好的因素,并善于利用这些好的因素,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体会多样的成功与自信,如此,一些所谓的坏习惯或坏行为就会化于无形。
误区6:给孩子“戴帽子”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撒谎后,给孩子扣上“爱撒谎”的“帽子”。其实家长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不仅孩子会撒谎,大人也常常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撒谎并不意味着品德不好了,可能只是孩子满足自己需要的策略不太合适。而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随意给孩子“戴帽子”,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给孩子‘戴帽子’与给成人‘戴帽子’的效果差距会很大。父母不能像要求成人一般要求孩子,但应像对成人一般的尊重孩子。”杜宇说。
误区7:喜欢讲大道理
很多家长动不动就讲大道理,也不管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当下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徒劳无功,甚至是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杜宇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细节当中,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和随机地教给孩子家长在生活中体会到的原则,这样的教育会变得自然而然,也更有效果。
四、教育小孩的书本有哪些
1、爱的艺术(美国)
本书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以他本人的爱情经历为实际体验和研究来源,告诉读者爱是什么,以及掌握爱的艺术所应具备的素质或人格特质,并在书的最后一部分提供一些练习的技巧。爱的艺术以爱情为引导,将父母之爱以及到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表达,更能深层次的明白爱的意义。
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国)
这本书通篇讲述的只有一个道理:对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它的副标题为“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果沟通的方法”。这本书理论极少,事例极多,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父母怎么和孩子沟通,适用于3岁以上孩子的家庭。
3、爱和自由
从这里你可以读到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孙瑞雪小学”中的“孙瑞雪”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她积极倡导蒙台梭利教育,把蒙台梭利的观点都写进了这本书,并把陪伴和倾听都用于她的教学实践中。这是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本书。什么是真正的爱?要不要给孩子自由……
4、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5、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作者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书中的案例非常实用,贴近生活、来源生活,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
6、童年的秘密(意大利)
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读这本书会有很大的帮助。尊重孩子贯穿了全文,蒙台梭利也始终在强调这一点:尊重孩子,敬畏孩子,孩子是成人之父。
7、父母效能训练(美国)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换个方式和思维,很多事情也许会有不同的发展。这本书很精简、实用,书中的例子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帮助你如何面对孩子倾听他们的感受。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看过后也许会有很多新的教育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