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刑事法律关系是指刑事法律所调整的国家与公民(包括某些特定法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国家行使受制约的刑罚权与犯罪人承担有限度的刑事责任所指向的对象。客体,应具备三个属性:
(1)法律关系客体是与主体相对的;
(2)法律关系的客体有事主体作用下的客体;
(3)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主体作用的对象,客体的核心意义就是对象。
一、犯罪对象错误是否影响刑事责任
对象认识错误广义上可以包括客体认识错误,为了与客体认识错误区分开来,这里的对象认识错误是狭义的,仅指对同一客体的不同对象之间的误解或偏离,又称目的物认识错误,是指“因为实施犯罪的手段错误或者主观认识上的错误等其他原因,而对不是原意图指向对象的对象造成了危害的情况”。一般认为,对于这种对象偏离的刑事责任,有罪的人如同实施了对其希望侵害的人造成损害的犯罪一样承担责任。除了被害人身份被法律规定为犯罪情节的情况外,造成对象偏离的错误,没有任何刑法意义,故对刑事责任不发生影响。
二、犯罪罪名怎么确定
定罪的标准就是犯罪构成,目前仍为四要件说,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主客观相统一确定罪名。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
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
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