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事犯罪是否可以花钱买刑

2024-07-16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刑事和解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公检法机关依法对案件从宽处理的制度。

1.和解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1)积极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属于法定范围内侵害特定被害人的故意犯罪和有直接被害人的过失犯罪案件。

(2)消极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

2.和解的适用范围《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3.和解协议的形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

(1)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2)公检法听取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3)制作和解协议书。

4.对达成和解协议的处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

(1)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2)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3)人民法院

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符合非监禁刑适用条件的,应当适用非监禁刑。

判处法定最低刑仍然过重的,可以减轻处罚。

综合全案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以钱买刑是一种权钱交易,为法律所禁止。将当事人和解制度认为是以钱买刑,是对和解制度的误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并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花钱就可以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只有对于特定类型的案件,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真诚悔罪,并且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的才符合和解的前提。所以,和解的前提不在于花钱而在于真诚悔罪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悔罪,或者其虽然悔罪且愿意赔偿损失,但是没有取得被害人谅解,都无法启动和解。此外,尽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实力较差,但是其真诚悔罪,通过赔礼道歉等方式取得被害人谅解,也可以启动和解。

其次,刑事诉讼法对适用和解制度的案件范围进行了限制,并非所有的案件均可以和解。这一限制避免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打消部分人以钱买刑的顾虑。

最后,从公安司法机关对达成刑事和解的处置上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2月8日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被告人赔偿和被害人谅解只是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是否应当从宽以及具体的从宽幅度,需要审判机关结合案件情形综合考量。

刑事和解之所以给人以钱买刑的印象,主要原因是不注重悔罪与赔礼道歉。达成和解的因素往往是功利性的,被告人一方是为了避免处罚或者获得较轻的刑罚,被害人一方则主要是为了获得赔偿或者获得较多的赔偿。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和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更为看重的是物质赔偿,至于赔礼道歉,要么没有,要么在相当程度上虚化或形式化。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方向上看,由于刑事和解的首要价值是被害人保护,第二价值是修复受损害的社会关系,故赔礼道歉等精神层面的抚慰方式必须存在,且被害方必须自愿谅解。对此,可以考虑将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共同作为和解的条件,并且综合各种因素对加害人悔罪的真诚性和被害人谅解的自愿性进行考察。具体而言,判断真诚悔罪,不仅要考察加害人的赔偿是否到位,道歉是否真诚,而且要考察刑事和解过程加害人的表现与态度,还要看其有无切实可行的改变自己不良心理、行为的行动等。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