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大一时就这么早就面临就业问题,就准备就业问题,那大学岂不是太功利了,还怎么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呢?其实这只是对大学就业的片面理解,我说的是就业是与大学四年都有关系!是要对这个大学作一个具体的规划的,要抢在毕业之前把就业问题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而不是只是在大四时才被迫的去考虑就业问题。
有人会说,没有你这种认识这种规划毕业后也一定会找到工作,何必按你说的去做呢?是的,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在大四时也可以找到工作,但那是你所喜欢的吗?是你能胜任的吗?是适合你的吗?是对自己有好的发展的吗?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无论你是真的还是假的学到东西)你的这个学历证书至少在这个社会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做服务员也是一种工作啊(我没有贬低这个工作的意思,只是和大学学历做了个对比),但大学教育的本意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啊!所以,我们所说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谋求职业的发展,而不是职业的基本生存。
那如何将大学学业与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呢?大学学业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具体是在大几要看个人的情况了,我们只说个通用的步骤:
大一时你要博业,就是说你要看大量的书,从中发现你喜欢的知识领域;二是你要大量的学习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从中发现你喜欢的职业。看书会让你积累深厚和广泛的知识,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因为只有大学才是你专心看书的时光,错过就不再了。比如说,你在看了大量的书后,发现你比较喜欢社会学这门专业,虽然你学的是营销。而你在看大量的职业介绍和理论后,发现你喜欢做帮助人的咨询工作。这就是你大一要完成的最大任务。
大二时,你要通业,你把你喜欢的领域、职业的通用基础知识学好,学科领域与你所选职业有可能不是相关的。这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通用知识学好。我们的大学其实交给我们的都是这个学科的通用知识,你会发现,如果你是学社会学的,那当你毕业后都很难把社会学这个概念说清楚,更别说什么职业社会学了。这也就是大家都抱怨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的原因(我们暂时不考虑你有没有学,学没学好)。其实,在大学里,你只要掌握你要学的那个学科300个概念就可以了,那你就会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了。
大三时你要择业,在你喜欢的那个学科内再选择一个或几个的具体领域,然后深入学习一年。如,你选择了职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那你大三一年就是要学这两门。包括所有的概念、理论与应用,同时进一步整理这个圈子里的一流企业、人物,确定你要进入的企业,在不断完善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和事,并且建立一个自己了解这个圈子的渠道。如果大三下学期你发现你的选择是对的,那你就可以找个相关企业去实习了,当然实习的目的一是在实践中检验你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做这份工作,二是找到你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再去补不足。如果在大三上学期你发现你不喜欢这个领域,那你就要迁业,再重新来选择。如果你对社会学这个大领域不感兴趣,那你就要再回到理论的学习发掘中了,如果只是你不喜欢社会心理学,那你可以在通业这个步骤再来选择,就是说你在看看在社会学领域还有没有你喜欢的具体领域了。
大四时,你要试业,就是真正的实习了,有直接的公司和工作,那你就去自荐做;如果没有,那你就要找最相关的公司和工作了。在这个实习中,就是要提前适应这个工作,尤其是生活方法上的适应,做到最大限度与公司、工作合拍、匹配,同时最大化的补充你所欠缺的知识与能力,还有操作性的技能,最大化减少你与工作的差距就是你大四的最大任务。你要时刻关注你要应聘的那些公司,看他招聘的要求,然后照着做,最好和这个公司的员工有联系,你可以方便的知道公司动态。而这个实习就是你的工作经验了,那当你要毕业时,你就可以应聘你在大三时就圈定的一流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