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岂如寥色嗾人狂的上一句 岂如寥色嗾人狂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2-12-13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岂如寥色嗾人狂的上一句: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寥色嗾人狂的上一句:试上高楼清入骨。诗词名称:《秋词二首其一》。本名:刘禹锡。别称:刘宾客、刘中山。字号:诗豪字梦得。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772年。去世时间:842年。主要作品:《句》《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竹枝》等。主要成就:永贞革新、诗歌创作治理州郡。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岂如寥色嗾人狂”的详细介绍:

一、《秋词二首其一》的全文 点此查看《秋词二首其一》的详细内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寥色嗾人狂。

二、译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三、注解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四、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五、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六、刘禹锡其他诗词

《陋室铭》《秋词》《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秋词二首其一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