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验证假设
有朋友问,能否给最近几年大热的运营思路——精细化运营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我想起了Eric Ries在他的那本《精益创业》里总结的创业MVP方法论: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先做出最小可行的产品,快速试错,小步快跑!
精细化运营的思路核心也是如此,在不确定运营思路的情况下,先做好预期,埋好数据,往前一步进行测试,如果ok,那么加大批量,期间不断进行优化,最后全量铺开。
如果不行,那就退一步,重新调整思路,或调整计划,或优化细节,在重新前进一步,依次循环。
每一次运营策略,都从往前一步测试开始,从验证结果结束,再最后复盘总结收尾。
比如你要策划一次运营计划,来提升用户的活跃。
通过数据分析,你有了一个假设,通过方法A,可以让用户的活跃提升50%。
于是第一步肯定是基于这个假设,把方法A的流程和数据给安排了,然后抽取1000个用户,这1000个可以限定条件,也可以随机抽取,然后观察数据结果,一周或者一个月内如果效果不明显,那就返回迭代。
如果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那就用户样本扩展到10000,继续观察,如果下降了在返回,如果数据达到预期,就全量放开。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特定条件的两组1000人,分别进行区别运营,然后分别进行迭代,最后选出最优的假设进行全量推广。
精细化运营的起源,在于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红利一走,只能深耕细作徐徐图之,现在用户获取成本高了,用户也开始被教育的更加聪明了,那么触达用户之前,假设是否成立的验证阶段就变得无比的重要。
而这个验证过程,就是精细化运营的核心之一。
每一个优化目标背后的假设,必然附带一个验证的策略,否则就是赌博。
既然是赌博,那么再大的胜利,也没有了可复制的意义。
2、数据跟随
在运营的世界里,从来都是数据说话的。
你说你的方案好,我说我的假设对,那好,咱们都去跑一跑。
每一个方案,每一步都会有实实在在的数据蹦出来,往前可以验证假设,往后可以倒推问题。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虽说用户的背后的人性都是大同小异,但是人性只是帮你缩小了假设的范围,帮你限定了条件,帮你确定了底层逻辑而已。
但是具体哪一个方案有效,那一句文案更好,哪一个落地页转化更高,那都是要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实大部分公司里面,获取数据的难度挺大的。
有的是资源调配问题,你无法拿到准确和详细的数据,而有的则是本来就没有搭建起一个完善的后端让你去看,甚至只能让技术小哥哥去数据库里调。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每一场运营都是一场战役,而数据就像粮草。
一次没有数据反馈的运营活动,就像一场自high的独角戏,完全失去了运营本身的意义。
所以,数据很重要,一个实时、完善的数据监测体系,就像好莱坞英雄拯救世界的信息支援团队一样,你能否在关键时刻找到坏蛋,并进行精确打击,比你的武力更重要。
而且,数据也在进化,行为数据的价值正在变得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统计数据则开始慢慢变得多样化。
那么,作为你假设的数据来源,作为你验证假设的数据支持,作为你成果反馈的数据结果,是我们运营工作的核心。
所以,就像你进入一个公司必须得了解你的岗位职责一样,当你接受一个运营的时候,了解你的数据,建立你的数据反馈系统,并优化他们也是我们运营必须先做的核心任务。
3、优化不止
运营这个岗位,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值钱。
因为优化的概念,特别是当你在某一个行业纵深多年以后,随着对方法论的熟悉,对用户的熟悉,对行业的熟悉,这会让你的基础输出稳定提升ing,变得非常的可怕。
一个菜鸟进入一个行业,因为对行业不了解,对用户不了解,对运营流程和方法论不熟悉,那么他的初始数据效果就不会很高。
而且,可能会出现更多走错路,浪费资源的情况。
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积累,他对于自己手上运营工作的经验积累,对于用户了解的深入,对于行业开始熟悉,那么他就在不断的优化着他自己的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就会变得更加的完善,可以在更少的试错次数以内,做到更快的验证假设,并更加精准和高效率的进行执行。
这对于如此不确定的市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人才。
运营人本身在不断的优化,那是因为运营本身就是优化的过程。
有了假设验证的过程,有了数据跟随的思维,那么接下来就是不断的优化方案,选取数据最好的假设。
然后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从一个标题到一个落地页,从流程的设计到节奏的把控,无时无刻不在优化之中。
很多现象级的案例,虽然说运气的确占很大一部分,但是当运气来临,流量暴涨的情况下,运营团队还能撑住并且吃下来,这就是不断优化形成的运营体系的功劳。
而我们经常去听他们分享,这个背后的优化体系,和系统的搭建过程才是值得我们去复制的。
至于案例本身的细节,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
这些细节背后展示出来的团队应对方式,和这些应对方式背后的逻辑考虑,才是价值所在。
运营不息,优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