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现状
1.1新进青年教师的来源和组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教学型高校大多转变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型高校,这一趋势使得高校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就全国来看,绝大多数高校要求新进青年教师至少具有硕士学位,很多高校要求具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部分重点高校甚至要求必须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而就业口径又相对较窄,使得大量毕业研究生涌入高校,竞争教学和科研岗位。供需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目前高校追求高知识、高学历的客观现实,使得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往往是科研方面的佼佼者,罕有偏教学型的研究生。
1.2新进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新进青年教师大多以研究生的身份从事某一领域内特定方向的研究,学历越高、从事的工作越深入,研究的领域越窄。由于在校研究生研究任务重、毕业压力大,往往没有精力接受与研究方向无关知识,遑论从事与研究方向无关的工作。同时,受我国高校教学体制的影响,大部分新进青年教师在学生时代只能掌握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学文科的对理工科知识知之甚少,学理工科的也非常缺乏文科知识,更不用说与教育教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目前的新进青年教师呈现出知识结构非常单一这一现象。
1.3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基本只有师范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会接受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训练。因此,在目前的青年教师队伍中,除了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以外,大多数都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积累。虽然在成为教师之前,都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培训,但由于时间段、课程密集,很难在这一方面有大的突破。这就导致了多数新进青年教师没有足够的教育知识,不了解教学规律,更不能掌握学生心理,最终导致走上岗位后教学思想落后、方法简单、思路缺乏。
2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主要
由于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产生很多困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不适应角色转变
目前,很多新进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都一直处于学习中,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经验。突然由受教者变为授教者,往往导致新进青年教师角色上不适应。在学生阶段,研究工作主要由科研导师指导,自己只需要沿着导师既定的路线开展工作即可。当踏上教师岗位后,导师的指导不复存在,几乎所有的工作环节都需要由自己完成,大到科研方向的选择,小到具体课堂教学的安排。除此之外,学生时工作单纯,只需要对导师负责;而成为教师后,工作复杂琐碎,需要同时对学生、院系和学校负责。这一角色转变往往使新进青年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感到无从下手。
2.2对教学工作缺乏信心
在目前的青年教师队伍中,除了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以外,大多数都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积累。虽然在成为教师之前,都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培训,但由于时间短、课程密集,很难在这一方面有大的突破。正因为没有足够的教育知识,不了解教学规律,更不能掌握学生心理,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反响欠佳,最终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缺乏信心。
2.3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随着高校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一般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来自国内知名重点大学,有些甚至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与学生时代的工作环境相比,工作的高校条件相对较差,这一现实使新进青年教师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这一差异在科研方面表现尤甚,场地限制、仪器设备限制、科研氛围限制和科研平台限制使得青年教师感觉科研工作无从下手,工作积极性被极大地消磨。
2.4人际关系不和谐
由于大多数高校新进青年教师都是直接来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基本是从“校门”走到另一个“校门”,其成长过程所接触的主要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而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们需要与来自各个领域和背景的人打交道,人际关系相对复杂。更有甚者,由于涉世未深或自视甚高,往往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
2.5生活压力大
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新进青年教师无一不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而进入高校工作后,由于分配机制导致他们的收入在高校教师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住房、婚姻、子女养育、赡养老人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又使得其生活拮据、经济压力大,整体生活质量不高。而与之对应的,部分学历更低的同学由于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高,从而使青年教师心里产生不平衡感,更有甚者由于觉得收入水平与多年的刻苦学习不匹配,而在心灵深处感到孤独和忧郁,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2.6现实与理想差距大
在传统的认知里面,硕士和博士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使得新进青年教师往往志存高远、干劲十足,对自身发展也有较高的预期。然而,真正进入高校工作后,由于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社会资源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不如意,导致自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对自己发展前途产生困惑和怀疑。更为严重的甚至会表现出悲观情绪,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丢失,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3高校新进青年教师顺利成长的主要对策
要解决好新进青年教师上述的困惑,必须要从多方面寻找对策。
3.1青年教师自身认清现实
首先,应该从心理上摒除自己“天下第一”的想法,避免自视过高的情况发生,应该认识到周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独到之处,都有其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通过将自己置于学习者的位置,虚心学习,在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同时拉近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其次,应该意识到科研和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因为取得一定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而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坦然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问题。新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社会资源和经济收入等方面与理想有一定差距是正常现象,正确的处理办法是将这一差距转化为动力,通过不懈努力来不断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后,应该认清当前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社会整体情况。目前,任何地方、任何单位的新进人员都是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几乎所有年轻人都面临住房、婚姻、子女养育、老人赡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因此,需要从心灵深处放弃学历高就必然收入高的想法,转而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工作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3.2主动提高业务能力
认真对待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完成教育、教学相关培训科目的学习,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在培训中,虚心学习前辈正确的教学经验、技巧和态度,并通过实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理念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多学、多看、多问。利用自身晚辈的身份,不避讳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认真学习周围老教师在备课、授课和与学生交流等各个环节的优秀经验,以此提高自身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掌控能力;利用自身年轻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利用自身与学生年龄差距小、共同话题多和沟通便利等特点,主动与学生接近、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和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建议,在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
3.3优化调整科研思路
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普遍具备基础好、素质高等优点,但同时又有视野窄、大局观弱等缺陷。在硕士或博士阶段,科研课题和任务都是由导师给定,自己只需要按既定路线实施即可,这使得新进青年教师在毕业之前很少主动思考科研的方向和未来问题。因此,在脱离导师后,新进青年教师往往对科研感到很迷茫,对是否该延续导师的方向产生疑惑,不知道如何开始属于自己的课题。为了尽快顺利度过这一迷茫阶段,新进青年教师应该暂停实际的科研工作,认真调研国际形式、国内政策导向和规划、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等,思考和论证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凝炼属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3.4工作单位完善培养机制
推行一对一帮扶的“教学导师制度”。所谓教学导师,本身是学校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中老年教师,其职责是在教学工作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以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缩短适应期。推行新进青年教师听课制度。学校应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听够一定学时的课堂教学,在听课过程中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多位老师的课程,学习和借鉴不同老师在课堂的导入和结束、重难点处理、语言表达、多媒体制作、板书设计、课堂组织和互动交流等个方面的技巧。制定和落实新进青年教师发展计划。学校应为每一位新进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制定发展计划,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议、培训班或培训课,使青年教师接触、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式方法。重视新进青年教师的心理诉求。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并促进他们逐渐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骨干,满足他们追求进步的心理诉求。实施差别化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新进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实行一定程度的差别化考核,减轻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负担。加大后勤和服务部门的管理力度,为教师的生活、学习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重视新进青年教师的科研起步问题。万事开头难,对科研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高校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和设备,使新进青年教师能够顺利地启动科研工作。
作者:王小平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