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这件事情做得很成功,选择这种形式,发布时如此大的宣传攻势,她的目的肯定是达到大部分了。就这件事情来说,她用她的时间、她的专业积累、她手头能汇聚的资源把事情做了出来,也做得很好很漂亮。即便我不喜欢,我也不否认这是事实。
被刷屏,点链接进去的时候,我以为是纪录片。但是很快我就疑惑了,这不像是纪录片,太多柴静的个人痕迹、个人叙述方式,因为她的《看见》一书我看过多次,所以对这种形式不感冒。我喜欢被平实、冷静的叙述打动的视频。当然,每个人对平实、冷静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很多人觉得柴静的视频也很冷静,这个大家就求同存异吧。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对一点点的批评都接受不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不许不喜欢,别人一旦提出一点点批评,他就说:你行你上啊!照这么说,非我们专业相关的事情,我们只有鼓掌的份儿了?连表达自己喜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
对于专业人士,我觉得提出批评之余,是不是还可以借着这阵风多做点什么事情?在此之前,您或许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没有柴女士这次这个视频的宣传效果这么好,她已经做了基础的宣传工作,现在就可以是你们上场的时候了,趁着这阵风,能做多少是多少。这个比纯粹的批评更有意义。
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小时候有几年,住在另一个地方。学校所在的地方有两个厂,现在想起来,一个好像是钢铁厂,高耸的烟囱常年冒着黑烟,远远就能看见,路过都有刺鼻的气味,路面上有黑色的渣,当初也不觉得有什么。学校附近还有个鳗鱼厂,每周河水都可能变四五种颜色。但是这两个厂解决了很多村里人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这两个厂,很多人除了采茶叶,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在人们顾着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是顾不上那么多的。你不能要求他们牺牲自己的工作机会去抵制这样的工厂。这不现实。而且这里不办,最后还会在别的地方办,拦不住。
所以就拿这件事情来说,底层的普通百姓是没法起什么作用的。这个就是塔塔文章中提到的,最终还是精英来解决这种事情。再说的简单一点,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只能自上而下的改革(这词可能重了),或者说改良。
723发生的时候,我还在玩人人和QQ空间,写了几篇文章,陆陆续续就被封了。第二年,723那天,我和别人说起这件事,大部分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毒奶粉事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例子。很多东西不了了之。观众的注意力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用这样一个宣传视频把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只是第一步,这个注意力是不是就这样在一场全民转发点赞的过程中,被消化了,目前不得而知,时间会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