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北宋景德元年(1004),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攻宋,一路攻城略地,俘虏宋将王先知、王继忠等人,直到定州时才僵持下来。
消息传至汴京,朝野上下惊骇不已,宋真宗赵恒更是想要逃到南方,迁都避祸。
可能有人会好奇,宋真宗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我们往前翻翻辽朝跟中原王朝的斗争史,大概就能明白一二。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在扩充实力的同时,他一直在找机会南下中原,但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去世了。
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继续统一契丹,同时寻找南下机会,后唐赵国公、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成了关键人物。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决意削弱石敬瑭的权力,石敬瑭不愿束手就擒,派人向辽太宗求援,条件是割让燕云十六州、自己只当个儿皇帝。
辽太宗大喜过望,亲率大军南下,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建立后晋,而燕云十六州则成了辽朝南下的基地。
后晋天福九年(944年),石敬瑭去世,即位的后晋出帝石重贵给辽太宗上表时,称孙不称臣,辽太宗以此为借口再度南下。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辽军攻克开封,后晋灭亡,辽太宗本想占据中原,但局势混乱无法控制,最终黯然撤退,病逝于途中。
辽世宗耶律阮被拥立为帝,虽然多次用兵中原,但他不是有为之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被部下耶律察割弑杀。
辽穆宗耶律璟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拥立为帝,但他也不是好皇帝,朝政仍然混乱,只能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后周。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辽朝宁州投降,益津关、瓦桥关先后被攻克,莫州、瀛州也投降,后周世宗有意拿下燕云十六州,但最终因重病班师。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辽穆宗被随从弑杀,辽景宗耶律贤被拥立为帝,辽朝朝政向好恢复。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辽朝派兵支援北汉,但在白马岭被宋军击溃,北汉皇帝刘继元只能降宋。
宋太宗想一鼓作气拿下幽州,但在高梁河被辽军击败,宋太宗狼狈逃回汴京。
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再次派兵北伐,又被辽军击败,此后转向防御,辽军则不断骚扰边境。
宋真宗的文治武功都逊于其父宋太宗,宋太宗都没能从辽朝拿到什么便宜,他自己就更不敢奢望什么了。
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枢密直学士知三班兼银台通进封驳司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可宋真宗还没拿定主意,集贤殿大学士寇准就直斥王钦若、陈尧叟等人,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这时,辽朝兰陵郡王、检校太师萧挞凛在澶州城下被宋军射杀,萧太后、辽圣宗等人听说后,非常悲痛,以至“辍朝五日”。
而抵达澶州的宋真宗鼓舞了士气,宋军实力转强,萧太后在北宋降将王继忠的建议下,派人入澶州提出罢兵息战,宋真宗也同意和解,寇准虽然反对,但遭到群臣攻击,只能答应议和。
辽朝主张归还后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宋真宗则不接受割地,钱就是百万也无所谓。
寇准不同意,暗中嘱咐使臣阁门祗候、崇仪副使曹利用,如果金额超过三十万,就有性命之虞,曹利用也只能答应。
曹利用去了辽营后,萧太后等人提出要瓦桥关南之地,曹利用不答应,还说出“禀命专对,有死而已。若北朝不恤后悔,恣其邀求,地固不可得,兵亦未易息也”的话,萧太后只能作罢,最终谈好的条件是:
第一,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比宋真宗小,宋真宗为大哥,以后的皇帝也是按年龄来算大小。
第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朝不再要求瓦桥关南之地),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第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曹利用完成了任务,满足了寇准的要求,宋真宗则觉得赚了,大大提拔了他。
虽然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澶渊之盟的签订,让宋辽之间从此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谈判了。
笔者最近在看一本名为《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的书,是由曾在麦肯锡、美孚石油、JP摩根大通等知名企业任职多年的日本知名咨询顾问高杉尚孝所著,书中交给大家的逻辑思考和谈判技巧,也能说明澶渊之盟的价值所在。
高杉尚孝从谈判的方方面面进行解读,提出一个很重要的三原则就是,谈判双方尊重彼此,协议对双方要公平,而且都要有遵守协议的诚意。
我们一一对照会发现,澶渊之盟其实完全符合这三大原则,而事实上《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不止教了这么一点东西,如果有心提高自己到沟通、谈判技巧,这本书不可错过啊!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20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