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
20xx年是我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市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对拓展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拓宽社情民意渠道、发展文化产业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指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是思想理论工作得到加强。按照市委工作部署,遵循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充分发挥理论武装在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举办了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和镇区宣传委员培训班,300多名理论骨干参加了学习培训。落实形势政策教育制度,进行理论宣讲120多场次。组织理论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确定了18个社科立项课题,在中山日报理论与实践专版发表理论文章100多篇。研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形成《中山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做大核心层、做强外围层、做优相关层,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路。
二是舆论引导能力明显提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和谐中山”这一主题,策划并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中央、省主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帮助广大干部和市民更全面、更深刻认识中山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理念。以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xx国际文化产业会议等大型活动为契机,积极对外推介中山。仅在博鳌会议期间,中央、省及境外媒体发稿就超过1000篇。组织指导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服务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精心策划专题专栏,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进一步健全政府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组织召开了5场新闻发布会。建立舆情专报制度,编写舆情专报18期,及时掌握社会舆情。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互联网站的管理。统一在中山网、中山国际网、中山教育信息网等7家重点网站开设了《文化视点》、《文明足迹》、《城市论坛》等栏目,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
三是工作领域得到拓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利益主体、新型组织和人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拓展宣传思想工作领域。去年上半年,制定了《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镇区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从健全工作体制、确立思想基础、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深化文明创建、建立工作网络、加强舆论引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在镇区党委工作大局中得到加强。覆盖企业、社区、农村和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网络逐步形成,镇区非公企业和民间组织纳入政工资格评审范围,培训政工人员336人,评定和认定助理政工师以上职称89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出版物审读制度落实到镇区党委宣传部门。加大对全市宣传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力度,完善了市社科联、市文联的机构设置,成立了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党对宣传文化系统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是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把广大市民作为创建的主体,把创建的过程变成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始终坚持尊重人、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将创建工作融入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积极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整体推进,至20xx年底,全市文明镇(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覆盖率均达70%以上。历时4个月、共28万人参与的市民文明意识与行为调查,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养。大力弘扬和实践“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人精神,使其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通过公民道德教育日、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广泛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结合市民文明公约、公共场所行为守则的宣传推广,设立现代公民教育示范点,增强市民现代公民意识。重新确定和命名了1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考察点,落实中小学生免费集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政策。开展乡土教育、市情教育,加强网吧专项整治和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完善和巩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大德育体系。启动首届诚信单位和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推动政务、企业和个人诚信建设。举办第二届中山合唱节暨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登台演唱人数近5000人。
五是城市论坛创新吸纳民意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政府与市民的互信,广泛而健康的社会共识是构建和谐社会最能动的力量。20xx年4月,创办了户外举行、面向公众、市民自由参与的城市论坛,至今已举办12期。每期选定一个主题,指定相关部门承办,广大市民踊跃参与讨论。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对论坛给予充分肯定,并在部刊上专文介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等也作了专题报道。城市论坛的举办,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成为市民群众反映意见、党委政府了解民意的新途径,成为推动政务公开、发展民主政治的新平台,成为体现中山开放度和文明度的城市新品牌。
六是博鳌盛会彰显城市魅力。以“价值·发展·创意”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xx国际文化产业会议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我市举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承办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积极主动参与会议的组织协调,对大会主题、议程框架、启动仪式、演讲嘉宾、分会主持人、办会模式等环节,进行精心策划和统筹。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业界等众多知名人士在会上发表演讲,进行了一次文化领域的高端对话与交流,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产业发展大讨论,被媒体和公众称为一次“头脑风暴”、一场“思维盛宴”。参会人数超过1000人,为博鳌亚洲论坛历次会议规模之最,前来采访的境内外媒体达60家、记者近200名。广大市民对会议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000多名市民报名参加为会议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会议的精彩内容、市民的文明好客、城市的美丽祥和给与会的国内外嘉宾和媒体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博鳌方对会议的组织协调给予高度评价。市委书记崔国潮在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发表《发展文化产业 建设创意中山》主题演讲,宣示了构建充满活力创意城市的新理念。
总之,去年全市宣传工作取得一定实效,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我们必须看到,宣传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与形势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思想认识、观念更新、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手段等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提高。
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比如,资源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利益关系协调难度增大;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社会管理面临新问题;社会心理容易失衡,以非理性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的现象增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如果说经济转型是一个自觉的可以控制的过程,那么社会转型则是伴随经济转型的客观存在,且社会转型比经济转型要深刻得多。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转型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平稳进步;反之,就会陷入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所谓“拉美陷阱”。拉美国家的发展经历证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就处于一个矛盾凸显期。虽然我市人均GDP已达7200美元,远远高于全国1500美元的平均水平,但并不等于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因为人均GDP1000—3000美元这个概念是以一个国家的范畴来考量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城市、构建和谐中山。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迎接挑战,不辱使命。
20xx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的战略概念,整合社会思想、文化观念、道德建设和公民教育,形成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理性发展的现实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既会因人的活动而遭受破坏,也可由人的活动来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尊重自然、减少浪费、保护生物圈的新的价值观。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市委提出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念和长远目标的概括性表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要义,这既是实现理性发展的路径,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美好前景。
㈠形成建设和谐中山的共同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在新阶段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必须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深入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认真抓好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切实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建立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宣传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可喜变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㈡增加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
自然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智力资源是无限的。在科学发展中,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创意经济具有污染少、耗能低、附加值高的特点,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方向。按照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要求,抓紧协调以动漫、游戏、软件设计、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等为主体的文化项目实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深化改革,组建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新闻出版发行业发展,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中心城区的文化服务功能,在现有的收音机博物馆和商业博物馆等基础上,切实做好专题博物馆群的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抓好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中山文化旅游品牌。积极举办各种不同特色的合唱演唱会,力争全国合唱基地落户中山。围绕提升和做强传统特色产业,加强产业文化研究,提高家具、服装、灯饰、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的文化含量。充分发掘与传承民间艺术,使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产品。引导企业重视品牌文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㈢倡导生态文明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强调理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教育系统和大众传媒,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树立起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识,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引导人们坚持整体发展观念,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倡导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自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坚持公平的发展观念,既要符合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公平和代际公平。
二、营造宽容有序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社会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利益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就可能演化为利益冲突。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积极引导、及时调适各种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舆论环境。
㈠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按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扬民主、依托社会、整合多元、凝聚力量的要求,积极拓展对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和各类社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使之渗透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建设和谐中山的各项工作。认真把握现代信息传播特点,积极探索应用网络等科技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分析流动性人口的思想状况,探索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办法,研究制定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普法宣传。针对当前征地补偿、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引导群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㈡增强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市委书记崔国潮指出,要在科学发展中建设文明,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体现文明,在社会和谐中发展文明,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中展现文明,这是我们深化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增强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其重要内容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让广大市民享受高质量的文明生活,享受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谐是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要紧密结合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关心和帮助群众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以社区义工队、农民义工队等各种形式,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改善干群关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突破口,以建设文明乡风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文明创建。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结合诚信中山建设,加快建立以政府诚信为关键、企业诚信为重点、个人诚信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在全体市民中形成关心社会、关爱别人、热心公益、和睦相处、文明礼让的新型人际关系。
㈢增强社会舆论的导向性。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的战略部署,及时报道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重大举措,强化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统筹新闻宣传资源,发挥各主流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多角度、多层面反映构建和谐中山的生动实践。坚持内外宣并举,积极向海内外介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提升中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认真贯彻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和规范群体性事件、敏感事件和重大案件新闻报道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重申港澳记者来粤采访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新闻宣传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意见》,严格把握界定群体性事件、敏感性事件和重大案件的范围,严格实行新闻报道归口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和规范市属新闻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宣传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完善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处理程序,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健全舆情通报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交流快速高效,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健全互联网舆论引导工作体系和机制,完善网上重大舆情快速反应机制,重点建设中山网,组建评论员队伍,着力营造网上主流舆论强势。
三、全面提高市民现代公民素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和谐,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全面,不偏激,能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能理性的处理一些问题;二是品质和谐,指能够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集体利益,平等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利益关系;三是人格和谐,就是人自身的灵与肉的和谐。要真正成为一个与自身和谐的人,除了个人自身努力,外部社会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为此,要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着手,致力引导人们协调与自身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㈠把握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的。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现代公民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爱国是一种对文化共同体的认同,守法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现代社会的和谐要素,知礼是检验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群众性、长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是增强文化归属感,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市民素质,注重人的现代化。要增强市民的家园意识和文化归属感,培育自主独立、崇尚法治、诚信守责、科学理性、创新开放的健全人格。引导市民以现代思维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通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身心关系的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㈡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历史传承,还得益于文化教育的普及。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机关,把党组织建设成为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党组织,使广大党员干部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建设学习型企业,推动员工创新的学习实践,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社区及家庭,建设和完善社区学习教育、文化娱乐阵地,促进文化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开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通过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形成崇尚学习、勇于创新的城市文化,培育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现代精神。
㈢繁荣发展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全省群众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努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加强农村文化和群众文化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共享机制,统筹城乡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加大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产品生产。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确保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阵地。树立精品意识,扶持和鼓励文学艺术创作,以重点文艺出版工程带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举办文艺骨干学习班,提高思想素质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的发展阶段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为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