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茶
十月二日,吃过午饭,我便约上父母一同去西郊八大处参加“第八届中国茶文化节”的游园活动。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正值丰收季节。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为这座幽静的古刹平添了几许节日的气氛。
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声,我们缓缓地走进了八大处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茶树围绕着的花坛中央高耸着一把大大的紫铜壶,壶嘴倾斜着,源源不断将流出的水倒入杯中,引来了许多的游客驻足观看,合影留念。循着水声我观察四周,在盆栽的茶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牌子,茶树高两尺有余,枝叶翠绿,茶花香郁,在纷杂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我蹲在地上,仔仔细细看着那上面的每一行字,这200余株茶树是由飞机从福建空运至此,几乎涵盖了所有茶树的种类,大致有福建茉莉花茶、福鼎大白茶(也叫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也叫华茶二号)这三大类五、六十个品种。据(唐)陆羽《茶经》“一之源”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茎如丁香,根如胡桃。”我在此观察看来,确实如此。我将这些内容一一记录下来,我想:了解茶文化的内涵缺少不了这些内容。
绕过“映翠湖”,沿着挂满了红色宫灯的长廊慢行,一溜介绍中国十大名茶的展板吸引了我,上有“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安徽太平猴魁、云南苍山雪绿、湖南君山银针、福建白毫银针、广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起源的介绍。这些知识令我大开眼界,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拽着老爸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行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位于二处的主会场,只见主席台上一张木质的八仙桌端放在中央,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四位端庄漂亮的“茶艺小姐”正在做着精彩的表演,先是“乌龙入宫”,然后是“春风拂面”,接着是“清洗仙颜”,然后是“悬壶高冲”,再是“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最后以“敬茶品茗”结束了表演,台下不时传来热烈的鼓掌声,台上台下的呼应,把茶艺表演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座的各位观众也得到了茶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今天的茶文化节我算是没白来,不仅学习了有关茶叶的知识,品尝到了福建的功夫茶,还观看了精彩的茶艺表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更为弥足珍贵的“精髓”之所在。用清朝诗人汪懋麟的诗句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的:“贻我绿雪芽,重比南金贾。铅罂刺茶颂,香郁敌兰麝。”是啊,悠远绵长的茶文化带给人们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用劳动和智慧凝练的结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