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年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体会

2020-09-21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很多,最喜爱的莫过于《文化苦旅》了。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触动着我,把它读了一便又一遍,思考了一天又一天。但却始终弄不明白,我是在读余秋雨的文章呢?还是在读中国的文化历史?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似乎在这位深沉的文明人笔下,引发出了种种连篇累牍的思索,是一种渴念?还是一种哀惋?是一种期待?还是一种诠释?无从知晓。

  其实,写作是一种很跟自己过不去的累活儿,有时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的徒隔,心有千言万语,几个月累就的思维,在下笔的时候,也总是要平一平心跳,理一理思维,像余先生说的一样:“回忆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不知是先生文章带给我的习惯,还是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总之,《文化苦旅》让我找到了写作的灵魂。

  余先生总是不堪疲惫,习惯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抚慰着中国历史的文化遗址与残余,温存着历史文化名胜,而自己却从不疼惜自己的双腿和体力,跋山涉水,周游各国。在他心中,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似乎是落在山重水复、茫茫沧原、默默无言的大地上。或许,在别人眼中,本应是个萎靡柔弱的路旅行者,但在历史文化山水的天地间那么一站,人、文化、历史、自然就融为一体了,于是,文章也就应运而生了。

  当在疑惑和迷茫中迟迟疑疑的站立起来时,离开案头,换上束装,带着自己那一份深深的渴念,悄悄地出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自己心中累积的郁闷和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上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西北戈壁,江南水乡……都留有他深深的脚印,历史文化文化的脚印。如果说历史是永远的过去,那中华大地的遗址是什么?莫高窟、道士塔、都江堰、洞庭湖,天柱山,天一阁……似乎在向我们文明的现代人展示点什么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