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海的女儿》教案设计

2022-03-16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

27 海的女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魅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阅读一般没有什么障碍。本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语,并标记感动的词句,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在多元交流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美人鱼雕像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读课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观看动画片《海的女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激趣导学

1.导学: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吗?

2.导思: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对号入座,把图片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连一连。

课件出示:

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 野天鹅图片 皇帝的图片 《野天鹅》 《卖火柴的小女孩》 《皇帝的新装》 丑小鸭的图片 拇指姑娘的图片 《丑小鸭》 《拇指姑娘》

3.导学: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 4.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5.导学: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安徒生的经典之作《海的女儿》。相机板书:海的女儿。

6.质疑: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海的女儿是谁?(相机引导:你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品评人物)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相机引导: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读懂内容)

相机补充: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板书:理解道理)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既梳理了文章内容,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可谓一举多得。而由学生熟知的童话故事连线,更是未有曲调先有情。

二、品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印象2. 最深的地方写写感受。 3.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检查字词。 1.屏显词语一:

港口 . 神圣 . 宴会 睫毛 婚礼 喜讯 挽手 .....仪式 旗帜 铺陈 垫子 永恒 抚弄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在学生读不准的时候相机出现加点字的读音。 (2)结合预习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屏显词语二: wǎn duò xī 手挽着手 舵手 晨曦 ... (1)学生小组内朗读词语。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三)指生汇报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四)导学: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探讨几个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给学生理解故事道理的方法。

小组讨论: 1.小人鱼为什么最后没有听从姐姐们的话杀了王子? 2.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能获得幸福,没有告诉王子是自己救了他,而 自己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 3.你喜欢这个结局吗?小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她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呢?读了故事,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 (五)汇报交流。

1.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第1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重点句子相机导学。 (1)预设交流重点语段一:

她知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时,自己就会死去。 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小人鱼,当你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

你就会死去,就会变成海上的泡沫。你心里会怎么想?

③指导学生抓住小人鱼的心理朗读句子。 (2)预设交流重点语段二:

“啊,我真是太幸福了!”他又转过身对小人鱼说,“我从来不敢奢望的最美好的事情,现在终于成为了现实。你会为我的幸福而高兴吧,因为你是所有人中最喜欢我的啊!”

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指导学生抓住王子的语言感悟王子的兴奋和快乐。

指导学生学会从侧面描写中感悟小人鱼对王子的喜欢。

③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小人鱼,当你看到王子如此幸福快乐,你会怎么想?你会杀了他吗?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预设交流重点语段三:

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的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指导学生抓住“深情”“发抖”等关键词语及小人鱼的动作和心理畅谈感受。

③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第2个问题。 ①学生畅谈感受。

指导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

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要引导学生说清“值”或“不值”的原因。

3.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第3个问题。 ①学生自主交流。 ②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③交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感悟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学习,在结合重点词句及写作方法的讨论交流中理解文本内容,感悟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三、拓展阅读 激趣导读

1.导学: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2.出示拓展内容。

安徒生已经离去一百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

假如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假如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假如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假如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假如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假如有人55岁了,还没有温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3.导学: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相机板书:走进经典。 4.导读:课后阅读《海的女儿》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对安徒生的评价,加深学生对安徒生的印象,将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丰厚内涵。 板书设计

品评人物

海的女儿读懂内容走进经典

理解道理

教学反思

1.教学中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或思考问题,或在感动之处进行圈画批注,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感悟到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立足课本但又不囿于教材,以课内阅读教学为桥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由课内的片段阅读到激发学生读整本书,努力使课内外阅读形成合力,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9 短诗三首(繁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组成,作者是冰心。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繁星》(七一)写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了永不漫灭的记忆。《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面朝大海时心中的感受和慨叹,赞美了大海的广阔与博大。《繁星》(一五九)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充分利用学习诗歌“读”这个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感悟,吸引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诗歌所描绘的世界和作者的心灵,真正领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 2.学生点评。

3.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观察习作中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为深入赏析《繁星》三首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了解作者。

将课前对“冰心”的资料收集做汇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2.介绍冰心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繁星》共164首,《春水》共182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

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小星星图片,瞧,小星星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漫、涛(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繁、漫、灭、藤、萝、膝、涛、躲。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藤”“萝”: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繁:拆分“敏-幺-小”,上下结构,下部不是“系”。 漫:与“慢”区分记忆。 灭:字理图帮助记忆。

膝:“月”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关,右部与“漆”的右部相同。 躲:形声字“身”为形,“朵”为声。本义为隐藏。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藤萝 繁星 漫灭 膝盖 躲藏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 (1)永不漫灭的回忆

(2)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内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首,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3.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会是怎样的情景?会有谁?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情景,进行汇报。

5.儿时的你与母亲相处时,有哪些温馨的场面,与大家分享。 学生的表达内容对学生进行尊母爱母的教育。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繁”“藤”“膝”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结合

设计意图: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自己的课堂学习分享给家长,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第一首诗歌,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冰心对母爱的赞扬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诗歌,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的诗歌内容,唤起诗歌的记忆,情感的记忆。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二首诗歌

1.指名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 2.三个反问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

引导学生了解:反问的修辞方法,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答案含在问句之中。

3.这三个反问句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反问句的形式呢? 4.怎样读?

5.播放海浪的声音,想象: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6.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小结: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写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首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的体会。

3.这首诗歌是赞扬谁的?指导读“母亲啊……” 4.“天上的风雨”会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 5.此时的鸟儿做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 6.“心中的风雨”指什么?举例说说。

7.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只)

8.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9.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读得更恰当。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想象,升华情感

1.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2.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吧。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 3.把创作的小诗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由学诗到写诗,仿照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激发对诗歌的进一步学习。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母亲 大海 母亲

永不漫灭的回忆 眷恋、感激 赞扬无私、伟大 教学反思

这三首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

领会作者的情感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指导断句停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容易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也能很快地走近作者,聆听作者的心声。诗歌中独特的语言,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如“心中的风雨来了”,学生联想到自己经历的或听过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境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带着自己的体验再读诗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会更深入。情景交融,入情入景,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学习了诗歌,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