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

2021-11-04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哇。

注释:

1. 尽:没有了。

2. 孤云:陶渊明的《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解释:“天空有云而不能下称为孤云。孤云是静止的,强调云的无奈。《独坐敬亭山》的‘孤云’是写云的无奈无所依。”

3.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4.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和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5.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风景幽深秀丽。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拟古十二首》相连,事同而意别。安王李宪图谋篡位,李白因上书

揭露奸臣李林甫的罪行,被捕下狱,后被长流夜郎。途中写下《独坐敬亭山》,这是他即将离开宣城而前往夜郎的情况下写出的。诗人被迫离开繁华热闹的都市,来到这孤寂冷清的山中,心中的寂寞,烦闷,忧愤深深地压抑在他心中。

赏析: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到大自然中寻找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长空一片,孤云悠闲自在,久久飘去。这是以“动”写“静”,把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推到极致。这种孤独是由于抱负不得施展,或是身世挫折造成的。鸟儿飞尽,孤云闲飘,四顾茫然,令人惆怅。静坐片刻,百感交集。心中寂寞难耐。

然而李白独能选用“尽”、“闲”这两个看似平淡的字眼,却有超凡脱俗之感,主要是因为诗人的心已达到忘情于物、物我两忘的境界,外在的自然景物自然与自己融为一体,达成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这和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物我两忘,而且表达出此时此地我的唯一存在。下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两句诗,诗人一是运用拟人手法,云与山成了能相互顾盼、真情流露的朋友。二是运用对比手法,远近高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碧空以及悠闲状态的云,但如此辽阔的碧空却容纳不

下他的一颗孤独的心;能与其顾盼的云又总悠闲着慢慢飘走。这两句既写出山的宁静、平稳,又倾吐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但末句更为精妙,“相”、“两”二字在此体会中如同神奇的精灵一经点染就顿时有了灵性。特别是“相”字,包含了“我——山——云”三者的时空关系在内的多层次内涵,并想尽办法突出“看”者(我)的存在意义,“不厌”二字更把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点出诗歌主题之一即“看”中的感觉——快乐感、满足感以及慰藉感。这一切又都是那么自然熨贴,不能不令人叹服诗人的炼字功夫和比兴高妙。这一句又好象说,虽然山静云闲的美景可以与我和谐共处,但是反映出的我的心情却是那么落寞惆怅。大有人生不得志,只能寄情山水的感觉。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彤霞万里,白鹭翔空,群峰叠翠,万木峥嵘。但好景不长……众鸟高飞远遁,孤云随风飘拂而去。笔锋一转,“境”随“心”变。大自然的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事物转瞬已成为过眼烟云;宇宙浩瀚无垠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