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师幸福感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本文探讨教师的幸福观。认为从本真意义上讲,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正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过程。只有教师建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并不断努力提高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坚守教师职业中坚定教育事业的信念,教师才能充分体验到教学带来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标签: 追寻;职业观;幸福感;信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但在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师,没能认识到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得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共生的过程。具体而言,教育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学生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作准备;而且是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追求,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体验和感受幸福人生的过程。
因此,从本真的教育而言,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正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过程。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真正的对教育的热情和激情的投入,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关注教师幸福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感受,而且关乎教育本真意义的追寻。
一、教师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感是对幸福的体验,是主观的,它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以下几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从低到高,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去实现高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显然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
教师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首先物质层面需求的满足是第一位的,只有这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第二层次是社会需求,主要是教师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只有处理好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才可能体会到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幸福。第三层次是精神需求,这也是教师职业的最高需求,是教师从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心理体验、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和丰富的知识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因此,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最能体现教师的价值追求,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根源。教师的“自我实现”,也就是教师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完满地体现,才能真正使教师收获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何处?显然,外部需求是基础,而教师内部心理需求才是根源。
二、追寻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且更是学生的精神引领者;幸福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体验,也是有感染力的。因而如果教师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找到幸福,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幸福,能让学生体验到幸福,那么这预示着我们的学生可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教师寻求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1、建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态度,是价值观在职业认识、观念和态度的具体体现。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是其获得幸福感的根源。一般,对于任何职业的认识,不外乎存在两种最基本的态度:一种认为职业就是谋生的手段,把它当作求得生存的工具;另一种则把职业当事业看待,为工作付出自己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努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职业同样存在这两种认识,然而对于教师职业到底是“谋生手段”,还是“事业”的不同选择,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手段,那么我们只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只是为了最低级的物质需求而做这样一份工作。如果我们把教师职业看成事业,那么我们将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将教学工作做到极致,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意义,而且会带领学生体验到精彩的、愉快的教学,最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更应该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职业不同于其它职业,教师职业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生命、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师通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精神的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爱需要爱来交换,心灵需要心灵来塑造。”教师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世界的打造也尤为重要。因而,教师不应只停留在依靠职业来“谋生”,而应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用爱去唤醒学生,用智慧去引领学生,用思想去启迪学生,去体会学生的成长带给自己的快乐,去感受学生的成长带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充分实现其人生价值,才能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2、提高个人能力,追求“实现自我”
“实现自我”是人的最高需求,对于教师而言,“实现自我”意味着教育工作的成功、教育目的的实现,意味着获得满意感和成就感,意味着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网络化社会,教师“知识权威”“知识代言”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生和教师站在同一个平台,有着同样多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以满足
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长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化,还应经常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其它各学科的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专业知识的加强,能让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上更加自信,更能让学生信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教师拥有更新的教育理念,能主动地去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的完善,为教师的教学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教师实现幸福体验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不但要练出高超的教学技术,而且应追求精湛的教学艺术。只有教学技术的教师只能称为“教书匠”,而拥有教学艺术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人师。“教书匠”关心的是是否把书教好了,在意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所以为了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技术。当然,教学技术是一位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前提,而要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还要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关心知识传授的过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包括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的变化。因此,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更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积极的、愉悦的教学环境,更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教师自己也在教学中充分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三,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包括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拥有了轻松的、温馨的、愉快的工作环境,教师才能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给学生愉悦的教学体验,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坚定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在《教育大辞典》中解释为:“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或主张。” 换句话说,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的坚信不疑的认识,对教育的强烈、真挚、矢志不渝的情感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行动倾向的统一体。其核心是坚信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积极作用。作为一个教师,建立教育信念至关重要,只有有了信念,我们才能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并且会积极的投入到事业当中去。因而,可以说教育信念是教师工作的航向,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动力。
教师追寻幸福感,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也就是对教师职业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面,而应在此基础上,坚定自己的信念,执着地追求,完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有信念的教师,会爱教育事业,会真正的尊重和爱自己的学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的过程、方法,会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和激情,当然,教师的这种信念同样会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建立对学习、工作、生活的信念,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一个教育信念缺失的教师,不可能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也不可能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爱自己的学生。因而,确立教育信念,是教师追寻幸福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动力所在。
爱因斯坦曾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
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可见,教师的教育信念可以超越一切。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教育家们,很多都是甘于清贫,而执着坚守教育的信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一生。除了教育家们,还有很多平凡的一线教师,特别是那些贫困山区里的教师们,他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守在教育一线,他们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不是其它,而是他们拥有执着的教育信念——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作为一名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选择了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那么我们都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念,使这一信念更坚固、更持久,让它激励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完满的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