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作用题解题思路例说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考试与练习 高考小说阅读作用题解题思路例说 段伟力 每年全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都会 落到了地上。…… 考查小说阅读,所设置的题型都有直接或间接 解析:回答该问题时,需要从上述提到的 考查作用的试题,可见,作用题的考查占有较 五个角度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分析时尤 大的分量,那么这类题型涉及小说阅读哪些方 其注意所考查的景物描写的位置是在开头部 面的内容呢?又如何解答这一类的试题呢?现 分。 将作用题的考查内容及解题思路分析如下: 参考答案:(1)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了一幅温暖晴和的晚秋景象,照应了标题。(2) 解题思路: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 用温暖睛和的晚秋景象反衬了瓦萨卡心情烦 往往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解答这 躁,处境凄凉。(3)设置悬念,温暖睛和的晚秋 类的题型,第一步先分析所考查的景物描写 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引起了 所描写的景物内容及其特点,第二步分析景物 读者悬念。 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人手:(1)从 例2(201 1年江苏卷宗璞《“这是你的战 景物描写的内容本身考虑,是否是点明季节、 争!”》第14题) 渲染气氛;(2)从与情节的关系的角度考虑,是 问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对表现人 否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 物的作用。 展;(3)从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是否是 原题材料:雪越下越大了。……蒋姓学生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环境,是否烘托人物性 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 格特点,是否暗示人物的心理;(4)从与主题的 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 关系角度考虑,是否深化文章的主题;(5)从文 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 章的结构角度考虑,是否与标题照应,是否首 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 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是否设置悬念,这一 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 角度要注意景物描写在文本中所处的位置,是 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 在开头,在中问,还是在结尾。 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 例1(2Ol1年江西卷《晚秋》第16题) 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 问题: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 说:“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 写的主要作用。 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 原题材料: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 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 ”弗之走得 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 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 腊梅林一片雪白。 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 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 已够四年级。……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 3 2O12·2珏土又忆 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 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 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 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 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 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 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解析:该问题是考查小说开头位置情节的 作用,分析时要按照上述提到的三个角度结合 文本具体分析。 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 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 参考答案:(1)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2)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3)突出 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 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 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 中去了。 例4(201 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 特的下午》) 问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 解析:该问题只需要考虑景物描写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明显缩小了思考范围,答题时首 先要找到文中所叙写景物的相关语句,然后考 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 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 的见解。 参考答案:(1)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 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2)萧子 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 他们消除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 深了。(3)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 原题材料:“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 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 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 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 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 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 喻坚贞人格。 二、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 解题思路:分析小说中情节安排的作用, 思考时先分析所考查的情节所写的内容,然后 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 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 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 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 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其作用:(1)从与上 下文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是否是用作铺垫, 或引出其它情节;(2)从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 度考虑,是否是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人 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 物的心理,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3)从与主 题的关系的角度考虑,是否表现或深化文章的 主题等。 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 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 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例3(201 1年浙江卷《第9车厢》第1 1题) 问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 解析:该题考查结尾部分的情节安排作 用,实际上属于探究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 历,有什么作用? 原题材料: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 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 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关于小说结 尾安排的作用,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 排、主旨表达三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 4 珏土又耙c2012‘2 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 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 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2)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 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 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与第⑥节萧子蔚老师对 征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三、对人物形象作用的考查 解题思路:对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先分 析所考查的内容写了人物哪一方面的内容,然 后从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关系、与下文情节发展 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 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人胜。(3)使主 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 的关系、与主题的表达的关系等这些角度思考 其作用。 例6(201 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 特的下午》) 问题: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 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 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 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 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 在着矛盾。 例5(201 1年江苏卷宗璞《“这是你的战 争!”》第1 1题) 问题: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 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原题材料: 二直丕然丕 地 羞 连退应鳌丕睡二工 笠里 塔硅接过 筮 丝瞧工 二 :他 像狗扛 噜 的:噬噬 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嚎啕大哭。 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原题材料: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 解析:该题考查指向很明确,只考查有关 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只考虑其与下 文情节发展的作用即可。 出,他刚上完课。……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 “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 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 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 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 参考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 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四、对细节作用的考查 解题思路:分析细节的作用,首先应考虑 细节本身的内容,然后重点考虑细节与上下文 情节的关系,细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细节与 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 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 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 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 主题的关系等。 例7(201 1年全国新课标卷林海音《血的 故事》) 问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 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 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实际上也是考查作用题,换一 原题材料: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 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种问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该题考查的作用指向非常明确,只考虑对 上下文的人、事叙述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 于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结合文本,思 考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一细节与下文情节 的关系,与人物的关系,与表达主题的关系等。 参考答案:(1)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 省人身份;(2)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3) 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北校(266622) 持态度:与第④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 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与第 ⑤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人伍做对比 5 2O12·2趣土欠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