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 _______和______ 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
8、《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运用___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_________,所言的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______________一篇文是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
名
是
:
__________
喜
欢
的
原
因
是
1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6、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那些美好品德?
17、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19、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20、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2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3、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④何陋之有 之:
24、《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 的品质 25、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 26、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7、“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2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9.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3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分别
2
采用了不同句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B.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C.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
31、“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32、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5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目中,牡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象征。(4分) 34.“晋陶渊明独爱菊。”东晋陶潜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在县令上任时摘冠而逃,以不合于时 ,偏在清秋开放,不合于世,长在山野草丛的菊花自娱,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
,
被
作
者
用
来
作
为
自
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的一种衬托。(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